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家傳太極拳「氣達四梢練功法」,對於練拳、用拳及強身祛病延年有顯效

家傳太極拳「氣達四梢練功法」,對於練拳、用拳及強身祛病延年有顯效

一、功理概說

太極拳是衍生於武當武術的「內家三拳」之一。既然叫內家拳,必然要練內功,明代太極拳師陳王廷在其拳經總歌《四梢第四》中寫道:「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發梢。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又說:」四梢足,而氣自足矣,豈復有虛而不實,實而仍虛之弊乎?」可見練拳者氣行四梢更能催發內氣充足。亦可見培養氣血之本固然要緊,但使四梢(指四肢梢,即十指和十趾)氣足更加重要。

實際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旦練到四肢末梢氣足,自然就可以向外發射外氣,用於技擊了。據說太極拳師楊祿禪內功層次極高,「可擊人於丈外」。練氣達四梢功法,首先要練就心意寧靜和一心專註的入門功夫。

精神貫注、心不躁動才可使氣沉丹田,不在體內亂竄。寧靜可以致遠,靜謐可以通幽。氣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此時神氣相依是為「真息」。靜極必生動,體內自然會產生一股熱流或酸麻通電感或勃動感。「松」和「靜」是互相促進的,練功能真正達到靜,全身自然會松;真正放鬆,內心必定沉定安祥。

為了更好地達到松、靜的境界,就必須在呼吸方面下功夫,要求學會「逆腹式呼吸法」。經過長期刻苦鍛煉,使腹部最下面一條呼吸痕加長(但這不是短時間刻意追求達到的,是練功到一定程度時自然形成的)。逆腹式呼吸與普通呼吸方式相比,易形成胸寬腹實,故蓄氣較久,行氣較長(也就是肺活量較大)。

明朝氣功養生家冷謙《修齡要詣-長生十六字妙訣》說,「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便是練氣功和服氣的最高境界(注:水火相見,術語稱「坎離相交」,就是心、腎之氣相交)。

清代太極名家李亦畲在《五字訣》中提及「氣斂」時說:「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人脊骨,呼吸通巡,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盞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以上這些教導完全可以指導練習本功。

二、功法

現將家傳太極拳---「氣達四梢練功法」介紹如下,供武友們參考、研習:

(一)雙手向前坐腕推掌:

取站式,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交替提臂向前坐腕推掌。當左手向前坐腕推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時,右手向後劃掌;當右手向前坐腕推掌時,左手向後劃掌;劃掌時呈弧形。向前推掌要坐腕舒指,推掌接近末了時掌心向前微微凸按(開始練時無法做到,只能意想「掌心向前凸按」,待到功夫深化時。就會有明顯感覺),五指向上,在其後翹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一種貫通全身的得勁感。動作要速度均勻,緩慢和放鬆,尤其肩、肘圓活,坐腕要沉,但不僵硬。左右推掌各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雙腳腳趾抓地,與手心向前「凸按」同步進行。舒指時手心微有凸意。平伸之手掌松後讓其手指自然顫抖, 使氣達指尖,勁貫全身。練至一年以後內氣充足便可引發外氣。

(二)左右張臂按掌翹指鉤趾:

仍取站式,兩手臂向左右兩側平舉,手心向上,十指舒張,腳心貼地、十趾抓地,雙目向前平視、舌抵上齶。當雙腳腳尖向上勾一勾時,兩手十指向下翹一翹;當兩手心向上微凸的同時,則使兩腳心向下微凸。動作要緩慢,翹指、勾趾要有勁感,做後要放鬆。

手、腳動作做完32次後,兩手仍然兩側平舉,兩腳十趾平放,手指和腳趾都要放鬆,任其自發地顫抖半分鐘(或更久些)。氣沉丹田,練到一定程序時,由手而臂而肩,由腳而腿,會有一股熱流(或通電感)產生。這時呼吸自然,頭正頸直,鼻對臍,脊柱中正,心寧意靜,任其自然,不可勉強追求什麼感覺(如手、腳不會顫抖更不可假作顫抖,應聽其自然.水到渠成)。

(三)雙手向上坐腕推掌:

仍取站式,兩手置於身體兩側自然下垂,腋下空出二指,手心向內(貼在腿側),然後兩手向胸前上提,十指相對,似抱一個籃球狀向上慢慢托起。托到平肩時,翻腕為仰掌托起,十指朝後,掌心向上,舒指坐腕,緩慢上托,手心逐漸向上微凸。同時兩腳的十趾上翹,腳心向下微凸。

兩手托到極點時,略停數秒鐘。然後以兩手中指指尖領兩手轉腕翻掌,使手心朝下向兩側劃弧自然放下,在放的過程中任其十指自然顫抖。這時特彆強調的是脊柱中正,身體在動作過程中不得前傾後仰(否則會阻礙內氣運行)。重複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兩掌上托和放下時須速度均勻,呼吸自然。向上托掌時慢慢抬頭,目注雙掌,放下雙手後,再恢復向前平視。

(四)太極開合式(收功):

原式站立,雙手輪流作上下陰陽手變換,向上不過鼻,向下不過臍。當手心向下時,略向丹田方向匯聚手心外氣。當左手升、右手降時,則左腳虛、右腳實;反之亦然。在運動中兩手心微凸與兩腳心微凸亦應交替進行(即左側掌心微凸對應右側腳心微凸)。陰陽手變換左右各作8次。收功後閉目站立片刻(約30秒),意歸丹田(實則是氣歸丹田)。

本功法只介紹上述四式,但熟練後,可將此原理應用並貫穿在太極拳中。這樣一來,練的就不是普通的太極拳,而是氣功太極拳了。本功只要勤學苦練,三年之後對於練拳、用拳及強身祛病延年必有顯效。

練功時間:一般以每日「生炁之時」(即子、寅、卯、午[晚上 11 時至中午 1 時正])四個時辰為佳;因條件所限,早晚各練一次也是可以的。

太極養生堂正式對外開課啦!

系列太極拳培訓學習課程助你一臂之力!

太極養生堂即日起面向全國太極拳愛好者推出系列太極培訓課程,第一階段將由太極養生堂創始人及總教練黃山先生親授太極功法,後續將有更多太極明師推出。

如果你還沒有體會到太極拳的核心「松」

如果你習練多年還未理解太極拳內勁

如果你的拳架還僅限於套路的訓練

如果你還有為如何練好太極拳而困惑

如果你因為練拳造成膝蓋傷害等等正想放棄太極拳;

如果你練習太極拳一直存在各種問題

不妨參加一次太極養生堂的培訓活動,你將受益終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最值得你要學習太極拳經有哪些?全部在這裡了!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