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體育育人功能分析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體育育人功能分析

摘 要:「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雙一流」建設中,大學體育關乎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關乎「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實現、關乎國家的未來。要把發展體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體育;育人

大學體育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要高度重視大學體育工作,使廣大青年學子在增長知識、培養品德的同時,鍛煉和發展身體的各項素質和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能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體育不僅是「雙一流」建設的內容之一,而且也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我們的「世界一流」建設根植於中國本土,只有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才能提供「一流」成長的沃土,也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後備人才」進入「一流」。在「雙一流」建設中,立足於中國實際,就不能忽視大學體育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的作用,體育學是研究體育科學體系及其發展方向的一門學科,是我國的一級學科,也是「雙一流」建設中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內容。大學體育是在一流學科建設的支撐和引導下,教學科研、開展群眾體育運動、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全國各個高校都有體育課程,雖然不需要全國各高校都建一流體育學科,但辦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就必須把大學體育放到一個應有的位置,納入「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立足中國高校實際,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大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學生要順利完成大學學業,需要大學體育作為強身健體的基本保證。

大學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體育教師指導下參加體育活動,使大學生能夠增強體能,使身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同時,通過長期的運動實踐和體驗,形成對身體、身體活動和健康的正確觀念,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逐步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大學體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一是拼搏精神和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高校每年舉辦的各類運動比賽,就是磨礪大學生意志品質的戰場。比賽中弘揚 「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是弘揚一種頑強的拼搏精神,一種永不言輸、永不放棄的精神。拼搏精神的培養,也是對大學生全方位的鍛煉。拼搏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是由人們的信念、情感、意志、膽量等心理因素融合併生成的一種內在力量,是直接支配人們行為奪取勝利的一種精神狀態。拼搏是一種竭盡所能、戰勝對手、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它既是指在競技運動中面對強手時要充滿鬥志、敢於競爭、敢於勝利,又是指對自己永不滿足,要超越自我,要努力進取,將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限。在「雙一流」建設中,在民族振興大業推進的征程中,需要這種勇於擔當、勇於拼搏的青年人。二是集體主義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是指在統一目標下,以大局為重,團結一致、協同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精神。縱觀大學運動會和各類體育競賽,任何項目都不能離開團隊,依靠自己單打獨鬥獲得成功。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團隊意識的核心。中國夢的實現,不是靠幾個人或一些人,要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科技的發展,社會主義科技強國的建立,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集體攻堅,才能有重大突破。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集體主義和團結協作精神,而大學體育為這種精神的培養提供了平台。大學運動會均以團體總分排名,接力等集體項目均需團隊合作;足球、籃球、橄欖球等比賽項目更離不開全體隊員的齊心協力。大學生在參加大學體育運動中集體主義、團隊意識不斷被強化,從有意識到無意識,最終會養成一種習慣,升華為一種素質。三是規矩意識和規則意識的培養。體育是能培養大學生規矩和規則意識的平台。規矩、規則是人們依照一定程序制定出來,要求大家遵守的準則,包括體育的各種規範,比賽時的各種規則等。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我們培養的時代新人必須具有法制觀念、規矩意識,才能在未來國家的發展中做時代的「弄潮兒」。而規矩意識的養成,要靠潛移默化、要靠實踐強化。在體育運動比賽中,不按規則行事,就要受到規則的處罰。

「雙一流」建設,大學體育任重道遠

一是將大學體育納入「雙一流」建設的規劃。目前,不少高校對大學體育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有的高校領導認為學校搶抓機遇要做的大事很多,體育不是「雙一流」建設的重點,可以往後放;有的高校雖然把大學體育納入了「雙一流」規劃,但並沒有經過認真研究和規劃,只是讓有關部門寫上而已。重視大學體育就要認真將大學體育納入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總規劃,要對大學體育的目標、任務提出明確要求;要在強化大學體育功能的體制機制建設、加強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有切實舉措;要強化「天天鍛煉、人人健康」理念,培養體育興趣,形成終身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要在活動場地、運動器材、體育經費等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和政策傾斜。二是強化大學體育的育人功能。首先,要對體育教師進行專題教育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站位,增強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傳授技能與培養品德相統一。其次,要樹立正面典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體育教師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迹和體育育人的感人故事,師德有標杆、課堂有思政,營造「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再次,各高校要設立專題研究項目,對大學體育育人功能的挖掘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總結出大學體育的育人經驗,探索出大學體育的育人規律,培育出中國特色大學體育的育人品牌;最後,以學生為中心,為了學生、服務學生、成就學生。學生思想的進步,政治素質的提升,身體健康指數的提高是檢驗大學體育的標準之一。三是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大學體育的教育模式。要解放思想,大膽進行教學模式和教育內容的改革,創建符合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的中國特色的大學體育模式。首先,讓每一位大學生都掌握一項體育運動技能。要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因材施教,豐富特色體育項目,弘揚體育道德風尚,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協調發展。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變學生為了拿學分而上體育課的行為,幫助學生真正養成主動鍛煉、終生鍛煉的好習慣。其次,營造「無體育不大學」的校園文化氛圍。精心設計高校運動會,使運動會成為學生積极參与、終生難忘的大學經歷;經常性開展群眾體育運動比賽,讓學生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評選健康體育運動之星,帶動體育文化的繁榮。最後,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多調動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共同成長的積極性,把大學生體育骨幹吸收到大學體育教育管理中來,及時反映學生需求,共同商討教育內容,共同創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質量。(作者:寧秋婭 趙丹丹,單位:中國農業大學;寧秋婭系學校黨委副書記)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流動兒童心理研究的新拓展
母親的背影是我的教科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