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雲借「拿來主義」懟友商之前,被華為雲上了一課

阿里雲借「拿來主義」懟友商之前,被華為雲上了一課

強如阿里雲也有難堪的一面。

作者:龔進輝

你以為標榜「自主研發」實則借「拿來主義」懟友商的阿里雲風光無限?其實,它也有難堪的一面,開懟前一天在國稅總局公有雲租用項目上吃了癟,而且是敗給了實力懸殊的華為軟體,求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心理陰影面積。

據悉,涉事項目為「國家稅務總局網路學院培訓平台轉型升級公有雲租用項目」。2015年,國稅總局建立了覆蓋全國80萬稅務幹部的網路培訓平台,並租用了一年公有雲服務。2017年,公有雲服務即將到期,為保障網路培訓平台繼續穩定可靠地提供服務,決定繼續採購周期為3年的公有雲服務。

該項目於2017年12月開標,招標預算為1650萬,最終華為軟體以1050萬元拿下該項目。不過,參與招標的阿里雲對結果表示不服,認為華為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於是把國采中心投訴至財政部,財政部對此展開了調查。

阿里云云棲大會·武漢峰會召開前一天,即5月22日,財政部一紙公告使這樁糾葛半年的千萬級政府公有雲服務採購項目塵埃落定。

公告顯示,財政部認為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華為軟體存在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的行為,投訴事項缺乏事實依據,因此根據《政府採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財政部令第20號)第十七條第(二)項的規定,投訴缺乏事實依據,駁回投訴。

同時,公告還提到,「華為軟體投標文件中提供的部分認證證書不符合招標文件有關要求,扣除相應得分後,華為軟體仍排名第一,不影響中標結果。」

不難看出,儘管阿里雲的投訴未能影響最終招標結果,但也證實了華為軟體提供的部分認證書不符合招標文件要求,的確有不妥之處,只不過這部分認證證書不涉及規定的硬性准入資格,因此不影響華為中標的結果。

事實上,政府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阿里雲、華為雲在一個千萬級項目大打出手,或多或少暴露出了前者對後者這一潛在勁敵的忌憚。不可否認,起步較早的阿里雲已成為中國公有雲市場的絕對第一,其時常標榜市場份額是第二到第十的規模總和,也是近年來持續發力的騰訊雲的5倍,姍姍來遲的華為雲則被劃入「other(其他)」陣營。

不過,從去年開始,兩次組織架構的調整,宣誓著華為開始大舉進軍公有雲市場。去年3月,華為正式成立雲BU,計劃招聘2000多人;去年8月,雲BU升級為公司一級部門,與華為原有三大業務集團(BG)運營商BG、消費者BG、企業BG平級。

華為輪值CEO郭平曾透露,華為雲的階段性目標是3年內躋身中國公有雲市場前三,野心著實不小,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勢必要與阿里雲激烈交鋒,後者除了繼續壓制騰訊雲,還不得不防範華為雲這一潛在勁敵。

因此,阿里雲與華為雲在國稅總局公有雲租用項目上大打出手也就見怪不怪,即便阿里雲在招標PK上輸了,氣勢也不能輸,所以才會大費周章投訴華為雲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歷時近半年之久。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曾透露,過去一年,華為雲用戶數、資源使用量增長了3倍(註冊用戶數超過100萬),雲BU整體收入增長了7倍,用戶每月ARPU值亦翻了一番。不得不說,華為雲全面發力的第一年成績相當出色,快速增長勢頭在行業內數一數二,勢必引起阿里雲的重視和因應。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阿里雲與華為雲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尤其在政府市場上將上演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壯觀場面,企業用戶成為最大贏家。我估計,此刻阿里雲心裡正憋著一股氣,想報被華為雲「上了一課」的一箭之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龔進輝 的精彩文章:

陸奇離職一事持續發酵,10年未見媒體的向海龍罕見發聲
小米定下5%硬體綜合凈利率紅線,終極目標是推動社會進步

TAG:龔進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