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超能課堂:5G信道編碼之爭

超能課堂:5G信道編碼之爭

聯想在確認5G信道編碼標準時,沒有把票投給華為的Polar碼,經過自媒體肆意編造後,版本越傳越邪乎,似乎一個通信技術確認的背後充滿了內幕,為3GPP嚴謹的技術制定蒙上了陰影。同一時間,什麼5G長碼、短碼、信道編碼、控制編碼等專業辭彙一股腦地塞給我們,讓吃瓜群眾試圖還原事件真相充滿了難度,接下曾經是通信人的小編給大家理清楚其中的技術細節。

前一段時間,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5G(IMT-2020)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禍起於各大問答平台,矛盾一致指向了聯想的「不愛國行為」——在確認5G信道編碼標準時,沒有把票投給華為的Polar碼。後面經過自媒體肆意編造後,版本越傳越邪乎,似乎一個通信技術確認的背後充滿了內幕,為3GPP嚴謹的技術制定蒙上了陰影。同一時間,什麼5G長碼、短碼、信道編碼、控制編碼等專業辭彙一股腦地塞給我們,讓吃瓜群眾試圖還原事件真相充滿了難度,接下曾經是通信人的小編給大家理清楚其中的技術細節。

3GPP作為全球通信標準的主要制定方,每個標準的確定都是經過反覆討論、驗證以及嚴格審查以確保其可實現性。為了確保標準按進度完成,3GPP下面分為RAN、SA以及CT三大領域工作組,各自負責不同各任務,RAN主要負責無線接入網路相關的內容,SA主要負責業務和系統概念等相關的內容,CT負責核心網和終端等相關的內容,而且還會在三大工作組下再細分幾個工作組。

其中RAN1工作組負責無線接入網物理層設計,其中就包括信道編碼。信道編碼也叫差錯控制編碼,可以說是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核心要素,是所有現代通信系統的基石。它承擔起數據糾錯功能,防止你手機發送的是「不行」,而在電磁波傳輸過程由於各種干擾導致數據出現丟失,到了別人手機就變成了「行」,這樣的誤會可就大了,因此移動通信系統普遍引入信道編碼技術。

那麼長短碼又是什麼?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天大的誤會,主要是當時中興提出了一個混合信道編碼方案R1-1610607,提出同時使用LDPC+Polar編碼,此後華為也提過類似的方案R1-1610805。以數據信道數據塊大小分為長碼塊和短碼塊,長碼塊用LDPC,短碼塊用Polar,但最終未被主席會所接納。

又因為信道編碼裡頭還劃分了數據信道編碼以及控制信道編碼,由於數據通常碼長比較長,而控制碼長非常短,不明所以然的人就誤以為長碼就是數據信道編碼,而短碼是控制信道編碼,其實這是一種誤讀的,其實長短碼都是用於描述數據信道編碼。

那麼LDPC、Polar、Turbo三雄爭霸又是什麼情況?

信道編碼採用誰家的方案,其實不單單體現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其實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也是有密切關係,信道編碼方案的優勢、成熟程度最終會對終端基帶的複雜度、成本造成重大影響。而且最終某一個信道編碼方案成為5G標準方案,誰家擁有該專利越多,最後從中收取的專利費用就越多,這個就是涉及到商業利益互博了,佔大頭的還能掌握住5G標準的大權,這個參考高通在CDMA制式上的超強控制能力,以及收專利費收到手軟的例子。

在制定5G標準過程中,經過前期的較量,眾多編碼方案經過討論、考核後,只剩下三個比較有前途的編碼,分別是法國電信的Turbo code、美國高通主推的LDPC Code,還有來自中國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而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接近香農極限。

1948年Claude Shannon提出了通信領域非常重要的香農定理,揭示了信道信息傳送速率的上限(比特每秒)和信道信噪比及帶寬的關係,而且存在一個上限問題,還可以通過信道編碼的方式來實現更可靠通信。

通信系統框架圖

隨著我們對於網速要求越來越高,通信人不斷在探索更加接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其中比較優秀的方案成功突圍,成為5G候選標準之一。

Turbo碼,渦輪碼

Turbo碼的誕生也很神奇,發明它的人卻不是通信行業的工程師,而是兩名來自法國電機工程師C.Berrou和A.Glavieux,使用了迭代解碼的辦法解決了困擾通信人已久的計算複雜性問題,開創了全新的通信時代,這時候原本與香農極限相差2-3dBA,突然一下子就進入到0.1-0.01dBA的水平。

Turbo碼很快成為了3G、4G移動通信技術中採用的編碼技術,但它的缺點很明顯,由於它採用了兩個分量解碼器之間進行迭代解碼,解碼時長上要高於其他方案,這個對於5G願景中超低時延要求不符合,很快就淡出考慮範圍之內。一種編碼用三代的願望就此落空了。

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最早在1963年由美國MIT的Robert Gallager在博士論文《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中提出,不過你可知道Robert Gallager師承何人?正正是前面提及開創了《資訊理論》與香農定理的Claude Shannon。

但LDPC當時缺乏性能足夠強大的CPU來支持大規模並行運算,受到技術限制未發展起來。但金子終會發光的,直到Turbo碼被商用後,再度被通訊學家重新提及,發現其優勢明顯,很多行業都進行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攻關研究,用途極為廣泛,你看現在很多WiFi標準、SSD固態硬碟上已經應用上這種編碼。

LDPC Tanner圖

LDPC利用校驗矩陣的稀疏性,使得解碼複雜度只與碼長成線性關係,在長碼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效的進行解碼,因而具有更簡單的解碼演算法。由於LDPC可以使用高效的並行解碼構架,其解碼器在硬體實現複雜度和功耗方面均優於Turbo碼,在利用計算機找到最優秀的LDPC碼,其極限性能距香農理論限已經縮小到0.0045dB水平。

Polar碼,極化碼

相比於Turbo碼、LDPC碼有悠久歷史,極化碼顯得相當年輕,土耳其Erdal Arikan在2018年最先通過研究信道極化現象提出了Polar Code極化碼,更湊巧的是,LDPC碼的發明人Robert Gallager就是Erdal Arikan的MIT導師,沒想到一對師徒各自研究出可以影響5G移動網路格局的信道編碼。

Erdal Arikan在講解Polar碼

Polar碼是首個能從數學上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極限的編碼方案,比起Turbo碼、LDPC碼更加優秀。曾有通訊專家表示,如果不考慮通信系統設計問題,就單一的編碼技術而已,Polar可以說已經走到了信道編碼技術「盡頭」,除非是找到比Polar碼更低複雜程度的編碼,更加容易解碼,否則Polar碼可能就是編碼技術的巔峰。這也是華為看中了它的前景,在這方面花了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去攻關Polar碼技術,掌握大量的基礎專利。雖然Polar碼不是出自中國之手,但是由華為主導推動並發揚光大的。

然而Polar碼雖然極具潛力和優秀,目前就編解碼複雜性問題而言還是一道坎,只能利用Successive Cancelation List演算法,以較低複雜度的代價實現最大似然解碼,而且在硬體不適合併行計算。

其次就是Polar碼實在是太年輕了,從來沒有應用於實際通訊系統,不像Turbo碼、LDPC碼的廣泛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中,很多東西還是基於理論基礎之上,落實到硬體設計、系統設計上是否還有問題就很難說一時半會能不能完成,畢竟5G網路商用時間迫在眉睫,整個產業鏈都在等標準的落實,如果不能快速成熟,Polar碼可能會錯過5G的黃金時代。

還原聯想在5G信道編碼投票上都幹了些什麼

這個可能要從三場關鍵性會議說起:

RAN1#86

當時的R1-16799提案就是LDPC要一統數據信道編碼天下,而華為提議的R1-168040則是希望Polar碼能作為數據信道的候選方案之一。不過這次會議就純討論、摸底性質,沒有說必然的。

聯想之所以會同意LDPC方案,這個可能和聯想早期收購了摩托羅拉有很大關係,因為摩托羅拉早期以通信起家,更是造了全世界第一支手機,前期積累下大量的基礎專利,其中就包括了LDPC的40個標準基礎專利,被收購以後就落到了聯想手中,為了公司利益著想,站隊LDPC碼是合情合理,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愛國」行為,況且當時在會議上,中興、Vivo、小米、北京信威通信也都支持了LDPC。

RAN1#86b

這次還是繼續上次的話題,到底用哪個作為信道編碼,然而這次聯想和摩托羅拉再提議LDPC成為5G數據信道唯一編碼,支持名單非常豪華,清一色美歐日韓的大公司,而中國公司開始轉向了華為的R1-1610850提案,就是長碼用LDPC、短碼用Polar。這次方案選擇的火藥味就更重了,聯想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因此這個事情成了「聯想不支持華為Polar事件」的導火索。

但是這場會議沒有實質的方案被確立,大會一看,大家沒有統一意見不是辦法,最後組織了一場「否決投票」,你可以選擇棄權,但如果你不贊同該方案,就一定要投否決票。

一共有三個方案:長碼LDPC,短碼Turbo;長碼LDPC,短碼Polar;長短碼都用LDPC。而這三個方案投否決的公司分別有33、27、24家。這也是某些自媒體所說,因為聯想的錯誤決定,導致華為的Polar碼輸給了高通的LDPC碼,但明顯這是不正確、斷章取義的說法。

最後大會充分與各方溝通,決定數據信道編碼中的長碼使用LDPC碼,短碼待定。

RAN1#87

這一次華為的R1-1613307方案要求短碼使用Polar獲得55家公司的支持,其中就包含了聯想和摩托羅拉,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轉變態度。而高通陣營的R1-1613342方案作出了讓步,在特殊小碼塊以及控制信道下用Polar,其餘短碼仍用LDPC,支持者有31家。

那麼華為贏了?很遺憾,3GPP會議並不是簡單地投票,而是一個求同存異、協商的過程,要考慮站隊的公司背後的市場分量以及技術實力,明顯高通陣營更勝一籌,更有話語權。結局就是華為同意控制信道採用Polar碼,短碼仍採用LDPC碼,這也算是華為辛苦得回來的收穫吧。

至此,對於5G非獨立組網的信道編碼標準已經確立,LDPC成為了數據信道的唯一編碼,而Polar成為控制信道編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Intel發布Core i9-8950HK移動處理器
NVIDIA GT1030顯卡顯存從GDDR5閹成DDR4,性能直降40%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