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適合盤金剛菩提!但這些乾貨要先學起來!
周二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金剛菩提的歷史,大家都挺感興趣的。金剛菩提是文玩中的一個大類,前幾年的時候非常火爆,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金剛已經爛大街了,甚至認為金剛不就是核嘛,沒什麼稀奇的。但其實金剛菩提大有門道,複雜程度甚至高於紫檀,但也是一個參差不齊、水很深的市場。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怎麼挑金剛!
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單顆金剛的基本特徵:
金剛菩提的種類繁多,如果按尺寸來分,市場上的金剛菩提子可以分為大金剛和小金剛兩大類。大金剛一般15mm以上的,以尼泊爾的品質為最好,密度、紋路、樁型都比其他產地的要好很多,後其盤玩變色之後品相也會好看很多;小金剛則一般在15mm以下,通常是越小就越值錢,其中以印尼出產的金剛品質最好。
順帶提一下所謂的藏式金剛,就是把普通金剛的頭尾切掉磨平的一種形式。
按金剛菩提子的瓣數來分,從1瓣到21瓣都有。在同等品質的情況下,五瓣是一個分界點,因為五瓣是最常見的金剛,瓣數越多或越少,就越稀少,價格自然就也貴。
而現在買家、賣家最看中的就是金剛的紋路、樁型和皮質這幾方面。紋路反映了金剛的肉度,柴紋手感不好,密度也比較低。所以現在流行的爆肉紋、盤龍紋、雙龍紋肉度都很好,尤其是盤龍紋。
一般小金剛相比大金剛需要更注重紋路,因為不好的紋路太傷手,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說多了都是淚!
而大金剛則更多注重的是樁型。金剛的樁型根據外觀的不同分為:高樁、矮樁、圓樁、梅花樁、南瓜樁、飛碟、紐扣、元寶等等。通常來說,大家都比較喜歡樁矮的金剛,容易清理且手感較好,性價比高。很多金剛的樁型都是稀有樁型,量少,想要精挑一串樁型和紋路一致的金剛很難,價格也不低。
對於金剛菩提,有人追求肉度紋路,有人追求樁型,有人追求瓣數,在我看來金剛主要還是要是統一規整。因為無論多好的紋路,多稀有的瓣數,大小樁型不統一就很難看。瓣數越多的金剛雖然比較稀少,價格也比較貴,但是並不意味著適合每一個人。因為瓣數越多,肉就會變得細碎,清理起來也會費勁,盤玩傷手。
挑金剛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皮質了,好的皮質盤出來才會漂亮,不好的皮質最終都會玩花了。皮質現在常見的有紅皮和黃皮。很多人在買的時候就會糾結了,到底是紅的好,還是黃的好?
現在市場上基本都在宣揚紅皮的密度小、上色快,一般三四個月即可盤出紫紅色。黃皮的密度大,上色慢,至少需要一年兩年的才能盤出通透的牛筋紅。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完全對,紅皮的金剛不見得就密度低;黃皮也並不是全都密度高,根據我這幾年玩金剛的經驗,只要皮質好、油性好,玩到後面黃皮紅皮包漿效果一樣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黃皮裡面有一種薑黃皮,老司機估計都知道,是玩家們長期玩下來發現的品質比較好的皮質,顏色很像生薑的顏色,比一般的黃皮顏色要淺,跟汗液結合則可以盤出紅潤透亮的牛筋紅。
當然,今天只是先讓大家了解一下金剛的大概特徵,讓大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夏天來個酸甜的開胃菜吧!你想像不到的奇妙味道——菠蘿遇上鴨!
※不要再扎馬尾了,學會這款扎發,讓你萌翻一整個夏天!
TAG: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