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想第四財季迎來超常規增長,PC智能化帶給產業春天

聯想第四財季迎來超常規增長,PC智能化帶給產業春天

2018年4月中旬,Gartner 2018年Q1全球PC出貨量市場報告公布,全球PC市場再次同比下降1.4%,這場開始於2012年的PC產業大蕭條彷彿讓人看不到盡頭。更令整個PC行業心灰意冷的是 ,亞太等新興市場也和美國等成熟市場一樣,開始進入了下降通道。

PC市場連續14個季度的下降,已經迫使PC三大巨頭聯想、惠普和戴爾幾年前就開始轉型自救。2015年,迫於股市壓力,惠普一分為二,並將惠普最優勢的資源印表機業務併入PC業務;而更早一些時間,2013年9月間,戴爾同樣迫於市場壓力完成了私有化;PC產業的老大聯想也於2016年開始了智能化轉型。

三大巨頭在PC市場的份額佔到了接近60%,轉型自救的PC廠家,經過幾年的努力,今天又是什麼樣子呢?

2018年,聯想2017/18財年年報發布,從聯想的財務數據,我們倒大致可以看到PC產業的未來。

1、聯想的智能化轉型也許是PC產業的希望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5月24日財報發布會上表示,「在第四財季,我們的營業額超過106億美元,年比年提升了11.1%」,接著他又說道,「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營業額年比年提升了16%,達到了4年來的最快增速。」(受香港股市財年計算方式的影響,聯想17/18財年第四季度,對應的是2018年第一自然季度)

這多少有點意外。

Gartner發布的2018年Q1PC市場跟蹤報告中稱,第一季度整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了1.4%,聯想的市場佔有率僅提高了0.3個百分點,出貨量以1235萬台位列第二,與排名第一的普惠相比,相差僅51萬台。但聯想PC業務的營收增長卻達到了16%。在出貨量增長不大的情況下,營收增長卻達到了16%,由此看來,聯想PC業務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造血能力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從聯想全年的財務數據來看,2017/18財年營收增長5.4%,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這一營收水平已經逼近了歷史最好水平的2014/15財年的463億美元,而聯想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集團(目前已經與移動業務合併為智能設備集團IDG),實現營業額324億美元,較上個財年增長8%。

同樣的意外也在於在Gartner公布的2017年PC市場跟蹤報告中,在聯想全年的出貨同比下降了-2.2%,營業收卻增長了8%,同樣也再次說明,在過去的一年裡,聯想在有意調整產品結構和運營方式,在保持相對出貨量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改善PC業務的運營水平,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對此,楊元慶在財報發布會上稱,「我們已經重回上升通道,重建增長勢頭,我們將繼續這一勢頭」。

在PC市場的一片蕭條之中,聯想能率先突出重圍,多少給持續下降了14個季度的PC產業帶來了一絲光亮。

2、聯想和惠普的第一之爭是主動放棄還是市場結果?

聯想今天絕地突圍,現在回想起來,多少與2017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被惠普「超越」有些關係。

2017年第二季度,兩大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和IDC幾乎同時公布,連續15個季度雄居市場份額第一的聯想PC業務被惠普超越,聯想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當時行業一片噓聲,對聯想PC業務的悲觀情緒開始蔓延到整個行業。

時隔近一年,我們現在可以比較平和和理性地去分析和看待去年的這一市場變化。

2017年7月中旬,Gartner發布2017年PC市場第二季度市場跟蹤數據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惠普以1269萬台的出貨量超過聯想1218.8萬台重回市場份額第一,兩者相差僅50萬台。而更蹊蹺的是,在當季度美國市場的出貨量排名中,聯想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從2016年的220.7萬台下降到了184.8萬台,降幅達到了16.3%,同時在美國市場,惠普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5%,一個季度,聯想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下降了近36萬台。

也就是說,聯想2017年的市場出貨量下降,根本原因來自於美國市場的市場銷量下降!而聯想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下降,有許多非市場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2017年Gartner的分析師Kitagawa女士曾表示,「第二季度業績可能反映了聯想從保障市場份額的增長到保證利潤率的戰略轉變。對所有的PC供應商來說,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之間的戰略平衡是一個挑戰。」

事實上對於一個季度出貨1300萬台左右的聯想,如果要改變行業的排名,相差只有50萬台的銷量,只需要一個月的營銷戰役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聯想並沒有這麼做。

今天看來,去年第二季度聯想失去PC市場頭把交椅的位置,多少有些主動放棄的味道。

在5月24日的財報發布會上,聯想表示,「聯想集團本財年的PC業務實現高於大市的增長,並在全球企業級市場重新拿下營業額和銷量雙料冠軍。」這才是聯想這一年來頂著壓力真正關注的重點。聯想在企業級市場的突破,正是支撐聯想PC業務步入高增長道路的基礎。

事實上,從聯想2017/18財報看,除了企業級業務提高了聯想PC的造血能力之外,聯想在PC產品結構方面也做了重大的調整,遊戲電腦、工作站等高利潤的細分市場成長迅速。而在產品的技術更新方面,聯想更是跑在了整個產業的前面,從目前市場上英特爾酷睿八代處理器的普及程度來看,無論是ThinkPad品牌還是Yoga品牌,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全面進入了酷睿8代時代,相對於主要產品還停留在酷睿6代、7代的競爭對手而言,依據PC市場的規律,接下來的2018年第二季度,在其它廠商繼續消化庫存時,聯想已經開始主力機型大面積銷售,聯想在產品升級速度方面的優勢在新財年很可能將對手甩在身後。

然而,聯想帶給PC產業的變化遠遠不止運營手段的變化,更大的變化可能來自於其對PC智能化的探索,以及未來智能物聯網的前瞻性投入。

3、PC的進化也許是終端的智能化融合

2017年,楊元慶正式提出聯想智能化變革的「三波戰略」,其核心是保持PC穩健的利潤增長和推動PC智能化,同時培養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兩大未來核心競爭力,並長遠布局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設備+雲」「基礎設施+雲」。

正是基於未來改變PC產業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結構,聯想在2016年、2017年發布了一系列PC領域探索性產品和人工智慧設備、終端。基於對PC輸入方式變革的Yoga Book和全實時在線的e-SIM筆記本開始進入了用戶的視線,更多的PC智能化的產品變革,開始依託聯想軟硬體的融合,以PC的服務及內容訂閱模式開始在PC端試水。

而聯想培育的未來的兩個利潤增長點智能化數據中心和移動業務方面,在2017/18財年也開始顯山露水,在財報發布會上,聯想表示,「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按計劃持續轉型,全年實現44億美元營業額,增速達到8%。此外,軟體定義基礎設施營業額實現高達130%的年比年增長。」

對於聯想的移動業務,中國市場雖然廣受批評,但「整個財年,聯想集團移動業務總營業額達到72億美元,盈利狀況和成本控制效果顯著,在強勢區域市場實現高速增長。」聯想在海外市場,仍然有著足夠強的競爭力。

從這兩年人工智慧對各個終端的影響來看,各類型的終端設備正在人工智慧驅動下進行廣泛的協同和融合,聯想也正在構建基於智能物聯網的人工智慧服務平台,通過構建基於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為核心的生態體系,形成推動行業變革的力量。

今年5月8日,正是基於業務變革的需要,聯想將個人電腦及智能終端集團和移動業務集團合併,成立了智能設備集團(IDG),以期通過自身的產品融合,推動PC產業和智能終端產業的變革和融合。

在新型智能設備方面,2017/2018財年「聯想集團星戰主題AR頭盔成為AR設備全球銷售冠軍」,不僅如此,聯想推向市場的智能助手、SmartDisplay等一系列智能終端開始讓整體PC產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據了解,聯想所有新型設備的營業額均實現近50%的年比年增長。

這也許是聯想帶給整個產業比財報數據更具價值的希望。

至少從目前PC廠家的產品來看,也只有聯想在探索PC的智能化未來,這也許是聯想帶給連續14個季度下降的產業困局的一絲亮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的「十面埋伏」和「八面玲瓏」
樂視真的「反轉」了嗎?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