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什麼讓少年康熙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

是什麼讓少年康熙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

是什麼讓少年康熙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

文|歷史的故紙堆

在滿清一朝,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無人能及,但是,他在親政初期一直受制於權臣鰲拜。年輕的康熙帝運籌帷幄,縝密部署,最終智擒鰲拜,真正實現了親政。但是,是什麼讓少年康熙帝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呢?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順治帝離開塵世,把大清江山和一堆還未解決的難題留給了年僅8歲的兒子玄燁,即康熙帝。臨終前,順治帝遺詔命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輔政——即俗稱的顧命四大臣: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鰲拜(鑲黃旗),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的格局。

康熙帝即位的最初幾年,四大臣與幼主相安無事。然而,居功自傲、驕橫跋扈的鰲拜成為短暫平靜局面下潛藏的不安定因素。鰲拜因為驍勇善戰、軍功卓著,從護軍累升至內大臣,位至公爵,賜號巴圖魯,是武將中的佼佼者。

其他三大臣中,索尼為四朝元老,是首輔大臣,深受孝庄太皇太后的信任與賞識,鰲拜不敢與他爭。遏必隆與鰲拜同屬鑲黃旗,且為人懦弱,遇事隨聲附和,與鰲拜沒有矛盾。只有蘇克薩哈,名次排在第二,一旦年邁的索尼去世,很可能由他代替索尼總攬啟奏和批紅大權,是鰲拜專權路上的最大障礙。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年少的康熙帝決心收回皇權,就於七月初七舉行了親政大典,接受百官朝賀,從此君臨天下。

然而,權欲熏心的鰲拜根本沒把剛剛親政的小皇帝康熙放在眼裡,他還在忙著找機會陷害蘇克薩哈,攫取啟奏權和批理奏疏大權。不久,鰲拜顛倒黑白,給蘇克薩哈編造了「不欲歸政」等24款罪責,要求皇帝將蘇克薩哈及其子、孫、兄弟之子,斬決籍沒。康熙帝當然不會答應鰲拜如此荒唐的奏請了,但是鰲拜並沒有放棄,他竟然每日上奏此事,強行讓康熙帝蓋上了玉璽,僅將蘇克薩哈從磔刑改為絞刑,其他人均按其原議行刑。

至此,鰲拜專權作惡已經達到了令少年康熙帝無法容忍的地步,他這才下定決心要除掉權臣鰲拜!他意識到,也只有除掉鰲拜,他才能真正實現親政。

但是當時,鰲拜勢力強大,其黨羽眾多,分居要職,在上三旗中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宮廷中的侍衛完全由上三旗承擔,這些人都懼怕鰲拜的權勢,唯鰲拜馬首是瞻。因此,捉拿鰲拜必須謹慎行事,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引發兵變。於是,康熙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卻悄悄部署,等待成熟的時機。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機智果斷的康熙帝親自向自己的親信衛隊善撲營做動員部署,當眾宣布鰲拜的罪過,召鰲拜入宮,「立命擒之」,遏必隆也同時被捕。康熙帝親自揭露鰲拜的罪狀,羅列了鰲拜欺君擅權、結黨亂政等30大罪狀。

但是鰲拜涉及到的人和事太過龐雜,為避免朝政動蕩,康熙帝對涉案之人做了區別處理。對鰲拜,康熙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拘禁;對遏必隆,「特為寬宥,仍以公爵宿衛內廷」;對其黨羽,減少處死人數,從輕治罪。康熙此舉有效防止了株連,穩定了朝廷的秩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她13歲進宮成為康熙寵妃,十年六胎,卻為一件事與皇帝恩斷義絕!
同樣是年幼登基,如果康熙面臨溥儀那樣的局面,是否能挽回頹勢?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