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經典老電影,蔣經國看後對大陸態度改變,宋美齡露出久違笑容

抗日經典老電影,蔣經國看後對大陸態度改變,宋美齡露出久違笑容

文|周渝

抗日經典老電影,蔣經國看後對大陸態度改變,宋美齡露出久違笑容

在抗日神劇滿屏泛濫的時代,難免讓人懷念起20世紀那些經典抗日題材的老電影。若要列舉經典,1985年由楊光遠和翟俊傑聯合導演的《血戰台兒庄》必然榜上有名。這部具有恢宏史詩般氣勢的大片上映有雙重意義:其一,開大陸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反映國民革命軍正面戰場之先河;其二,它為兩岸關係加分。當時台灣的蔣經國看了這部影片後,不禁感嘆:「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他呼籲所有國民黨高層觀看此片,不久後,台灣當局開放了老兵回大陸探親的政策。據說宋美齡看完這部電影后,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電影開場沒有直接進入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是將時間線推前至1937年底,圍繞著韓復榘棄守山東事件,讓李宗仁、蔣介石、湯恩伯、白崇禧等重要角色相繼登場。隨著韓復榘在開封會議被捕並槍決,電影才進入了第一場戰爭戲——臨沂救援戰,張自忠與龐炳勛相繼出現。

抗日經典老電影,蔣經國看後對大陸態度改變,宋美齡露出久違笑容

在電影中,不止一次強調了張自忠與龐炳勛在中原大戰時的矛盾,大致說是兩人原本同屬馮玉祥的西北軍,但龐炳勛被蔣介石所收買,偷襲張營,張自忠身負重傷,因衛士拚死相救才得以撿回一條命。這段往事,第一次是在李宗仁司令部由張自忠親自道出,第二次是在臨沂從龐炳勛口中說出來。但面對外敵入侵,兩人放下恩怨,並肩作戰,成為一段佳話。然而這段故事並不屬實,多年來,張自忠與龐炳勛的老部下已不止一次澄清此事,實際上早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張、龐二人就曾分別在喜峰口和羅文峪相互策應,並肩作戰,臨沂之戰並不是他們在中原大戰後第一次合作,他們不僅不是仇敵,還是軍中老友。不過這事也實在怪不得製片方,因為它最早出自李宗仁的回憶錄,這段恩怨的主角本是韓復榘與龐炳勛,卻被李宗仁張冠李戴成了張自忠,以至以訛傳訛多年。

《血戰台兒庄》的第二場重磅戰爭劇是滕縣保衛戰,包括川軍進入第五戰區獲贈錦旗,王銘章講述部隊在第二戰區受到歧視與驅趕的遭遇等史實都有所表現。滕縣保衛戰一段拍得尤為壯烈,尤其是戰鬥尾聲,全軍血戰到只剩下王銘章與身邊一名警衛,身負重傷的警衛對王銘章說,自己不想被日軍所俘虜,請求師長送自己一程。王銘章含淚開槍打死警衛,自己獨自一人攀上殘缺的城垣,此時四周蜂擁而至日軍高喊著「抓活的」。王銘章俯視著正在攀城的鬼子,從容地抽完最後一根煙後,拔槍自戕。這個橋段在熒屏上演繹出來,顯得悲涼壯烈,但與歷史有些出入。綜合各方資料來看,王銘章並非自殺,而是在帶領剩餘的衛士向城垣發起衝鋒時,被日軍居高臨下的機槍打中而犧牲,英勇程度其實絲毫不亞於電影。

不過王銘章的第122師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打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師長陣亡後,該師失去指揮,遂向城外突圍。據當時國軍戰報《陸軍第122師滕縣抗日保衛戰戰鬥詳報》載,第122師陣亡111人,傷166人,失蹤476人,這個數據顯然與長期以來宣傳的全師殉城相差甚遠。當然,我們不能以人員傷亡多少來判定其壯烈程度,在日方記載中,他們在滕縣作戰僅抓到了23名俘虜,可見第122師在師長殉國後,並非作鳥獸散式的潰退,而是有序突圍,為抗戰保存了有生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爭形勢不等人,戴笠是如何讓女學生迅速投入間諜工作的?
耿直犀利曾拒絕清華校方邀請,被批「親帝反蘇」,但比誰都愛國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