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九十年代的二本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網友:王者青銅的區別吧

八九十年代的二本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網友:王者青銅的區別吧

GIF

時至今日,恢復高考已經過去四十年了,從以前本科大專鐵飯碗的時代,到現在滿大街的大學生,歷史一路過來,我們國家的教育發展確實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可能就會有人好奇地問,假如是以前八九十年代的大專和本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呢?

一. 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學生變得滿街都是?

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每天填鴨式的教學與做題,相信只要是經歷過高考的人,對他的印象就只有「壓力」兩個字。

然而相比現在的高考,十幾年前的高考才真的叫做窄路子上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高考的恢復是從77年開始,撇開前幾年因學生堆積而報名爆滿的情況,從80年開始,當時的錄取率僅僅達到8%的水平,300多萬的人報名,僅僅只有28萬的人被錄取,十個人裡面,連一個人都沒有,所以當時的大學生與現在的完全不能比,這時候的高考真的是十分激烈的競爭。

而且不僅是錄取率低,當年還有一個東西折磨著現在的考生,那就是高考預選制度。

什麼是高考預選制度呢?主要是當時報名考試的考生過多,競爭過於激烈,而老師的改卷難度過大,因此規定,每個地方在參加高考之前,需要有一場考試,根據這場考試的成績,先篩選出一部分考生,在這場考試中被淘汰的考生,就不得參加高考了。

這就意味著,高考考生先要經歷預考,再進行高考,最後被錄取才能成為大學生。

當時到底有多少人想要讀大學,多少人想參加高考,暫時無數據可對比。但是難以想像當時一場預考可能就刷掉一半人,然後最後高考還要刷掉十分之九的人,最後出來的大學生到底有多厲害。

那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學生變得滿大街都是呢?很簡單,從99年開始,高校就開始擴招了。這可謂是讓當時高三學子的福音,這意味著大批的學生將會被錄取,上線率更加高了。

相比98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雖然整整少了30多萬的人,但是錄取人數卻整整多了52萬,這樣一消一漲,當年的錄取率竟然達到了55%,相比98年的整整高了22%。

而在2008年,高考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1050萬人,一直到2010年間,參考人數還在不斷攀升,同樣攀升的還有錄取人數還有錄取率,到2010年為止,錄取率竟然達到68%,接近70%,與噹噹時80年的的8%的錄取率相比,差不多翻了9倍。

以前的大學生都是「精挑細選」,畢業之後基本是不愁找工作,很多單位搶著要,但是現在滿大街的大學生之後,基本是多個大學生強一個崗位。

從前能否上大學,或者說能否上學的競爭,到現在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上更好的大學,從小就接受培訓班私教班的優質教育,或者出國留學,考研等受教水平選項的增加,可以說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那麼回到我們的主題,80,90年代的二本,按照比率來講,可以說相當於現在的重點大學了,能考上的都是人中龍鳳。

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可以說我們國家確實是實現了全民文化素質上的提升,但是現在的本科大學文憑又有多少價值呢?這種難以用數值去衡量的指標,就沒人敢說了。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英語罐頭。

快樂英語學習,放眼全球資訊,歡迎關注英語罐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ng罐頭 的精彩文章:

壺裡煮內褲,群毆保安,對外國人來說中國遊客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TAG:Eng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