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彪私下向軍統頭目說「毛澤東疑心重」

林彪私下向軍統頭目說「毛澤東疑心重」

原標題:林彪私下向軍統頭目說「毛澤東疑心重」


水煮書院


從古代家風家教中獲得教子智慧

鄉土人文地理


講述你眼中最值得重視的本鄉歷史、風俗、事物


本文摘自《蔣介石軼事》,作者:王光遠,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抗日戰爭時期的林彪


1942年,林彪作為中共特使、毛澤東的私人代表,曾去重慶會見蔣介石。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的關係有所和緩。1942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在《為紀念抗戰五周年宣言》中明確表示:「我們願盡自己的能力來與國民黨當局商討解決過去國共兩黨間的爭論不足,來與國民黨及各抗日黨派商討爭取抗戰最後勝利及建設戰後新中國的一切有關不足。」


7月21日和8月14日,蔣介石兩次約見周恩來,表示他一周後去西安,想邀請毛澤東前來會面。


毛澤東原準備親去見蔣,但周恩來認為:「見蔣時機並未成熟」。經多次研究,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派林彪為代表前去見蔣。9月初,接到國民黨方面的正式通知:林彪可於近日去西安。

9月14日,林彪作為中共特使和毛澤東的私人代表,在國民黨聯絡參謀周勵武的陪同下,由延安動身去西安,17日到達西安,這時蔣介石已因故已返回重慶。林彪在西安停留20多天,與李宗仁、胡宗南、范漢傑、谷正鼎等人進行了洽談,並與國民黨的談判代表張治中見了面。9月29日,林彪由西安動身,10月7日,來到了重慶。


10月13日,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了蔣介石。見面後,林彪口稱「校長」,態度極為恭敬。蔣問他:「毛潤之先生有何意見轉告?」他說:「毛先生本擬親自赴渝拜見委座,無奈因患感冒,未能成行。故委託我前來代為致敬,並表示身子好清後,仍願前來與蔣先生會晤。」


他又說:毛先生的意見,希望國共兩黨今後實行三個「彼此」,即「彼此接近,彼此相同,彼此打成一片」。他說:「此三句口號已成為中共普遍成熟之思想,見之於中共『七七宣言』,且已成為政治上全黨所一致遵從之行動,誰也動搖。因此,就中共言,現在決不採取違反此種思想之畸形政策,即到將來亦必如此。現在要擁護委座,即到將來,亦必擁護。」蔣聞言大悅,不住點頭稱是。


林彪繼續說:「過去外面傳說國共分歧之所在,不外主義與黨的不足,但此二者皆可趨於一致。即如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實具有共同之理想,所謂『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即此兩主義根本一致之觀點,只要彼此不採取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而能認識救國之需要,以共趨於救國之鵠的,則客觀需要如何設施,即如何設施,自然歸於一致。」


林彪還表示:「我黨名稱雖為共產黨,實際即為救國之黨,過去所制定之所謂十大綱領、三大綱領,語其要旨,不外求民族之獨立,民權之平等與民生之自由。至於將來社會條件如何成熟,是否需要社會革命,此完全為將來未定之不足,也許今生我輩無法親見。所以,如能做到三個『彼此』,則將來國共兩黨也許可以合二為一。」

蔣介石聽得津津有味。接著,林彪對一部分人希望挑起內戰,提出了批評,蔣介石立刻不自然起來,頻頻看錶,不願再聽下去,這次會見終於不歡而散。


10月16日,張治中與林彪、周恩來開始舉行會談,林彪提出了談判的具體要求:「三停三發兩編」,即停止全國軍事進攻;停止全國政治壓迫;停止對《新華日報》的壓迫。發餉、發彈、發葯。十八集團軍編為三個軍九個師,編新四軍為十八集團軍的軍。張治中則表示:如果真想緩和空氣,最好多談一般原則,不涉及具體不足為好。又說:如果真想解決不足,中共必須轉變態度,片面要求國民黨方面讓步。後經多次會談,仍無結果。


12月16日,蔣介石第二次接見林彪和周恩來,他表示:統一團結不足,國民黨是有誠意的,只要他活一天,就絕不會讓中共吃虧。他相信中共是愛國的、有思想的,是國家的人材,而國家是愛護人材的。但他不談具體不足。當林彪提到新四軍不足時,他斷然加以制止,說:「你們既然擁護政府和委員長,而又提新四軍,在報紙上、在文章中,皆是新四軍,承認新四軍等於不承認政府,今後且勿再提新四軍。」這次會面仍無結果。


12月24日,周恩來和林彪向張治中提出四項條件:

黨的不足:在抗戰建國綱領下,取得合法地位,並實行三民主義,中央亦可在中共地區辦報。


軍隊不足:希望編四個軍十二個師,並按中央軍隊待遇。


陝北邊區:照原地區改為行政區,其他地區另行改組,實行中央法令。


作戰區域:原則上接受中央開往黃河以北之規定,但現在只能做準備布置,戰事完畢保證立即實施,如戰時情況可能,(如總反攻時)亦可商議移動。


同時表示,如果國民黨方面認為這些條件可談,即請委員長指示林師長留此繼續談,如認為相差太遠,則請委員長指示他的具體方針,交林師長帶回延安商量。


直到1943年1月9日,張治中才向周、林表示:中共所提條件與中央希望相距甚遠。實際上採取「拖」的辦法,此1943年5月,共產國際宣告解散,國民黨估計中共將陷於困難,更無意進行談判。6月4日,張治中正式通知周恩來、談判需要「擱一擱」。6月7日,林彪和周恩來第三次會見蔣介石,提出他們二人想回延安,蔣介石表示同意。6月23日,二人動身返回延安。


這次林彪的重慶之行,就談判的內容來說,沒有取得什麼成效,但對改善國共兩黨關係,爭取團結重慶各界人士,還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林彪在重慶期間,蔣介石認為他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又是黃埔軍校的學生,曾指示特務頭子戴笠,以黃埔同學會的名義,招待並影響林彪,爭取把他拉到國民黨陣營中來。戴笠和唐縱、康澤、滕傑、賀衷寒等人幾次在漱廬集會,研究拉攏林彪的辦法,商量來商量去,認為像林彪這樣的人物,是很難拉攏過來的,只有請他吃幾次飯,看情況再說。


據唐縱10月17日的日記中說:「林彪,黃埔第四期畢業,現任一一五師師長,前年負傷赴莫斯科醫病,今年始回國,據林在蘇系學習機械化,觀其面部一臉陰氣,深沉陰險而幹練,言談審慎。


此後,林彪與蔣介石再沒有見過面,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林彪成為「永遠健康」的副統帥,成為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蔣介石憑藉他多年的政治鬥爭經驗,曾向陶希聖等人斷言:我絕不相信林彪會和毛澤東合作到底,據說在重慶時,林彪背後曾向鄭介民表示過對毛澤東的不滿,稱毛「疑心太重」,鄭介民向蔣介石作過彙報。因此,蔣介石才作出以上的判斷。


1971年,發生了「九一三」事件,林彪乘飛機外逃,摔死在溫都爾汗。蔣介石再次向陶希聖等人表示:「可惜當初沒有建立林彪這條內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閻錫山的遺囑有多另類?不要放聲大哭,墓碑刻兩段自己的日記
鄧小平在「大躍進」前後: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

TAG:世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