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手晉級指南 兩款入門級全幅機橫評

新手晉級指南 兩款入門級全幅機橫評

相信在每一位攝影玩家眼中,全畫幅都是個繞不過去的坎。的確,比起常見的小畫幅而言,全幅感測器本身就能帶來更好的成像質量和高感控噪能力,另外在機身定位上全幅也更加專業,可以提供更高端的機身配置與操控表現,因此很多攝影愛好者把全幅看作是器材的終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全幅機雖好,但價格著實不便宜,再加上鏡頭錢,很多用戶往往只能望洋興嘆。不過,並非所有全畫幅都離我們都很遙遠,例如佳能EOS6DMarkII與索尼A7M3,都是頗具性價比的親民全幅機型。那麼這兩款入門級全幅的表現分別如何呢?筆者將在本文中為大家進行對比,以供各位即將入坑全幅的攝影玩家參考。

註:為方便閱讀,佳能EOS6DMarkII在後文中簡寫為佳能6D2。另外為保證器材價格、定位對等,我們分別搭配佳能EF24-70mmf/4LISUSM、索尼FE24-70mmF4ZAOSS這兩款鏡頭來進行測試。

相機的機身設計直接決定了使用體驗,因此這兩款產品的外觀自然很值得關注,6D2與A7III分別延續了佳能、索尼兩家的經典外觀風格,而在便攜性上也都有不錯的表現。先說6D2,作為一款全幅單反,6D2的體積控制較為理想,配合約685克的機身重量,實際拍攝體驗還是很輕鬆的。

雖然機身重量有一定差異,但搭配鏡頭後兩套裝備體積基本沒有區別

從上手體驗來看,兩款相機的便攜性基本相同

再看索尼A7M3。在便攜性方面,微單系統確實具有結構上的優勢,由於去除了反光板、五稜鏡等組件,A7M3在機身體積、重量上要更輕巧一些,機身重約565克,握持拍攝同樣不會有什麼壓力。

6D2採用上下雙撥輪設計,同時配備了肩屏及多個功能按鍵

接著來看按鍵操控方面的表現。兩款相機可以說各有所長,佳能6D2採用「雙撥輪+功能鍵」的操控邏輯,功能按鈕配合撥輪可以實現參數一對一調整,另外在拍攝時可以通過方向鍵來選擇焦點,實際使用體驗很直觀;值得一提的是6D2配備了肩屏設計,不看屏幕也可完成參數精確設置,肩屏還可點亮以便在暗光條件下使用,這一點值得肯定。

A7M3採用三撥輪設計,不過沒有肩屏有些可惜

從專業操控的角度考慮,6D2的肩屏要更加更高效

索尼A7M3在操控方面同樣有著專業的配置,提供了三個撥輪、一個曝光補償轉盤,並且配備了焦點選擇撥桿。使用邏輯方面,A7M3延續了索尼經典的操作風格,通過Fn鍵來調出參數,之後用撥輪進行調整。比起之前的A7M2,A7M3的操控體驗有了進一步提升,不過沒配備肩屏有些遺憾,設置參數時需要藉助屏幕顯示。

雖然均具備翻轉觸控屏,但在屏幕翻轉角度上有些不同

早些時候觸屏往往應用在入門/中端級的機身上,不過為了提升拍攝體驗,如今的全幅相機也逐漸開始支持觸控了。佳能6D2與索尼A7M3均配備翻轉觸控屏,可以在拍攝時輔助選取焦點,不過在屏幕的翻轉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別。至於具體的觸控對焦體驗,筆者將在後文中為大家帶來對比。

在機身設計方面,佳能6D2與索尼A7M3可以說是各有優勢,而在成像方面兩者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接著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款全幅機型的成像質量對比。先看細節,我們將兩款機身搭配自家的24-70mmF4鏡頭進行對比,並且均使用F8的光圈與ISO100的低感光度進行拍攝。

實拍直出效果對比

從實際拍攝的直出照片來看,兩款相機有著不同的色彩風格,6D2的顏色較暖且鮮艷,A7M3的顏色偏冷且較為平淡,顏色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輕鬆通過後期來調整。

100%放大對比

接著將之前拍攝的照片進行100%放大並截取相同區域進行對比,從放大後的結果來看,6D2和A7M3在畫質方面做得都很出彩,照片放大後的細節部分都有著清晰的還原。由於色彩風格的不同,兩者在成像質量上有些微差異,6D2出片的觀感要更加紮實、飽滿,但在細節表現方面兩者的解析力屬於同一梯隊。

客觀評測環境展示(選取紅框內的區域進行放大對比)

相機的控噪能力直接決定了暗光拍攝時的畫質表現,因此這兩款入門全幅的高感畫質同樣值得關注。有趣的是,佳能6D2與索尼A7M3均強調自身的高感表現,那麼我們就通過實測來見真章。為保證測試環境及光照條件的統一,筆者在評測台針對它們的控噪能力進行測試,主要對比ISO6400、12800以及25600這三個常用高感光度,並且均用RAW格式文件來記錄。

ISO6400下控噪能力對比

ISO12800下控噪能力對比

ISO25600下控噪能力對比

就實際測試的結果而言,不得不說這兩款相機都具備相當出色的高感畫質及噪點抑制能力。測試中採用RAW文件進行處理,即便移除了機內矯正,兩者在ISO6400時噪點依舊很輕微,畫面細節幾乎沒有出現損失;而隨著感光度的提升,兩款相機測試樣片中都逐漸出現了噪點問題,但即使在ISO25600這樣的高感光度下兩者仍具有不俗的照片細節表現。控噪這塊6D2、A7M3都是頂級水準,作為定位入門的全幅,這樣的成像表現可以說是很驚喜了。

對於一款相機而言,畫質只是最基本的性能表現,佳能6D2與索尼A7M3作為兩款全幅機,它們的機身性能自然也值得一看。筆者先針對這兩款相機的追焦連拍表現進行了對比,分別用它們連拍了一系列照片,並且用GIF圖形式來展示。

佳能6D2連拍GIF展示

索尼A7M3連拍GIF展示

佳能6D2連拍速度約為6.5張/秒,索尼A7M3連拍速度約為10張/秒,儘管在面板參數上有所差異,但實際使用中兩者都能帶來不錯的抓拍能力,可以定格運動主體的每個動作,那麼接著我們來看看兩者的追焦精度如何。實拍中筆者選取鵝的頭部作為追焦目標,鵝頭區域占畫面比例可以說非常小,正好適合檢驗兩款相機的精確追焦能力。

佳能6D2連拍追焦精度展示

我們將上面的連拍照片截取放大查看。從實際拍攝結果來看,6D2的追焦表現還是很穩定的,連拍的一組照片在放大後並沒有出現虛焦、脫焦的問題,主體部分依舊清晰銳利,可見這款入門全幅單反在抓拍時有著不錯的可用性。

索尼A7M3連拍追焦精度展示

接著來看索尼A7M3的追焦表現。從實際拍攝的結果來看,A7M3同樣具備準確的追焦能力,放大後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脫焦現象,主體部分還是較為清楚的。在捕捉力方面,這兩款入門全幅都提供了穩定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日常抓拍中我們往往需要進行大量連拍,因此筆者針對6D2與A7M3的連拍續航及寫入速度也進行了對比,並且用視頻來進行展示——

連拍續航及寫入速度對比

測試中筆者均選用32G的存儲卡(讀寫速度分別為95M/s和75M/s),並且均用最大尺寸JPG格式進行拍攝,一直拍到連拍速度減緩為止。從視頻中可以看到,6D2連拍續航約為166張,連拍結束的同時照片也全部完成寫入,能夠自由回看並且可以再次釋放快門;A7M3的連拍續航約為183張,連拍結束後同樣可以再次釋放快門,但照片寫入佔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視頻中140張照片的寫入時間為48秒),因此在瀏覽照片時會受到限制。

看過追焦連拍的測試之後,我們最後來看看這兩款相機在實時取景下的觸控合焦速度分別如何。筆者採用了相同光照條件的對比環境,同時採用了F8的光圈(小光圈下更能考驗相機的合焦能力),依舊通過視頻形式來向大家展示——

對焦速度對比

從視頻中的實測表現來看,即便是在F8的小光圈下,這兩款相機也都具備出色的實時取景對焦速度,在切換焦平面時都能迅速合焦。而在觸屏的體驗上,6D2支持觸控對焦、觸摸快門,操作起來相對簡單;A7M3支持觸屏選擇焦點,但合焦及釋放快門還是需要通過快門按鈕來完成,在使用體驗上還有優化的空間。

總結:各有優勢按需購買才是王道

經過一系列的對比,相信各位讀者對於佳能EOS6DMarkII以及索尼A7M3的性能表現都已經心知肚明了。無論在外觀設計、畫質表現還是機身性能層面上,6D2與A7M3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說實話筆者很難得出「誰更優秀」這樣單一片面的結論。成像角度上,作為兩款定位相對入門的全幅機,這兩者均具備相當出色的畫質細節及控噪水準,發揮出了全幅感測器應有的成像優勢,同時在抓拍捕捉上也都有穩定的表現。

成像表現這塊,兩款相機都具備相當出彩的水準

從操控角度考慮,6D2作為一款單反,經典的肩屏設計在調整參數時要更加高效,而觸控屏的使用體驗相對也要更人性化一些;索尼A7M3在操控上帶來了很大改進,新加入的焦點選擇撥桿、觸屏設計可以說補上了原先A7系列在操控上的短板,但沒有肩屏還是略有不便,另外觸屏不支持合焦/釋放快門有些遺憾。

操控以及機身性能方面,6D2作為一款單反還是有著更勝一籌的表現

而在連拍寫入方面,6D2做到了即拍即看,寫入照片幾乎沒有延遲,同時可以直接開始下一次的連拍工作;A7M3的連拍寫入相比之前的A7系列微單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拍完之後可以瀏覽照片也可以繼續拍攝,不會再出現「無法操作」的問題了,但相比單反系統而言,索尼微單在照片寫入的時間上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筆者之前做過D5/1DXII/A9三旗艦橫評,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具體哪款更合適,還是要看用戶的預算及使用需求

那麼回到選購的問題上,這兩款入門全幅該怎樣抉擇呢?筆者認為首先看需求,從拍照角度考慮,6D2的操控更高效、單反機身的硬實力更突出,拍照時的體驗要更出彩;A7M3支持4K視頻錄製,更適合有視頻需求的用戶。其次看價格,目前6D2、A7M3機身的官方價分別為10599元和14599元,各位想入坑全幅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來仔細斟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精彩文章:

步子邁太大?網曝特斯拉Model Y明年量產
用一堆桌面級設備3D列印全球第二鋼鐵俠全身盔甲

TAG:中關村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