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行動,連「道理」都會鄙視你

沒有行動,連「道理」都會鄙視你

知道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滴,道理可能正在鄙視你。

祖師陽明先生年少便立成聖賢之志,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不忘初心、輾轉追尋的過程,他從懵懂少年起就嘗試學習存世的所有學問,並不拘拗於家學、儒學,很是離經叛道,曾醉心於兵家戰陣,也出入釋道,能幹出新婚之夜與世外高人坐而論道的事,還有哲學史上著名的七天七夜「守仁格竹」的故事,都是他在龍場悟道之前所有的問心之旅,曾經枯坐、靜養,也曾出世避俗,歷盡千帆,最終修行秘訣歸結於一句話:「心性還須事上磨」。

很多人說起修行要麼覺得玄之又玄,要麼就是應是去深山老林,遠離世俗,最好是去道觀靜寺,靜坐,修禪,讀經,讓心沉靜下來,或是朝拜宗教聖地,之前有個很火的紀錄片叫《岡仁波齊》,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片中一些虔誠信徒的朝拜之旅很是刺激了一些俗世中蠅營狗苟的小心臟,有的人還專門冒著生命危險去轉上幾圈,可刻意就是「著相」,佛家有佛、菩薩等弘法是不能顯露神通,以免大眾受震撼而皈依,其心不誠,這就叫「外魔」。必須藉助外物才能做事,或者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全部都是心神不強大的緣故,而修行本質就是脫離外道,直指本心。祖師入世歷經起伏坎坷成聖賢,太祖專門在鬧市戲院讀書,這都是修鍊。

百姓日用皆為道。

遠離紛囂,在山裡誰都能靜得下來,修行本就是逆天性而行,一口萬事不縈懷的涵養功夫,那是要在無數風浪之中巋然不動才練得出來。

1509年,王陽明被任命為廬陵縣令。幾個月後,他給弟子們寫信談心學,最後說道:「政事雖劇,亦是學問之地」。工作即修行,在王陽明看來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這一點在後世被無數企業家奉為圭皋,比如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他作為心學弟子,經常說要心無旁騖的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世間做事和修行是一體的,正如知行合一,在做事上磨練出心學基礎,修行無體,以工作為體,以生活為體,離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今天聽吳伯凡老師講知行合一,說軍事指揮官在戰前所得情報是極其有限的,為了減少戰場上因為不可知情報而導致的損失,有種偵察叫火力偵察,就是營造戰爭場景,讓敵人把真實實力展示出來,古時這種打法叫佯攻,由此可知真正的「格物」就是和「物」格鬥,在博弈過程中才能真正領教「物」的深層原理,我對此種解釋擊節讚賞,這就是「心性還須事上磨」,只學習是沒用的,像祖師那樣格竹七天七夜都沒什麼用,只有在內憂外困,將生死置之度外,才有可能心外通透,悟出大道。

與「物」格鬥,與世事博弈,那些道理是用來斗的,而不是僅僅知道就可以,難怪會有「知道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道理」會不屑的說:」不敢動手的懦夫,還想讓我為你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瑚璉少年 的精彩文章:

如何和大佬產生深度鏈接?
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TAG:瑚璉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