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致產房┃「無痛分娩中國行」走到了10年計劃的最後一年!

致產房┃「無痛分娩中國行」走到了10年計劃的最後一年!

原標題:致產房┃「無痛分娩中國行」走到了10年計劃的最後一年!



十年風雨路,百家踏征途


甘苦護母嬰,只為你幸福


「無痛分娩中國行」2018


「無痛分娩中國行」(簡稱:「中國行」)是由美國西北大學芬堡醫學院於2006年開始策劃並於2008年首次登陸中國的一項大規模醫學教育活動。它旨在推行安全、有效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改變中國高剖宮產率的現狀,推進產科麻醉的發展,普及當今世界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團隊醫療為特徵的現代產房,提高孕產婦、胎兒及新生兒的安全性。「無痛分娩中國行」計劃在10年內,協助中國建立10個以上的產科麻醉和現代產房規範醫院,將國內的椎管內分娩鎮痛率提高10個百分點,每年使150萬母嬰受益。今年是第11年(2009年因為禽流感暫停)、第10次、也是給10年計劃最後畫上句號的一年。


從2008年啟動,到2010年、2011年的摸索,到2012年的全面鋪開、2014年的「即刻剖宮產年」、2015年的「現代產房年」、2016年的「模擬人培訓年」-「上海國際現代產房模擬人訓練營」、2017年的「母嬰安全年」,直到2018年,既是10年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給符合要求的合作醫院掛牌「現代產房」的第一年!


和往年一樣,「中國行」將繼續開展3個基礎產科麻醉項目,完成「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鎮痛」的既定目標:1)5家「產科麻醉基本建設計劃」合作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吉林大學教學醫院長春市婦產醫院、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院、廈門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山東省德州市立醫院;2)5家「產科麻醉扶植計劃」合作醫院;3)9家「民營醫院計劃」合作醫院。


今年,又有9家醫院晉級到「高級產科麻醉123計劃」的行列,將實施現代產房進程中的產科麻醉各項工作:山西省太原市太航醫院、廣東省江門市婦幼保健院、貴州省遵義市婦幼保健院、河北省邢台市人民醫院、陝西省西安市第四醫院、河北省張家口市婦幼保健院、山西省介休市婦幼保健院、上海市嘉定區婦幼保健院、河北省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


通過幾家醫院的試點和2017年主題項目「現代產房認證計劃」在鄭州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廣西省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山東省桓台縣婦幼保健院4家醫院完成評定之後,今年將繼續在8家已經完成「高級產科麻醉123計劃」的醫院實施第三級的「現代產房認證計劃」。


2018年度來華人數將再超百人。這些醫護人員來自美國著名的西北大學、哈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塔夫茨大學、斯坦福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荷華大學、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喬治城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貝勒醫學院、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杜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克利夫蘭診所、聖路易斯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等大學附屬醫院和全美10餘家私立醫院。


今年將繼續由胡靈群醫生任總領隊,其他領隊有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國際醫學教育辦公室主任夏雲醫生、哈佛醫學院教學醫院碧芙?以色列?迪肯尼斯醫療中心產科麻醉專科培訓部副主任李韻平醫生、塔夫茨大學醫學院麻醉學副教授趙培山醫生、加利福尼亞州矽谷奧康納醫院麻醉科王清醫生、聖路易斯麻醉集團產科麻醉張運宏醫生、新澤西州拉里坦灣醫療中心麻醉科劉宇燕醫生、華盛頓醫星醫療中心麻醉科曹錫清醫生、華盛頓州Kadlec地區醫療中心麻醉科裘衛醫生、喬治城華盛頓大學新生兒科榮琦醫生、斯坦福大學附屬醫院產房金平護士、波特蘭州伊曼紐爾血統醫療中心蘭道爾兒童醫院麻醉科王建生醫生、得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兒科王洪濤醫生等。



10年概括



自2008年至今,10年「中國行」中,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比利時、德國等的志願者累計超過700人次。「中國行」合作醫院將達到98家。其中第一級的3個基礎產科麻醉計劃合作醫院中, 「產科麻醉基本建設計劃」醫院42家(42/98, 43%),「產科麻醉扶植計劃」醫院24家(24/98, 24%),「民營醫院計劃」醫院32家(32/98, 33%)。他們的平均分娩鎮痛率超過50%。升為第二級的「高級產科麻醉123計劃」合作醫院共37家,其中23家由「產科麻醉基本建設計劃」、9家由「產科麻醉扶植計劃」、5家由「民營醫院計劃」發展起來。歷年3個基礎產科麻醉計劃合作醫院的晉級率分別為55%(23/42)、38%(9/24)、16%(5/32)。共有12家醫院期待最終完成第三級的「現代產房認證計劃」,完成現代產房的構建,成為全面展開圍產醫學團隊醫療模式的示範醫院、母嬰安全醫療的典範,供各地學習觀摩。




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間接效應,「中國行」合作醫院年均覆蓋孕產婦人群達72.5萬,即目前每年會有72.5萬戶家庭、145萬多母嬰受益於這項現代產房事業。







01


背景


此活動於2008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首次開展,旨在推行安全有效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改變中國高剖宮產率的現狀,建立產科麻醉,全面提高母嬰安全,完成現代產房建設。


「中國行」根據世界產科麻醉發展進程和實際工作經驗以及圍產醫學團隊醫療最新最成熟的理念,推廣麻醉醫生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的全天候進駐產房工作的理念,實現安全、有效的分娩鎮痛,也為產科麻醉和多學科團隊醫療的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行」不失時機地根據各項目實施和面臨的實際情況,採用了切實可行的多措並舉和循序漸進的運作方式,從無痛分娩切入,進一步促進產科麻醉的發展,從而最終實現以多學科團隊醫療為核心的現代產房建設目標。


在實際運作中,以母嬰為中心,以改善母嬰臨床結局為最終目的,以循證醫學為準繩,充分調查分析實際存在的問題,採用針對性、全方位、多學科(產科、麻醉、新生兒、護理、產前教育)的醫學教育手段,實現預期效果,併產生遠期作用。


02


教學手段

「中國行」除沿用了傳統的書籍、期刊、查房、學術會議的教學方法外,更多採用了當今世界醫學教學新理念和新方法:

  • 帶問題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 圓桌討論(Round table discussion)
  • 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
  • 實地演習(In situ simulation)
  • 模擬人培訓(Simulation)
  • 「清單」(Checklists)
  • 回顧(Recapture/debriefing)
  • 主題日(Daily theme)
  • 演示(Workshop/doumonstration)
  • 文獻評判(Journal Club)
  • 開放日/義診諮詢(Open house)
  • 當今流行的網頁、自媒體、視頻、音頻、遠程教學(Webinar)、雲計算信息系統(Cloud-based informatic system) 等等。

針對各類問題,這些教育方式方法已廣泛植入到為期3~7天的3級共5個計劃:基礎產科麻醉計劃(最早啟動的「產科麻醉基本建設計劃」、後來擴展的「產科麻醉扶植計劃」、2015年開始的「民營醫院計劃」);2014年初啟動的「高級產科麻醉123計劃」;2017年開始的圍繞病人安全與高質量醫療的第三級計劃「現代產房認證計劃」。


到2018年6月底,「中國行」合作醫院將達到98家,「中國行」隊員累計工作時數已數以十萬計,省級、國家級學術會議講座百餘場。自2007年以來,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循證臨床麻醉學》(第一、二中文版)《產科麻醉》《Chestnut產科麻醉學》(第四、五版,中文版)《婦產科手冊》《產科學:正常和異常分娩》及正在編寫的《現代產房臨床手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系列的《來自哈佛的完全解答》《發生在你身邊的故事》《「中國行」現代產房教程》;2018年開始再度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合作推出全新一套4冊《現代產房》系列叢書《產科人麻醉必讀》《多學科文獻導讀與評判》《多學科臨床規範解讀》及編寫中的《團隊安全醫療與質控》等,這些主要書籍覆蓋面遍及病人教育、循證醫學、產科、產科麻醉、新生兒科及多學科團隊醫療領域。


2014年10月開通的「無痛分娩中國行」微信平台和「無痛分娩中國行2008」微博平台、2015年3月開始每月1期的「中國現代產房學堂—網路版」教學、2017年初獲得國際期刊號的《無痛分娩中國行雜誌》以及之前在各專業網站建立的交流平台等遠程醫學教學已經成為「中國行」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無痛分娩中國行雜誌》已經開通了很多精闢的專欄:從文字版「致親們」、音頻版「隨身聽」的科普專欄;到從「文薈譚」基礎文獻導讀評判,「指南針」臨床規範證據解讀的多學科循證臨床醫學專欄;到「課程表」預告、「補習班」溫習的多學科網上教學專欄;不定期的「群言堂」專題討論、「致」產房各專業知識的拾漏補遺等等,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自媒體平台,迎合快餐快讀快遞文化新趨勢,短平快地將成熟的、切合臨床實際的理念貫穿始終。


03


母嬰結局


椎管內分娩鎮痛不但在世界範圍內證實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國3家不同級別的「無痛分娩中國行」合作醫院、4個自然臨床試驗收集到的65,000例分娩數據顯示,在中國現有產房條件下,24小時的產房麻醉服務,在分娩鎮痛率超過50%後,不僅減少了產婦的產痛,未增加產鉗使用率,而且還減少了剖宮產率、會陰側切率、產後出血率、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入住率以及新生兒早期死亡率。研究數據在證實麻醉醫生進駐產房提高產房安全性的同時,還讓我們驚喜地看到醫院在運行中不但沒有收支上的負債,反而是醫院以及各相關科室效益的成倍增長,以及年人均醫療賠償的顯著下降。


2015年在《國際婦產科學雜誌》報告了石家莊婦產醫院的20,000人數據論證椎管內分娩鎮痛對母嬰結局的正面影響;2016年應邀在國際《麻醉與鎮痛》雜誌,介紹了」無痛分娩中國行」的工作;2017年與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合作進行了隨機分組臨床試驗,發現了第二產程採用目前的超低濃度局麻藥不延長產婦產程的文章發表在《婦產科學》雜誌;2018年年初,又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發表了美國瘢痕子宮陰道試產的Grobman預測模型在中國產婦的驗證報告;在《麻醉與鎮痛》雜誌發表了高危剖宮產產婦自體血回收運用的研究報告。這5篇學術文章開創了全面研究國際圍產醫學熱門課題在中國臨床實踐中運用的一個新氣象。


04


團隊醫療

「中國行」還促進和加快了產房各專業組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為催化以多學科「團隊醫療」為核心的現代產房建設搭建平台。


2009年起「中國行」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產科麻醉論壇」過渡到了2016年後巡迴在」中國行」合作醫院現代產房實地教學的「現代產房及其管理論壇」。從2016年的深圳、2017年的溫州,到今年的石家莊。


繼2013年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麻醉學副教授陶為科醫生初探石家莊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全國促進自然分娩暨產科熱點問題研討會」、委派中國產科麻醉界胡明品主任登上全國第四屆「助產技術與管理培訓班」暨2013年助產年會講台之後,「中國行」先後在芝加哥和多倫多發表了《中美圍產醫學五方高峰會議聯合公報》和《中美產科麻醉四方高峰會議聯合公報》;2014年9月,由陶為科醫生領隊的「中國行」產科麻醉代表團在武漢舉行的「第九屆產科危急重症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正常分娩大會」參加學術交流;李韻平醫生領隊的「中國行」產科—麻醉—護士3人小組在2014年10月31日的全國第五屆「助產技術與管理培訓班」暨2014年助產年會上,開辦了「即刻剖宮產」演習班;2017年11月5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的「首屆中美圍產醫學會議」上,胡靈群醫生作了題為《現代產房多學科團隊醫療對中美母嬰結局的影響》的學術報告;2018年4月14日,亞利桑那大學婦產科副教授鄭勤田醫生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產科麻醉副教授陶為科醫生應邀在「第十屆圍產醫學新進展高峰論壇」上,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了現代產房的相關內容。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舉行了籌備3年的「上海國際現代產房模擬人訓練營」(2016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Camp, 2016 SIM2 Camp),使得先進的「團隊醫療」教學工具紮根於中國圍產界。


05


中外反響


「中國行」這項醫學教育活動引起了世界各學術團體的關注。2011年以來,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Society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d Perinatology)、耶魯大學全球醫療大會(the Global Health & Innovation Conference)、 世界麻醉研究會(International Anesthesia Research Society)、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國母胎醫學會(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先後發表了對這項活動的報道,包括具體措施的介紹和科學數據的報告;世界麻醉研究會因此授予胡靈群醫生2011年度「世界麻醉研究會傑出教育成就獎」;2012年美國麻醉醫師學會年會上的大會新聞《中國婦女無痛分娩古夢成真》傳到了中國以外的10餘個國家、5種語言的100多個網站;2013年、2016年「中國行」兩次獲得了「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柯貝勒獎」;2014年美國西北大學授予胡靈群醫生為芬堡醫學教育院院士。


中國《健康報》先後6次介紹了「無痛分娩中國行」有關內容;《中國日報》也在2011年和2013年相繼報道了「中國行」寧波站和重慶站的活動;醫邦網、新青年麻醉論壇、中國基層麻醉論壇、中國婦產科網、中國母胎醫學等微信公眾號也不時推出有關「中國行」從專業知識、科普知識到新聞報道的微信帖。


在2017年8月31日榆林事件後,「中國行」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中國新聞周刊》《健康報》《南方周末》《解放日報》分別通過越洋採訪,獲取椎管內無痛分娩、產科麻醉、現代產房方面的信息,發表了專題文章。《中國新聞周刊》的封面文章《現代化產房的中國困境》和《提升中國民生指標 降低母嬰死亡率需成重要國策》深刻闡述了現代產房建設對中國民生的重大意義。


06

志願者


「中國行」得到了中國、美國、加拿大、以色列、比利時、瑞士、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醫護界志願者的大力支持。「無痛分娩中國行」成員包括麻醉醫生、產科醫生、新生兒科醫生、各專業護士、病人教育工作者和翻譯,還不定期的有神經科、重症監護病房、小兒外科、婦科醫生隨隊來訪。「中國行」來華人數總計已經超過700人次。這些利用自己假期的醫護人員及志願者大多來自全美各地的著名院校,其中有西北大學、哈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塔夫茨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芝加哥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杜克大學、芝加哥拉什大學、耶魯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紐約大學、南阿拉巴馬大學、康涅狄格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聖路易斯大學、馬里蘭大學、托萊多大學、洛約拉大學、韋恩州立大學、喬治城華盛頓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貝勒醫學院、克利夫蘭診所、康奈爾大學、埃默里大學等大學附屬醫院,也有很多來自私立醫院。


他們中間有世界《麻醉和鎮痛》產科麻醉專欄主編、經典教科書《Chestnut產科麻醉學》主編之一、原西北大學教授、現愛荷華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Cynthia Wong醫生;哥倫比亞和斯坦福大學麻醉學教授、原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產科麻醉主任Pamela Flood醫生;哈佛大學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產科麻醉主任、前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主委、《你一定要知道的無痛分娩》原作者William Camann醫生;哈佛大學碧芙?以色列?迪肯尼斯醫療中心產科麻醉主任Phillip Hess醫生;哈佛大學麻省總院模擬人培訓中心主任May C. Pian-Smith醫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產科麻醉主任Jean-Pierre P. Ouanes醫生;芝加哥大學產科麻醉主任、前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主委Barbara Scavone醫生;前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主委、西北大學住院醫師培訓總部主任John Sullivan醫生;塔夫茨大學產科麻醉主任Virgil Manica醫生;世界《麻醉與鎮痛》雜誌主編Steve Shafer醫生;前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產科麻醉主任、北美產科麻醉和圍產醫學學會主委Barbara Leighton醫生;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麻醉住院醫生培訓部主任兼模擬培訓部主任Bryan Mahoney醫生;哥倫比亞大學產科麻醉主任、Apgar名譽教授Richard Smiley醫生;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和母胎醫學會聯合發布《降低首次剖宮產率》第一作者、現任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產科教授Aaron Caughey醫生;原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母胎醫學培訓部主任、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母胎醫學部主任、產科教授Jeanne Sheffield醫生;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婦產科住院醫生培訓部主任、產科副教授Anthony Shanks醫生;聖路易斯大學婦產科、母胎醫學部主任、產科教授Gilad Gross醫生;前國際婦產科學聯盟主席John Sciarra醫生。


還有大家熟知的胡靈群、李韻平、夏雲、陶為科、趙培山、張運宏、劉宇燕、王清、曹錫清、陳凱、榮琦、鄭勤田、裘衛、李剛、劉子韜、王洪濤、石岩杭、俞國賢、范揚森、顏世蓮、李成付、樊莉、宋東力、高原、吳憶慧、王芸、鄭剛、周捷、樓燕勤、唐湘娜、林錦、李剛、王蒙、沈世乾、鄧潔、黃建宏、劉立新、丁晴、王建生、王丹昭等等活躍在中美醫學交流領域的華裔美國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病理科、精神科醫生,以及美國華人護士杜克大學醫院的潘皓瑜;喬治城華盛頓大學醫院的嚴宇;斯坦福大學醫院的金平、桂雨霞;還有新生兒監護病房護士余秀美、鄧微芬、萬亞文。


來自美國的艾姆赫斯特學院、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耶魯大學、卡內基梅隆、凱斯西儲大學等大學學生,以及中國廣州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泰安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大連醫科大學、四川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的醫學生們為「中國行」的翻譯工作做出了貢獻。


展望



「無痛分娩中國行」的10年歷史使命即將完成。在過去的9年醫學教育活動中,「中國行」得到了世界各國醫護人員的鼎力相助,尤其是中美兩國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精誠合作,譜寫了母嬰安全的新樂章。雖然,」中國行「到了畫上其10年計劃歷史休止符的時候,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繼續完成,要解決那些起步比較晚的醫院的高級產科麻醉計劃和現代產房認證計劃的實施,此外,我們還面臨著大量湧現的民營醫院的需求。如何在延續與公立醫院合作的同時幫助民營醫院,以全面推動中國產科麻醉的發展,將成為下一步工作的一個側重點。對於完成了現代產房構建的合作醫院,也將繼續因地制宜地提供幫助,或啟動「寶貝第一計劃」,讓母胎醫學-分娩保駕-新生兒管理無縫連接;或實施「現代產房模擬人培訓計劃」,為當地醫院建立和運行現代產房模擬人培訓中心,通過現代化培訓手段,系統培訓多學科合作團隊。


1842年3月30日是克勞福德?龍醫生第一次在手術中使用乙醚麻醉的日子。美國國會在150年後的1991年通過議案,把每年的3月30日定為美國醫生節,紀念這個開創了現代麻醉也是現代外科乃至現代醫學新紀元的日子。110年以後的1952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產科麻醉醫生Virginia Apgar發明的阿氏評分已經成為當今全世界每一位產科和兒科醫護人員評估新生兒必不可少的標準數據,一位產科麻醉的先驅以自己對醫學的貢獻締造了一門嶄新的學科—新生兒學。產科麻醉這門學科,以椎管內分娩鎮痛為標誌,在產科領域拓展了半個多世紀後,為人類醫學再次譜寫了一個嶄新的篇章,開啟了現代產房和現代產科新紀元。我們相信,隨著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這一里程碑式的醫療工作模式在中國普及以及椎管內全程分娩鎮痛的展開和隨之帶來的現代產科麻醉,進而比肩世界的團隊醫療實踐,將會使現代產房建設遍布神州各地,進而使母嬰安全更有保障,母嬰死亡率和併發症率也將進一步下降,全面反映一個國家健康水平的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兩大參數將得到改善,從而使中國儘早步入到世界醫學先進行列。


"無痛分娩中國行"戰略合作夥伴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岩牡丹婦產醫院 的精彩文章:

致產房┃我是醫生,你有痛,這是我的錯!
他們越疼,老婆笑得越嗨,5月13日分娩鎮痛挑戰賽,玩嗨了~

TAG:龍岩牡丹婦產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