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呵呵!端午節那天,奶奶說天要下神葯!

呵呵!端午節那天,奶奶說天要下神葯!

小時侯端午節到來的前幾天,奶奶就會叮囑媽媽,「端午節老天爺要下神葯了,記得端午節早點起來去采喲!」媽媽是個孝順的兒媳婦,言聽計從。端午節那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背上大背簍出門。等我們起床時,會發現滿滿的一大背簍東西,有的我也叫不出名字,就是一些清熱解毒的草藥。媽媽會把它們洗乾淨,放在一個大鐵鍋里熬上幾個小時,把渣去掉,水用來給我們洗澡,說是洗了不長瘡。

下面我把幾種媽媽經常採的葯分享給大家!

艾草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晒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過年回家發現爸爸就用艾草做的枕頭)。

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

艾蒿還用於針灸術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

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採到後,藥效最好。

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苦蒿

苦蒿,別名:白蒿。功 效:消炎,清熱,解毒。主 治:治中耳炎,風火眼,風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無名腫毒,關節炎。如果將其碾容塗抹在小兒長痱子處,可有效驅除痱子。可用於割傷後止血。晒乾後點燃可用於驅蚊、消毒。(驅蚊方法:晒乾後點燃,自然燃燒即可,主要利用其燃燒生成的煙,不用見明火。)

平時爸爸媽媽采其尖,用來泡茶,清熱解暑不錯!

筆筒草

筆筒草,中藥名,別稱:千峰草、銼草、筆頭草、筆筒草、節骨草等。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止血。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雲翳;鼻衄;尿血;腸風下血;淋證;黃疸;帶下;骨折。

以前感冒咳嗽,媽媽會經常采來和紫樹、桔子皮、冰糖一起熬水喝,效果不錯!

馬蘭頭

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我們老家叫魚鰍串兒。性味:辛,性涼;歸肝、胃、肺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吐血,流鼻血,崩漏,紫癜,創傷出血,黃疸,瀉痢,水腫,淋濁,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癰腫痔瘡,丹毒,小兒疳積。孕婦慎服。

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主治:清熱解毒(肺癰、風熱咳嗽、痢疾、熱瘴),解毒消癰,利尿消腫(水腫、熱淋)。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肺熱咳嗽、熱毒瘡瘍、濕熱淋證。

春天剛發芽就用來涼拌下飯,開胃的好菜。夏天經常采來泡茶,解暑很好!

石菖蒲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車前草

食用價值:幼苗可食。4~5月間采幼嫩苗,沸水輕煮後,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面蒸食。

藥用價值:車前草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記得以前有人長癤子或瘡,采車前草葉子貼在癤子上,效果不錯。

其實還有很多人們經常採的葯,秀秀也叫不出名字來,這幾種是媽媽治感冒經常採的葯。以前農村人相信草藥先生,長個皰呀瘡的,關節炎什麼的都去找草藥先生治病,特別的藥酒,家家戶戶都泡有一瓶!小感冒都是自已上山採藥回來熬「引子水」喝,效果還是不錯的。也這算家鄉特色吧,端午節來了不光是採藥,還有吃的也特別,待秀秀下次分享吧!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對周圍的人評價都是負面,是一種什麼心理?
致敬川航飛行機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