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課程設計全靠志願者,免費教外語的 Duolingo 度過 7 年了

課程設計全靠志願者,免費教外語的 Duolingo 度過 7 年了

Duolingo (多鄰國)是個 7 歲的外語學習應用,它一直靠遊戲式的闖關課程和永久免費吸引著好學者。如今有超過 2 億名全球用戶學習著其上的 31 門語言——包括虛構語言高等瓦雷利亞語(《權力的遊戲》)和克林貢語(《星際迷航》)。

去年夏天的 E 輪融資後,多鄰國的總融資達到了 1.08 億美元,市值超 7 億美元。和各種語言 app 和在線教學相比,它是比較長壽的那一個,這和它及時轉變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相關。

聯合創始人 Luis von Ahn 透露,現在多鄰國的核心是「眾包」(crowdsourcing),但它並不是最初的模式。他們本來靠翻譯服務賺錢——用戶們在程序的幫助下學習新語言,在此過程中為公司客戶們「翻譯網頁」;課程材料則來源於博客、維基條目、商業廣告、新聞報道以及其他免費內容。

von Ahn 對眾包並不陌生。他是 2003 年 ESP Game 的發明者,通過讓網友給圖片打標籤的方式來完善圖片搜索功能(後來這項技術被 Google 收購,更名為「Google Image Labeler」)。他繼而設計了 CAPTCHA,依然是讓眾人解讀文本以提高書籍數字化的準確度。

2015 年之後,翻譯賺錢的模式被放棄,因為多鄰國打算著重發展全球用戶。如果要服務於全球用戶,那麼其內部製作課程的進度就顯得太慢了,成本也過高。他們認為達成這一目標的唯一有效方式是「免費生成內容」。

這意味著志願者將擔起設計課程的重任。其實在多鄰國的 100 多個員工中,超過半數都是工程師,只有 3 個人在運營志願者社區,總共只有 6% 在做產品和研究型工作,還有一些語言專家作為外援顧問。

志願者中有語言愛好者和語言專家,在通過網站申請後分組創作課程,此前還要接受多鄰國關於性別、多元和文化敏感性的規則訓練;兩個「工種」分別是內容創作者和監管者,一人主管 3-10 人的創作團隊;志願者按照自己的節奏工作,一名全職志願者一般要花 4 個月才能完成一門課的設計,其中包括 400 課、超過 2000 個單詞和 10000-20000 個例句。

這些成果會被錄入多鄰國的資料庫「孵化器」,會有團隊審核課程,並在其中添加來自員工或顧問的修改與補充。調整後的 Beta 版會提供給樂意試用以幫助提高新課質量的用戶,然後再面向全部用戶開放。程序將根據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過往表現為其生成個性化的課程。

多鄰國認為,這種方式對於志願者和學習者來說是雙贏——志願者的履歷上有了漂亮的一筆,且工作受到 CC 版權協議的保護;多數時候多鄰國並不付給志願者酬勞,所以成本在降低,用戶也得以繼續享用免費服務。

他們當前的盈利來源於廣告收入和去年推出的 App 內付費訂閱(多了離線課程和去除廣告功能),另外也會為英語能力認證測試收費。多鄰國沒有過公布具體的營收,但預計可以在 2019 年實現盈利。

使用過多鄰國的用戶都有感觸,他們的課程設計並不傳統,除了教授單詞和習語外,其實欠缺十分關鍵的語法指南。它能讓新手在短時間內初探一門外語,但是只能作為輔助教材。

不過語言學家認為,儘管志願者設計的課程不見得很好,但即便是最專業的人也無法找到教授外語的完美方法。它不能給「認真想學外語」的人提供足夠的教學,但已經完成了一項挑戰,那就是讓普通人為學外語而興奮。

題圖來自Slashgea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局部2》播出之際,陳丹青與大家聊了「陌生的經驗」和「過時的繪畫」
14 個人的大地震時刻,我們開始追蹤 10 年裡被改變的人生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