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胖的巨頭:這家中國公司年入2795億,但20億債務都還不起

虛胖的巨頭:這家中國公司年入2795億,但20億債務都還不起

這是一家知名卻又神秘的企業,連續四年穩坐《財富》世界500強,每每發起對外收購,一出手就是大手筆,但外界對其了解甚少,然而這些都是曾經的過往。

如今,這家企業——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卻已風光不再,在其董事局主席不能正常履職並且受到3月1日媒體新聞事件等不利因素的衝擊以來,負債、訴訟、監管問詢,接踵而至。

就是這樣一家年營收高達437.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95億)的巨頭,其子公司2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都還不上了。

累卵之下的「華信系」未來之路將在何方?

20億元債券已逾期

相比於興國路的低調,位於明天廣場的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信)在多個顯眼的位置掛有公司標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發現,中國華信持股54.14%的子公司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信)的辦公地也位於此。眼下,上海華信正遭遇空前的債務償還壓力,公司一筆20億元債券已逾期未兌付。

事實上,債券逾期未兌付僅僅是「冰山一角」,上海華信還存在應收賬款高、借款餘額激增、頻頻通過借款對外收購等問題。種種情形來看,上海華信的日子並不好過。

債券是上海華信的主要融資方式之一,記者從今年1月的上海華信發債文件中統計發現,2014年10月至2018年1月,上海華信共發行過23隻債券,截至5月22日,上海華信目前未兌付的各類信用債數量共計有13隻,本金總規模高達296億元。

不過,在得知上海華信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產生重大變化後,一批負責上海華信債券的受託管理人陸續提出召開債權人會議。

5月15日,國開證券作為「15華信債」的受託管理人,在上海某酒店內召開了債權人會議,此次會議涉及債券規模30億元,2020年到期兌付。

根據此前國開證券披露的公告,此次會議涉及的議案總計14條,議案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要上海華信說明受到華信事件風波影響後,自身的經營情況、償債能力、追加增信措施等情況;另一類則是投票表決債委會牽頭統一行動的議案。

5月15日當天,記者趕赴至會議現場,一位當日參會的債權人告訴記者,整個會議上海華信都沒有披露任何實質情況,且都避重就輕地不談公司經營、償債能力等問題。在債權人提問的環節上,有債權人問及5月21日到期的債券能否正常兌付?上海華信相關負責人未正面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在當前的非常時期,上海華信的資金使用情況已由債委會決定。換句話說,即使上海華信有錢,自己也不能決定如何使用,必須由債委會統一決定。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華信內部的債委會是由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牽頭的,而國開行是中國華信的最大債權銀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在其他債權人會議中,部分債券被增加了「交叉違約條款」。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前述情況可能給上海華信後續帶來資金鏈壓力,加劇其流動性緊張,使得企業陷入困境,且部分債權人可能對上海華信發起訴訟。

而這裡所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債權人是單獨行動,還是跟著債委會統一行動?

在5月15日的債權人會議上,上述債權人對記者表示:「其實今天投票商議的主要內容為是否要跟著債委會統一行動?如果授權給國開行,跟國開行保持一致行動後,債權人就要放棄單獨起訴的權利,債權人單獨起訴法院可能不一定會受理。」

從目前公開披露的部分債權人會議投票結果看,有同意跟著債委會統一行動的,也有不同意統一行動的。從5月15日的這場債權人會議投票結果看,多數債權人並不願意犧牲自己單獨起訴的權利。

巨額應收賬款未收回

從上海華信的賬面上看,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末,其應收賬款高達818億元。

上海華信為何會有數額如此之高的應收賬款?

在上海華信今年1月披露的發債文件中,記者注意到,2014~2016年末及2017年9月末上海華信應收賬款分別為234億元、397億元、625億元和818億元。

可以看出的是,上海華信的應收款每年都在增加,上海華信解釋稱,應收賬款增長主要系公司業務規模擴大、銷售量增長及賬期延長所致,「公司對國企、央企和長期合作客戶的賬期整體上有一定的延長,以換取毛利率水平提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去年9月末,上海華信的應收賬款已經佔到了總資產的44.72%,不過上海華信表示,其應收賬款主要為貿易往來款,賬齡較短,2017年9月末應收賬款賬齡一年以內的金額佔比為99.96%,絕大部分應收款的賬齡在12個月內。

進一步看,去年1~9月期間,上海華信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金額總計499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61%,但賬齡較短,均在半年以內。

上述五名客戶包括:

淮南礦業集團下屬海外子公司,應收賬款為136億元;

冀中集團下屬香港子公司,應收賬款為119億元;

廣西投資下屬海外子公司,應收賬款115億元;

一家泰國公司,應收賬款89.7億元;

寧波元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應收賬款40.4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華信尚未披露2017年年報,外界也無法獲悉上述這些客戶的還款情況。不過記者梳理過往年報發現,應收賬款對上海華信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有重要影響。

今年一月突然大額貸款

另外,在今年,上海華信的對外借貸仍在進行。

2018年1月,上海華信突然向銀行貸款了181.43億元,其他借款18.49億元,由此至2018年1月末,上海華信的借款餘額已經由2017年末的983.19億元激增至1145.26億元,累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凈資產的比例達到25.47%。

不過從當前上海華信自身處境,以及評級機構對上海華信債券信用等級不斷的「下調」來看,上海華信的償債情況並不樂觀。

針對上述一系列情況,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通過電話未能聯繫到上海華信後,於5月21日來到上海華信的辦公地欲進行採訪,安保人員示意只有打通上海華信電話才可進入,不過記者再次撥打後,亦無人接聽。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任芷霓 王嘉琦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加密貨幣大賺難掩業績難堪 環球能源資源一季度營收凈利雙雙大降
博鰲熱議未來零售,蘇寧智慧零售成互聯網標杆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