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唐時期的中國,這項技術達到世界頂峰,歐洲的一半收入都被賺走

盛唐時期的中國,這項技術達到世界頂峰,歐洲的一半收入都被賺走

唐朝時期其實是後人對於唐朝的讚美之詞,在唐高宗到唐憲宗時期,大約是公元650-820年,藩鎮割據狀態還沒有完全形成,國泰民安,邊疆地區穩定。這段期間大唐物產豐盈,到處一派盛世的景象。

在盛唐時期,中國有一項技術是領先於世界首位的,那就是中國的紡織技術。

那時候,杭州是中國紡織業的中心,聰明的中國人早就想到利用貝殼燃燒後的固體和草木灰在水中結合,用來漂洗紡織品。

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各地絲綢也都有代表性的名品出現,比如河北的綾羅,江南的紗,彭越的緞,常州的絹,益州的錦。每一類都有二三十個品種。

唐朝的著名商人白居易,曾經在蘇州做刺史期間,真正領略了蘇州的絲綢,還作詩讚美。

唐朝的絲織品提花工藝已經非常考究,利用機器設備能提出比錦緞更加繁瑣的花型和寬幅產品。薄如蟬翼,用來形容唐朝的絲織品恰如其分。這裡邊還有一個典故:傳說一個波斯的商人來覲見大唐皇帝,他隔著衣服看到官員的胸前有一顆黑痣,於是說唐朝的衣服很薄,官員聽後哈哈大笑,原來那個官員是穿了5層衣服。

漢朝時期,張騫在於匈奴交兵的過程中,見到了高鼻樑、藍眼睛的大宛人,他們早就聽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國家,經濟繁榮,想建交。苦於交通不便利,正是張騫的眼界激發了漢武帝痛擊匈奴的決心,在漢朝時期建立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到了唐朝時期,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出現了一番繁榮景象,唐代的絲綢之路主要特點也轉變為海陸交替,伴隨著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絲綢經過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至非洲大陸一直在延伸。

中西方文化的融化更加促進了絲綢業的發展,從花型和風格上也不斷變化,影響到了世界各地。那時候中國的商人,用船隻將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運往歐洲。歐洲的史料有這樣一句記載:歐洲的一大半收入都被那些來自東方的商人賺走了,他們的船隻一靠岸,貨品就被搶購一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天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朱棣每天為立誰為太子糾結,大臣說出三個字,他立馬有了人選
受教了!只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不知他的治水方法至今沿用

TAG:談天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