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在倦勤齋留下一件最大寶貝,專家們用三大「絕招」將其修復!

乾隆在倦勤齋留下一件最大寶貝,專家們用三大「絕招」將其修復!

乾隆皇帝在晚年的時候,住進了寧壽宮花園的最北端倦勤齋(倦勤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我工作累了,準備休息了),他還在這座建築中,留下了170平方米的一件巨大的寶貝,這件寶貝是什麼?故宮的專家為了修復這件巨大的寶貝,都使用了哪些絕招?

您想要知道這件寶貝的名稱,還有專家修復這件寶貝,都用了什麼絕招,那就讓小編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當然,為了將事情講得清楚明白,小編還是先將倦勤齋的方位,由來,以及建築特點交代清楚。

倦勤齋是一片共九間房子的建築,很多遊客並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其實它真的很好找,它距離珍妃井只有一牆之隔。

工匠們用「嵌竹絲掛檐,鑲玉透綉扇」將倦勤齋房間裝飾得極富江南的情調,而且還用竹簧工藝,讓房間的很多陳設,都變成了竹子的世界。

因為這座倦勤齋不惜工本,朝廷僱傭了最有創意的能工巧匠,乾隆最終得到了一座最有格調,最為精緻,最最漂亮的「養老之處」。乾隆去世後,雖然嘉慶、道光等皇帝也有時到倦勤齋住一陣,但這九間房子的格局始終未動,而且倦勤齋的裝飾,也是過去的老樣子。

富貴莫如帝王家,清朝皇帝是不差錢的主,可為什麼後來的清朝皇帝不對倦勤齋修繕一下,這道理簡單不複雜,因為當時皇帝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找來好的工匠,要知道,乾隆盛世時,技藝高超的工匠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

隨著清朝的滅亡,民國的消失,新中國誕生了。可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看過倦勤齋後,他們都將腦袋晃成了貨郎鼓,並一個勁地說:不能開放。

不用說別的,以當時的修復技術,就是這座建築的屋頂和四壁上的通景畫,專家們都無法對其動「手術」。

故宮中曾有三個不開放的地方:雨花閣,三希堂,而排在最後一個,也是最難對遊客開放的就是倦勤齋。

時間快似箭,歲月如穿梭,一晃眼,幾十年過去了。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個對倦勤齋修繕的契機,美國世界文物建築保護基金會投資300萬美元,準備全部用於對倦勤齋的維修。

2003年8月,故宮的專家們,就開始了為倦勤齋「舊貌換新顏」的工作。

通景畫就是現在的全景畫,倦勤齋通景畫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郎世寧的徒弟王幼學在30塊畫絹上,分片畫上了宮殿景緻,藍天白雲,月亮門還有樹石花草,以及飛翔在天的喜鵲等等美景。

而這些畫絹被按照次序,貼在倦勤齋的牆壁上,倦勤齋的頂棚上的畫絹為九塊,上滿畫滿了紫藤花和藤蘿架,粉紫色的花吊在竹架上,讓人看上去,不僅賞心悅目,而且有一種非常奇妙的立體感。

由於年代的久遠,雨露污漬,蟲嚙蟻咬,這30塊畫絹上通景畫不僅色彩灰暗,而且接滿了塵土,如何將其安全地取下來,如何為其除塵土,又如何填色補彩?

給畫除灰,最簡單的辦法是用雞毛撣子,可是用雞毛撣子卻除不幹凈灰土;如果用水抹布,會將畫上的顏料弄得模糊;改用吸塵器也不靠譜,因為吸塵器會對倦勤齋的通景畫造成傷害。

1、故宮的文物保護專家用麵糰去灰。

故宮的文保專家去灰的利器是不沾手的濕麵糰,麵糰不僅可以沾掉灰塵,還可以沾掉通景畫染料的氧化層,讓畫重新變得鮮亮。

2、用骨膠增加畫和畫上顏料的強度

想要將絹畫從倦勤齋的牆壁和天棚上揭裱下來,必須要考慮絹布和顏料的老化程度,故此,用不同濃度的骨膠加固是必須的。

3、用手工搗臼的長纖維桑皮紙做為絹畫的背紙

絹畫被揭裱下來,必須要加對其貼上長纖維桑皮紙,只有加了背紙的絹畫,才能填補顏色,才能被重新貼回原處。

故宮的文保專家找遍了整個安徽,終於在一家偏遠的紙廠,找到了這種合格的古紙。倦勤齋的通景畫修復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8人組成的專家小組,他們戮力同心,用了3年零4個月時間,終於完成了修復倦勤齋的工作。

當年乾隆皇帝的養老之地,在2008年,以嶄新的面貌,向遊人進行了完美的展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從來沒有點過秋香,他一生只有3個妻子
天星觀楚墓出土一件殘破的文物,揭開了神秘的「鳳翣」之謎!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