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貴州落地駕攻略

2018年貴州落地駕攻略

DAY1:2018年4月29日,福州——貴陽(航班2.5小時),晚上抵貴陽

住宿:貴陽金博酒店

DAY2:2018年4月30日,貴陽——鎮遠古鎮(280公里,全程約4小時)

行程亮點:鎮遠古鎮

住宿:五點二十客棧

門票:古鎮不用門票,石屏山白天門票30元,晚上六點後和早上八點前都免費,大家都是這個時候要麼看日出,要麼看夜景;青龍洞60元,五人以上50元;舞陽河120元

鎮遠古鎮位於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鎮遠古鎮交通方便區位優越,湘黔鐵路、株六複線、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湖南芷江和貴飛機場分別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縣境東界湖南新晃,南臨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

青龍洞古建築群坐落在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上。這裡山勢挺拔,峭壁懸崖。巨岩、洞穴和為一體。道、儒、佛三種宗教的寺廟群生就山腰,是中國不同宗教同生共長、和諧發展的典範和楷模。它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翼飛檐、雕樑畫棟。這些古建築依山因地,分別採用了「吊」、「借」、「附」、「嵌」、「築」等多種工藝,硬是在一段懸崖上築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它氣勢雄偉、構思大膽、布局精巧。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典範之一。在景區內可以看到古鎮的全景。

貴州美食很多都是魚,漳江魚、豆腐魚、烤魚、酸湯魚、種類齊全,口味獨特;鎮遠的酸湯酸湯魚是用番茄和著淘米水發酵至酸後做的湯底,再加上新鮮的魚肉;道菜扣肉,鎮遠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有點像廣東這邊的梅菜扣肉,扣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感覺;帶皮牛肉粉或面也是古鎮的特色,淋紅油,微辣。

走在新大橋上,可以看見很多攝影師來此踩點,站在新大橋上,面對古鎮,右手邊白天很好看,晚上要拍的話,就是左手邊好看。

DAY3:2018年5月1日,鎮遠古鎮——西江千戶苗寨(125公里,全程約2小時)

行程亮點:千戶苗寨

住宿:沐月山居

門票:120元(含觀光車票),提前一天網購110元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

吊腳樓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築以木質的吊腳樓為主,為穿斗式歇山頂結構。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構。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卧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於存放穀物、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西江苗族吊腳樓源於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欄式建築,運用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的組合,構成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是中華上古居民建築的活化石;在建築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節約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國當前人多地少的形勢下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上樑的祝辭和立房歌,具有濃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傳統文化重要的承載者。

風雨橋

出於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慮,多數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西江以前有風雨木橋,主要有平寨通往歐嘎的平寨風雨橋和南貴村關鎖整個西江大寨風水的南壽風雨橋。由於是木質結構,幾經修復又被洪水沖毀。2008年西江修建的風雨橋有五座,是連接大寨和西江中學的弓形水泥風雨橋、主道一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接大寨對面的也薅寨二號及四號弓形水泥風雨橋、連接南貴弓形水泥風雨橋,由於以前的風雨橋的建造屬全木式結構,容易被大水衝垮,現所修建的風雨橋全採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結構,使得風雨橋的堅實性和抵禦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千戶燈夜景

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戶就亮起了燈。隨著天色越來越暗,西江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現牛頭的形狀。如果天氣晴朗,月明星稀,那就是拍攝夜景最佳的時刻。

苗寨歌舞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場由當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節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節目有當地的色彩,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和美麗的愛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風情。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語演唱其史詩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萬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遷徙史等)能就此傳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別活動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現,還是能夠看到掌坳的銅鼓舞、方祥的高排蘆笙、反排的木鼓舞等。每天晚上八點,寨中有苗族歌舞演出(收費)。

苗寨美食

說凱里的酸湯魚才是最正宗的,分為白湯與紅湯兩種,白湯有原滋原味的意思,是以淘米水直接發酵而成;紅湯則添加了番茄,以及些許的辣椒油。所用魚為苗寨的稻花鯉魚。

鼓藏肉為苗家大典時宴客菜,是以苗家土豬肉添加香茅根白煮,佐以生抽酸醋或辣椒醬蘸食。

DAY4:2018年5月2日,苗寨——荔波小七孔(274公里,全程約4.5小時)

行程亮點:荔波小七孔

住宿:荔波小七孔風情小鎮

門票:大小七孔聯票130元,小七孔景交車40元,如需二次入園,要用身份證購買門票

荔波大小七孔分為小七孔景區和大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城南部30餘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區全長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緻古樸幽靜,置身景區之中,遊人立即能夠感受到如詩如畫的情懷和如夢如歌律。

小七孔景區在響水河周圍,以瀑布、原始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觀讓人心醉神迷。1公里長的響水河,上下落差40多米,形成了70餘級的瀑布飛迭。沿河漫步,滿目飛泉,滿耳淙淙。再往前走,不知不覺中踱入龜背山原始森林。林中,各種樹木盤根錯節,百多種飛禽棲息其間,五顏六色的奇花異卉俯拾即是。穿越森林,絢麗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現在遊人眼前。多彩的湖面是多彩的樹木反射形成的美景,瞬息多變,百看不厭。

小七孔古橋位於黔南的荔波漳江風景名勝區,景區以奇、幽、俊、秀、古、野、險、雄著稱,峰巒疊翠,溪流縱橫的山、水、石、林,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情及原始性強的喀斯特森林完善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奇蹟,小七孔以東區的內小巧玲瓏的七孔橋而得名。68級響水瀑布、水上森林、龜背山、拉雅瀑布、鴛鴦湖構成了旖旎的喀斯特風光。

DAY5:2018年5月3日,荔波大七孔——織金洞(378公里,全程約6小時),過路費225元

行程亮點:荔波大七孔

住宿:織金洞景區內民宿

大七孔景區以峽谷為奇。遊人在大七孔橋旁登舟,溯流而上便進入「天神峽谷」。但見兩岸峭壁聳立、危崖層疊,絕壁上附著朵朵鍾乳、層層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舟行約2公里,有高60米、孔寬20米的天生橋矗立於花草樹木叢中,一道奔騰不息的瀑布映襯上面的"橋"身,靜中生動,靜內出聲。過天生橋,地下湖又是一番神秘,使遊人驚喜不已。

大七孔景區以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峽谷伏流為主要景觀,驚險神奇,氣勢磅礴,令人激情澎湃。大七孔景區深,水流湍急,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陽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主要景點有大七孔橋、夢塘、恐怖峽、天生橋、妖風洞、地莪峽、水神河、二層河、笑天河、龍頭山、清水塘等,尤其是妖風洞、恐怖峽、地峨宮等景點,極富驚險性、神秘性、奇特性。

大七孔橋則位於小七孔景區入口約一公里的河面上,可於小七孔景區進入,也可於大七孔景區出口穿過公路沿河邊木棧道到達。

DAY6:2018年5月4日,織金洞——天龍屯堡(110公里,約2小時),過路費60元——黃果樹(70公里,約1小時),過路費35元

行程亮點:織金洞、天龍屯堡

住宿:黃果樹民宿

門票:織金洞門票120元,遊覽車20元;天龍屯堡門票35元(想逃票的可以從鎮上街道的左側任意一條巷子進入天龍屯堡,觀看演出時有可能會查票)

織金洞現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之首;「中國最美的旅遊勝地——「中國十大奇洞」之首。 中科院下轄的《中國國家地理》等國家級地理研究部門也給予高度讚譽,稱其為「中國溶洞之王」,「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2015年9月19日(日本時間下午17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填補了貴州沒有世界地質公園的空白。成為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規模宏大,溶洞內部空間巨大,鐘乳石品種繁多,和諧共存,形成了教科書般的溶洞風光,是大自然的奇蹟,溶洞屆的莫高窟。其中以霸王盔、銀雨樹為尊。

天龍屯堡古鎮

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

天龍屯堡古鎮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這裡就是有名的順元古驛道,天龍屯堡古鎮最早是順元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名叫飯籠驛。由於軍事地理位置重要,從明代開始就在這裡及周邊大量屯兵,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裡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清朝康熙年間,雲貴總督范承勛奉旨實行「改土歸流」後,屯堡人由軍戶轉變為普通百姓。天龍屯堡古鎮更名為「飯籠鋪」,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裡依然是清廷的驛站和屯兵重地。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在天龍屯堡景區,隨處可見身穿大襟寬袖,藍色長袍的人,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在當地,他們被稱作「屯堡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屯軍後裔,六百餘年來,他們仍保留繼承著明代的生活習俗、文化習俗。屯堡人的屯堡二字,實是二個概念——「屯」是指軍屯,是軍隊傳遞書信,接待來往官員和部隊家屬居住的地方,「堡」是指商人和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在那裡可以見到構築堅固的屯堡的屯堡群和高聳的碉堡。在碉堡的不同方向留三角形的觀察窗眼。現在依舊保存完好,巋然屹立。至今,在古城堡上仍依稀可見一見舊時戰亂留下的痕迹。屯堡村莊,大多沿襲了具有江南水鄉風韻的石頭村落建築形式。數百年來,更朝迭代,世事變換,而屯堡人卻在這黔境一隅頑強地堅守著他們祖先的傳統保持著大明朝文化。他們的服飾被稱為明代服飾的活標本。農曆正月,村民坐冷板凳歡天喜地地耍燈、舞龍、劃旱船,老年人照舊要去廟裡上香拜佛——都是漢族文化。

DAY7:2018年5月5日,黃果樹——青岩古鎮(118公里,約2小時),過路費60元

行程亮點:陡坡塘、天星橋、黃果樹大瀑布、青岩古鎮夜景

住宿:青岩古鎮民宿

門票:黃果樹門票180元(含天星橋和陡坡塘三個景點),景交車50元;青岩古鎮門票10元,晚上六點之後早上八點之前免費,景區內聯票60元,6處古建景點

陡坡塘景區

陡坡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上游1公里處,瀑頂寬105米,高21米,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頂上是一個面積達1.5萬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則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長的鈣化灘壩上。陡坡塘瀑布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每當洪水到來之前,瀑布都要發出「轟隆、轟隆」的吼聲,因此又叫「吼瀑」。「遙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橫白闊數丈,翻空涌雪,而不見其下截,蓋為對崖所隔也。」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對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天星橋景區

分為三個相連的片區,即:天星盆景區、天星洞景區和水上石林區。這裡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天星盆景區長約800米,位於500米長伏流表面和河岸西側。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及水石盆景。一條三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於石壁、石壕、石縫之中,逶迤於盆景之上。近處石林,遠處群山,倒映碧水之上。有的還可撐上竹筏,穿行於峽谷、石林之中。天星盆景區還有美女榕、仙山群掌、歪梳石、熊貓抱竹、雄鷹展翅等天然景觀。天星洞景區在天星景區中段,除遊覽觀賞洞內的鐘乳石外,洞外景觀也很特別,一線天高長均在二十多米而且狹窄;冒水潭是暗河出口,大水時,憑伏流衝擊的壓力,水可以衝起五六米高,甚為壯觀。

水上石林區,此段河床寬闊達40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的石林就長在河床之中,任河水長年沖刷。石林間長著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終年點綴著綠蔭,所謂「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有石,石上又有樹。」水上石林區有很多景觀,如群榕聚會、根王、根牆屏障、盤根畫壁、仙女飛天等,銀鏈墜潭瀑布和星峽飛瀑也分別處在水上石林的左右二側。 銀鏈墜潭瀑布,位於天星景區水上石林左上方。這個瀑布只有十餘米高,上面成漏斗形,底部是槽狀溶潭。在潭沿面上隆起的石包,交錯搭連,河水在每一張葉面上均勻鋪開。

黃果樹大瀑布

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是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在三百多年前,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也」。奔騰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飛流直瀉犀牛潭, 發出震天巨響。黃果樹瀑布還有大水、中水、小水之分,常年流量中水為每秒20立方米,時間在九至十個月。流量不同,景觀也不一樣。大水時,流量達每秒1500立方米。瀑布激起的水珠,灑落在上面的黃果樹街市,即使晴天,也要撐傘而行,故有"銀雨灑金街"的稱譽。中水時瀑布分成四支,各有形態和個性,從左至右,第一支水勢最小,又撒得開;第二支水勢最大,上下一般粗;第三支水勢居二,上大下小;第四支水勢居三,上窄下寬。

小水時,瀑布分成的四支,鋪展在整個岩壁上。黃果樹瀑布獨有奇特之處就是隱在大瀑布半腰上的水簾洞。水簾洞位於大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長一百三十四米,有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和六水簾洞個通道。在水簾洞,從各個洞窗中觀賞到犀牛潭上的彩虹,這裡的彩虹不僅是七彩俱全的雙道而且是動態的,只要天晴,從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都能看到,並隨人的走動而變化和移動。前人說:"天空之虹以蒼天作襯,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題"雪映川霞"。

青岩古鎮

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岩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岩秘密居住過。青岩古鎮還是抗戰期間浙江大學的西遷辦學點之一。

古鎮最具韻味的是青石板巷子,擇夜晚和清晨的僻靜時分,徜徉於青石板路面,可以零距離遐想古鎮的前生今世。城牆以廣定門為古舊,街道以背街為最。

DAY8:2018年5月6日,青岩古鎮——甲秀樓(33公里,約0.5小時),過路費20元;下午15:40飛回福州

行程亮點:青岩古鎮晨景、甲秀樓

甲秀樓

在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始建於明,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歷代騷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其中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膾炙人中,此聯比號稱天下第一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還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甲秀樓長聯:(因電腦文字型檔的關係,有些替代字,請現場觀看為宜)

「五百年穩佔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凌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台,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遊蹤。」

PS:本次行程安排較為輕鬆,若對梵凈山有興趣的,可以把梵凈山放在第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兒小築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珍惜——我在渡口等你
遇見風景遇見自己——間隔年,一個女孩在遊行

TAG:樂兒小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