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陸空動物「吃陽光」秘術

海陸空動物「吃陽光」秘術

你以為吃陽光的技術是植物們的專利嗎?非也!有些海陸空動物也有這項技術!

以陽光為食,這似乎是植物的專利。因為無法走動、奔跑和飛翔,植物們只好原地不動,靠吸收的陽光,把空氣和水裡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無機鹽轉化為有機物,以此來獲得生命的能量。當然,植物們的這項技術並不複雜,就是靠身體里的葉綠素來吃陽光。

但讓科學家驚訝的是,個別海陸空動物也擁有吸收陽光——「吃陽光」的技術,而且它們的吃法不但和植物有所不同,也非常隱秘。它們究竟運用了什麼樣的秘術呢?

海洋動物如何「吃陽光」?

近些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有一些海洋動物會間接利用陽光為自己提供能量;而有的,乾脆就直接「吃陽光」了。那麼,它們是怎樣和陽光打交道的呢?

科學家證實,像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綿等海洋動物,就擅長藉助海藻來利用陽光,間接為自己提供能量。其中綠色水螅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綠色水螅的身體之所以呈現綠色,就是因為它們體內有靠陽光過活的綠色單細胞藻類。在綠色水螅體內寄生的這種小球藻無法獨立在自然界中生存,它們已經完全適應寄主體內的寄生生活,甚至它們繁殖的分裂周期也和寄主細胞的分裂周期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綠色水螅間接利用了陽光,算得上是懂得與陽光打交道的動物了。

但要說直接「吃陽光」的海洋動物,最典型的要算是「愛麗霞海蛞蝓」了。前不久,美國科研人員在海洋里捕捉到了這種海蛞蝓。猛然看上去,這些傢伙就像是一片墨綠色的海底植物葉片,仔細看才發現,它原來是海蛞蝓的一種。通過持續的跟蹤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發育初期的愛麗霞,身體的顏色並不是綠色,而是略微透明的黃白色。這種以海藻為食的小動物並不完全消化海藻,而是將其中的綠色素吸收進自己的細胞。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它們的身體開始變綠,而且越來越綠,最後簡直就像是一片綠色葉子!別以為它們這是在給自己弄一身偽裝,其實它們這是要開設一個「食品加工廠」。

因為研究證實,在沒有海藻等任何食物的情況下,愛麗霞依然能夠存活數月之久,而其他種類的海蛞蝓在這種情況下,至多能存活一個月。那麼,它們究竟靠什麼來維持生命呢?原來,在它們變綠以後,它們單靠水和自身體內的綠色素,通過陽光的照射產生的光合作用,便產生了它們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也就是說,這種海洋小動物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以獲取能量,完全是一種會「吃陽光」的神奇動物!

陸地和空中動物也有秘招

早些時候,人們發現,一些兩棲動物產下的蛋外面有一層果凍般的包裹體,這層包裹體中生長有藻類。這是一種共生關係:藻類可以消耗蛋產生的廢棄物,反過來它又為蛋提供氧氣。這說明一些兩棲動物會藉助藻類,間接利用陽光為自己服務。前不久,科學家又發現,一種斑點蠑螈,其胚胎內部的細胞中竟然寄生有一種單細胞藻類。這種藻類可以為它的寄主細胞提供食物。這是迄今已知的唯一一個脊椎動物細胞內有藻類共生的案例。

法國研究人員發現蚜蟲也能從光線中獲取能量,這是首次有證據顯示昆蟲體內可能也存在光合作用。此前有研究發現,蚜蟲是已知唯一能自己合成類胡蘿蔔素的動物,而蚜蟲以外的其他動物需從食物中獲取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是一種色素,在動物體內則有幫助調節免疫系統等功能,同時還會像葉綠素那樣,能進行光合作用。有趣的是,蚜蟲體內類胡蘿蔔素含量的多少,還可以改變其外表顏色的有無和深淺,所以根據生存環境的不同,蚜蟲外表會有多種不同的顏色,其中綠色蚜蟲體內的類胡蘿蔔素含量最多,橙色蚜蟲體內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中等,而白色蚜蟲體內幾乎不含類胡蘿蔔素。

研究人員發現,在有光線的情況下,與白色蚜蟲相比,綠色蚜蟲體內三磷酸腺苷的含量要高得多。三磷酸腺苷是一種可以儲存和傳遞能量的分子,它的多寡實際意味著蚜蟲維持生命能力的高低。研究人員還發現,橙色蚜蟲體內生成的三磷酸腺苷在有光環境中會增多,在黑暗環境下會降低。後來,研究人員還提純了蚜蟲體內的類胡蘿蔔素,驗證類胡蘿蔔素確實具有吸收光能量的功能。

據此,研究人員認為,蚜蟲應該具有藉助類胡蘿蔔素來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能直接從光線中獲取能量,說明空中的動物,也有「吃陽光」的高手!

未來人類能夠「吃陽光」嗎?

既然陸海空,有個別動物能夠「吃陽光」,為什麼人類不能呢?如果人類能「吃陽光」,那該是多麼好的事情啊!屆時,人人都能恣意地享用免費的天然美宴;砍伐森林、過度捕撈等自毀家園的一系列行為將隨之終結;饑荒、營養不良等現象也能得到根除。到時,只要我們感到飢餓,我們就可以很休閑地躺在太陽底下「飽餐一頓」,對以往人類的所謂美味佳肴,我們自然會不屑一顧……法國當代著名作家米歇爾·維勒貝克在小說《一個島的可能性》中,還對人類的這些空想進行了具體的描述。在小說中,作家創造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吃陽光」的新新人類。

未來真的會有「吃陽光」的新人類嗎?科學家認為,這不是沒有可能!因為目前至少有兩個事實能給人類提供信心支持。一個是蠑螈這種脊椎動物,就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說明作為脊椎動物的人類,也應該有可能具備這個本領;另一個是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了「吃陽光的動物」:科學家向魚的胚胎細胞內注入一種光合細菌,從而創造出一條前所未有、令人驚嘆的「光合魚」!

所以,下一步科學家打算先讓一些動物具有「吃陽光」的神奇本領。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只需按動光線開關,便可飼養動物了,那時,牛、羊、雞等家畜、家禽在田野上悠閑散步,順便就可以吃飽了。

所以,結合轉基因和克隆技術,未來在人類隊伍中真的出現「吃陽光」的新新人類,真的不是沒有可能的。當然,搞清楚動物們「吃陽光」的秘密,對於了解地球生物的進化歷史和秘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生物界偵測 與反偵測大戰
意想不到的恐龍秘事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