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蝴蝶、蜘蛛、蝙蝠、蟾蜍……它們都是古人最喜歡的「吉祥蟲」!

蝴蝶、蜘蛛、蝙蝠、蟾蜍……它們都是古人最喜歡的「吉祥蟲」!

進入夏季,各種蟲子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在古人眼裡,蝴蝶、蝙蝠、蟾蜍、蜘蛛也屬蟲類,故都是「蟲」旁。而且,這些「蟲」都有奇異之處,被視為「吉祥蟲」。比如,蝴蝶雙飛,象徵夫妻好合;蜘蛛織網,乃是喜樂之瑞;蝙蝠千歲,代表多福多壽;蟾蜍三足,寓意招財進寶……

蝴蝶又稱「彩蝶」,象徵夫妻好合

《本草綱目》:「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

在蟲蛾類家族中,最受寵的當屬蝴蝶,僅從其得名便能看出古人對蝴蝶的喜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虫部》「蛺蝶」條稱:「蛺蝶輕薄,夾翅而飛,枼枼然也。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

漂亮的蝴蝶兩翼色彩斑斕,故又稱「彩蝶」,但是蝴蝶能成民間的「吉祥蟲」,並非僅憑好看。古人認為,蝴蝶為「蝶化」而來。一說是說仙人遺衣所化,另一說是蝴蝶為金玉所變。

清代山東平度版畫《瓜瓞富貴》之「瓜瓞」,男孩手拿蝴蝶,腳踩瓜果

然而這些說法都是文學虛構,意在說明蝴蝶出身不同尋常。而「蝶化」現象,在中國古代屢見不鮮,如《莊子·齊物論》記載:「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此即「莊周夢蝶」的典故。最有影響的當屬「梁祝化蝶」。

傳說中女子祝英台男裝遊學,與梁山伯成為同窗好友。死後兩人變成一對蝴蝶,成雙飛出墓外。蘇州一帶則傳是「焚衣化蝶」,明馮夢龍《情史》「祝英台」條按稱:「吳中花蝴蝶,橘蠹所化,婦孺呼黃色者為梁山伯,黑包者為祝英台。俗傳祝死後,其家就梁冢焚衣,衣於火中化成蝴蝶。」因為梁祝的愛情傳說,後世遂以「彩蝶雙飛」喻夫婦好合、情意深長。俗稱的做不成夫妻為一場「鴛鴦蝴蝶夢」也由此而來。

蝴蝶還是長壽的化身則與「蝴蝶」一名有關。古稱八九十歲為「耄耋(mào dié)」,耋與「蝶」諧音,蝴蝶因此成為傳統吉祥圖案長壽元素。「蝶」又與瓞(dié)諧音,吉祥畫「瓜瓞綿綿」繪的便是長絲瓜和蝴蝶;「瓜瓞富貴」,則是瓜、蝶、蝙蝠、桂花四物。

蜘蛛又名「蟢子」,被視為喜樂之瑞

《廣五行記》:「蜘蛛集於軍中及人家,有喜事」

早在漢魏時,蜘蛛已被視為祥物。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乾鵲(喜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三國吳人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蠨蛸在戶」條亦稱:「蠨蛸,長踦,一名長腳,荊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因此,古人見到蜘蛛最忌諱弄死。曹植《貪惡鳥論》稱:「放鳥雀者加其祿也,得螗者莫不馴而放之,為其利人也。」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蟲疏》「蠨蛸在戶」條釋蜘蛛

蜘蛛有喜的說法則流行於隋唐時期。據《太平御覽·蟲豸部五》「蜘蛛」條引《廣五行記》:「蜘蛛集於軍中及人家,有喜事。」唐權德輿《玉台體》詩稱:「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描寫的是妻子一早上見到蜘蛛飛來,覺得這是喜兆,丈夫要歸來。

蜘蛛民間多稱「蟢蛛」或「蟢子」、「蟢母」,或許就是因為「有喜」的說法,古人才將「蟲」與「喜」組合,造出一個特別的「蟢」字。

明代《補遺雷公炮製便覽》插圖「蜘蛛炮製」

「蜘蛛」一名咋來的?宋王安石認為就源於蜘蛛結網捕蟲習性。其《字說》稱:「設一面之網,物觸而後誅之,知乎誅義者,故曰『蜘蛛』。」王安石的說法只是一家之言,還有人認為蜘蛛得名因其體似「珠」,或稱其腹內藏「珠」。宋陸佃《埤雅》即稱:「魚珠在眼,鮫珠在皮,鱉珠在足,蛛珠在腹。」

其實,蜘蛛古稱「鼅鼄」,還有「鼄蟊」、「蠨蛸」、「蠾蝓」、「蠾螋」、「毒蜍」、「網蟲」等叫法。從「鼅鼄」字形中有「黽」來看,早期人們將蜘蛛歸入龜鼈類,而不是飛蟲類。

蝙蝠又稱「飛鼠」,代表多福多壽

《抱朴子內篇》:「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

蝙蝠能成為吉祥物,或與「千歲蝙蝠」的迷信說法有關。晉醫藥家葛洪稱:「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葛洪所說見於《抱朴子內篇》「仙藥」篇,他還認為「千歲蝙蝠」可做長壽葯,「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萬歲。」這種說法顯然缺少科學依據。

蝙蝠由於怪異的體形和飛行方式,生活中並不受歡迎。古人認為蝙蝠為老鼠所變,故其身首類鼠而有翼能翔。而在民間看來,蝙蝠是奸滑之物,其形狀奇詭,兩頭無著,進退維谷。

清代河南朱仙鎮版畫《天仙送子》,上面繪有蝙蝠和牡丹花,寓意大富大貴

正因為這些說法,蝙蝠還有「服翼」、「飛鼠」、「仙鼠」、「 鹽老鼠」、「蟙(zhí)鏰」等多種別稱。在秦漢時,只有今陝西、甘肅一帶才稱之為「蝙蝠」,此即西漢揚雄《方言》所云:「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

如此不受待見的蝙蝠為何能成為吉祥物?

討巧在其名字,「蝠」諧音「福」。

清孟超然《亦園亭全集·瓜棚避暑錄》稱:「蟲之屬最可厭莫如蝙蝠,而今之織綉圖畫皆用之,以與『福』同音也。」清蔣士銓《費生天彭畫贈百泉》詩也稱:「世人愛吉祥,畫師工頌禱。諧聲而取譬,隱語戛戛造。蝠鹿與蜂猴,戟磬及花鳥。」

古人視蝠鹿為「福祿」、蜂猴為「封侯」,再加上「千歲蝙蝠」之長壽說,蝙蝠可謂是既有「福」又有「壽」,所以過去民間含「福」吉祥圖案如「福在眼前」、「五福臨門」、「百福圖」、「福壽圖」、「福壽雙全」、「納福迎祥」……都以蝙蝠形象入畫。

蟾蜍又稱「仙蟲」,寓意招財進寶

《玄中記》:「千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

蟾蜍的樣子很難看,但它在古人眼裡卻是「仙蟲」。蟾蜍又名「蟾蠩」、「詹諸」、「蛤蟆」、「蝦蟆」等,還是俗語里「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

東漢蟾狀鎏金嵌寶獸形盒硯,南京博物院藏品

蟾蜍二字均為「蟲」旁,它其實不是蟲,乃水陸兩棲動物。蟾蜍是先被神化後才被古人迷信的,古傳蟾蜍為月精,出現在「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中。《淮南子》記載,蟾蜍是奔月仙女嫦娥之化身:「羿妻妲嫦(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東漢張衡《靈憲》也有類似說法:「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精,其數奇。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蛤焉,陰之精,其數偶。」在後世流傳的神話中,月精蟾蜍也被神化與日精一樣是三隻腳,叫「三足蟾」。

清代山東濰坊楊家埠版畫《劉海戲金蟾》,上繪三足蟾

古人對蟾蜍的迷信,更多是因為「三足蟾」。過去民間認為,三足蟾兆財富,得到了便能發財,至今民間都有在家中擺放三足蟾物件的風俗。傳統吉祥年畫「劉海戲蟾」中的「蟾」便是三足。劉海蟾是五代時期的人,號海蟾子,得道成仙后被奉為「財福之神」。到宋朝,民間已有「劉海撤錢」等戲。過去民間流行的「劉海戲蟾」圖中,海蟾子手持繩索,上串銅錢,戲三足蟾,象徵招財進寶。

因為蟾是月精,仙女所化,又是仙蟲,食之還能延年益壽。晉郭璞《玄中記》稱:「千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有一種「蛤蟆丸」最靈驗,《太平御覽·獸部十九》引《樂府歌詩》稱:「採取神葯山之端,白兔搗成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因為蛤蟆丸得之不易,人稱「仙藥」。

文字 | 倪方六(有刪減)

編輯 | 王雅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故宮舉辦精彩活動:一周後,可預約「走進」《清明上河圖》
再見美國!中國突然宣布,石破天驚!

TAG: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