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與影的人生百繪

光與影的人生百繪

要在人生中追求 「光」

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 「影」 的艱苦現實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被稱為清水混凝土的詩人,但他從沒上過大學,就連建築也是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從未受過科班教育的建築師,卻開創了一個獨特的建築風格體系。

▲安藤忠雄的出道作——住吉的長屋,是安藤開始清水混凝土詩人之旅的開始,開創了他清水混凝土的獨特風格

▲住吉的長屋內景

在安藤忠雄22歲時,他安排了一個自己的畢業旅行——環遊日本,也正是在這一趟旅途當中,安藤忠雄遍覽了日本近代各色各樣的建築。兩年後,當他打算花掉自己所有積蓄去歐洲旅行時,他猶豫了,但他想起了外婆曾經告訴他:「錢不是拿來存的,錢善用在自己身上時才有價值。」於是又遍覽了歐洲的建築。

01 Langen Foundation 蘭根基金會美術館

蘭根基金會美術館坐落於德國杜塞道夫郊外,於2004年建成。那裡原是北約組織的導彈基地,但在1993年廢除使用後,被附近一個佔地二十幾萬平方公尺的公園主人Karl-Heinrich Muller所收購。1994年,安藤忠雄受Muller的邀請,對原來的導彈基地重新進行設計。在2001年,德國的藝術收藏家Marianne Langen邀請安藤忠雄在這片導彈基地上為她和丈夫的東洋美術及現代西洋美術收藏品建造一座美術館。

▲蘭根基金會美術館環境

美術館外層圍著一層玻璃廊道,頂上利用天窗,讓光線隨著時間的變化透過天窗照射進來,從而在樓梯和緩坡上產生極精彩的光影變換,正是光賦予了美以戲劇性。被玻璃廊道包裹著的是美術館的主體——長長的清水混凝土方塊。所有的展品全部藏於這混凝土方塊中,除了出入口之外,在牆上沒有任何的窗體,與全透明的玻璃廊道形成強烈的對比。

▲美術館主體——長方形清水混凝土方塊及玻璃外廊

美術館外,除了大片的草地和一道弧狀的清水混凝土牆外,還有一大片的水池,而其中一端的簡易咖啡座就設置在水池上,透過玻璃廊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池、草地以及藍天。

▲美術館主體外的水池、草地、藍天

02 Water Temple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坐落在日本大阪灣的一個小山丘上,水御堂建於1991年,從海邊的一條小道可以走到小山丘上,在進入水御堂前,兩邊會有一道3尺高由清水混凝土築城的弧形高牆,順著高牆,走到盡頭,一個碩大的蓮花池便映入眼前。

▲水御堂外3尺高的清水混凝土圍牆外道

1995年時,一場規模7.2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淡路島到阪神一帶,但位於震央附近的水御堂卻毫髮無損,而蓮花池上的水在那時還成為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寺廟上的蓮花池

水御堂的外部結構是用清水混凝土隔離出的橢圓形荷花池,而內部結構則是一個方形的空間。在內部結構里,使用了方形角柱和木格子屏風,且這些角柱和木格子屏風均為鮮艷的硃紅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內殿的整個空間會瀰漫著紅色的光芒,體現佛教所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

▲內殿的角柱和木格子屏風

03 Church on the Water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坐落在日本北海道的一個度假村內,早在1985年,安藤忠雄就開始一直想著在海邊蓋一座教堂。終於有一天,一個北海道度假村的開發商找到 了他。但在開發商的這片基地上,卻沒有海,只是在一塊平坦的基地。幸運的是,在這裡有一條小河,索性他就把河水引來,變成了「海」,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座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外景

水之教堂由上下兩個清水混凝土方塊組成,上方塊小於下方塊,上方塊邊長10公尺,由此進入教堂,下方塊邊長15公尺,為主殿,裡面只是簡單的設置了長椅面對著湖面。朝向湖面的一側沒有阻隔,若是遇上雨雪等情況,可以降下玻璃進行阻隔而不影響視野。坐在教堂主殿內,無論春夏秋冬,湖面隨著四季的變化或結冰或漣漪,唯有那十字架依舊屹立在原處,水之教堂作為婚姻教堂,這也象徵著愛情的矢志不渝。

▲水之教堂主殿望向湖面

安藤忠雄雖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卻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建築靈感,這都是源於他對生活的熱愛,源於他對建築、環境與人的坦誠,才有了一個又一個傑作。他在自傳中提到,一開始,他自學建築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諸多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如意,無論做什麼事情,最後大多數都是以失敗告終。但他還是賭上僅存的可能性,勇敢地去嘗試,去探索建築、環境與人的關係。正如他所說,要在人生中追求 「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 「影」 的艱苦現實。

About MoonWeekly

愛生活,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

點亮生活之美

致力於分享生活中的感動瞬間

Contact us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發送郵件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回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伴月里 的精彩文章:

TAG:伴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