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悅讀 《我們仨》

每周悅讀 《我們仨》

讀書用時:約150分鐘

【書籍簡介】

書名:《我們仨》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頁數:179

字數:90000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著名作家、翻譯家和學者,江蘇無錫人。畢業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院肄業。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後共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54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其女錢瑗因病去逝。1998年12月錢鍾書先生去逝。

失去了愛人的居所

是人生旅途的客棧

文/爬格子的十七

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聽過看過的情話忒多,卻總逃不脫那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海誓山盟瞬時之間便可說出口來,日子卻是要平淡如水地過。管你是王侯將相、世家公卿,亦或是販夫走卒、尋常人家,總也是歸到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楊絳先生此書,便是講的最尋常的人情,也是最動人的世故。

我少時不懂,偏愛出將入相一類故事。學上到高中,偏偏遇上了「自詡清高」的老余,一篇《項脊軒志》一口氣朗聲誦至文末:「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誦畢,堂上鴉雀無聲。半晌鈴聲大作,老余道聲「下課」,扔了書卷轉身步出教室。我這才回過神來,只看見滿室的學生,或是抽泣不止,心堅些的也是面帶愁容。我抬手一抹眼角,全是咸淚。自此以後,再不敢妄議文章。

《我們仨》是誰,是楊絳先生,其夫錢鍾書先生,二人獨女錢瑗教授。《我們仨》講的什麼,概闊而言,無非是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兩個人變成三個人,三個人變成兩個人,兩個人變成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被落下的一個人心裡苦嗎?必然是苦的,所以才有「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這樣的話;卻也是甜的,所以才有那句「憂卿煙火熏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雖然寫下這般詩句的錢鍾書先生卻是饞著要吃夫人做的紅燒肉的。

歲月的風從古驛道上吹過,夾雜的一切都離不開「我們仨」:那是關於先生的一切,與先生一起出國求學,賃屋、造飯、交友,與先生一起迎接女兒的降生,與先生一起回國教書,育女、生活、衰老;那是關於女兒的一切,女兒出生時的喜悅,女兒成長時的關愛,女兒成人時的欣慰,女兒先己而去時的悲慟。一切的一切,正如楊絳先生所寫:恍如一個萬里追尋的夢。

楊絳先生在書里寫道:「祖國需要的是科學家,不是我們這樣的文人。」那又如何!去國存家的事是決不會做的,這是大義。那麼便過好「我們仨」的每一日,這便是力所能逮的小義。即便滄海桑田,即便白雲蒼狗,總不改變的是身邊人的深情厚誼。

然而,一旦失去了你們,又當如何?

我想起外公走的那一天,外婆哭了:「你這個死人,怎麼丟下我一個人,不如叫我先去。」我終於明白了書里的那句話:失去了你們的居所,不過是人生旅途的客棧。我也終究明白,人生是有盡頭的。

青山路迢忘川遠,何人共我渡此生?

讀罷書卷,躺在一旁的董先生揉著惺忪睡眼,委屈地央我:「老婆,我有點困了,可以先睡嗎?」我合上書,關了夜燈,董先生安心睡去。

窗外桂樹已寐,我心中已有答案。

你聽,有人在唱:

未來多漫長,再漫長,還有期待;

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給說完。

微信公眾號:十七雲

微博:@爬格子的十七

祖籍湖北,現居南京。偽文青一枚。

感謝閱讀我的文字,歡迎點贊關注,愛你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七雲 的精彩文章:

TAG:十七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