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代國人眼中的紅樓夢襲人,半世廣東記憶的見證者袁玫

一代國人眼中的紅樓夢襲人,半世廣東記憶的見證者袁玫






故   事

/


Vol.

363




87版《紅樓夢》襲人扮演者袁玫的故事








戳 視 頻

 


▲袁玫評影視行業現狀








▌ 全文總計3830字,閱讀時長約七分鐘。




  我的四十年(1978 - 2018)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舊,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這出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




熟悉的曲詞,瞬間將人拉回到31年前……


1987年,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攝製的36集古裝連續劇在央視正式首播,舉國轟動,不僅創造了當時在大陸地區超過70%的收視神話,在海外地區更掀起了一股猛烈的「紅潮」,人人皆言:「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此後幾十年間紅樓夢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袁玫,正是87版經典劇《紅樓夢》中襲人的扮演者

,襲人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第二位,判詞云:「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在劇中襲人的戲份甚至比寶釵還多。但袁玫又不僅僅是襲人,她曾經與吳瓊﹑馬蘭﹑吳亞玲﹑楊俊一起並稱為安徽黃梅戲的「五朵金花」,還曾是電視劇《公關小姐》中的林晶晶,《情滿珠江》里的何歡,在《趙氏孤兒》﹑《亂世香港》﹑《孫武》等等影視劇中都有袁玫的身影。


 


作為一代國人的記憶,袁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廣東的一個印記,時逢

改革開放四十年

,她作為80年代第一批來到廣東的外地人,見證了廣東從最初的城鄉結合狀態到現今的中國經濟中心,窺一葉而知秋,從袁玫身上,可以看到廣東四十年來的發展波幅,廣東影視行業的起伏跌蕩,改革開放前沿奮鬥者的人生百象。








  1978  


關鍵詞:三轉一響﹑改革開放﹑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唱出了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鳴響,中國對外的大門自此轟然打開,蜂擁而入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機遇,五光十色的萬千世界,正式拉開序幕!


廣東的三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逐步成為中國的明星城市,成千上萬躲在大山裡準備逃港的人一夜消失,已然逃港的陸續返回,人人一身膽,捋起袖子加油干,躁動的心撬動著整個城市的根基,一場翻天覆地的巨變正在來臨,鄧麗君的靡靡之音開始縈繞在午夜街頭,很多人開始考大學,有人開始倒賣盒帶,

打工妹﹑倒爺﹑氣功潮﹑個體戶

,以及在路邊兜售「內參」﹑「大案」等自製小報的攤販,構成了廣東改革開放最初十年的眾生縮影。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在那個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月入千元的廣州仔成為體制內百元月薪的官員教授們望塵莫及的對象,

蛤蟆鏡﹑喇叭褲﹑牛仔褲

,還有手舉著老式錄音機拍照的年輕小伙們,令廣州市的南方商場成為當時無可比肩的商業中心,他們遊走在西湖路的燈光夜市,在初嘗金錢味的迷醉中沉入廣東這個夢幻城郭,花花世界。


 


此時的袁玫身處安徽,每日在黃梅戲的舞台上輕歌曼舞,尚不知幾年之後,廣東這片土地將與自己的一生相連。






  1988  


關鍵詞:南下﹑大團結﹑萬元戶






一朝入紅樓,終身夢不醒。


1988年,帶著紅樓夢的光環,已然大火的袁玫一個人來到廣州,從清代古裝戲一下子跌入了忙亂繁雜的現代生活,熱、到處車輪滾滾,袁玫帶著一箱隨身衣服,還帶了疊被﹑蓋被和兩床棉絮,在機場給廣東電視台電視部主任張木桂打電話,說自己很害怕,張木桂笑了,一番好言安慰,讓袁玫打了個的士到《趙氏孤兒》劇組所住賓館,他在那兒等她,當時的袁玫正紅極一時,是上海台﹑廣東台﹑廣東戰士歌舞團熱搶的人物,但是面對改革巨變中的新世界,依然充滿了未知的恐慌與不可思議。和三四十年代所有青年都去延安,去蘇區那種激情熱血一樣,

袁玫那一代年輕人也受到改革開放的感召,紛紛南下廣東

,滿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對理想的奮鬥決心,踏上了廣東這片熱土。


 


在80年代的廣州,北京路立交橋還沒有拆除,上下九尚未變成步行街,大三元酒樓人來客往,珠江新城還是一大片農田,稍許活躍的是東風路,環市路剛剛開始建造,那會兒誰要有個摩托車,那就是特牛叉的事情了,萬元戶成為特有的時代辭彙,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百萬身價,火車站到處都是拖著一條紅一條藍那種蛇皮袋的外來打工者,去音樂茶座聽歌是最時髦的消遣,勾花布蓋著電視機,年輕人穿著健美褲,《半斤八兩》的旋律四處晌起,珠江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雅馬哈魚檔》開始熱映,

80年代的廣州,攜裹著一代人的膽略熱情,隨著時光的洪流奔涌而來。


 




體制內的袁玫第一次在餐桌上見到了新鮮的海鮮和基圍蝦,拍攝了來廣州後的第一個現代戲《公關小姐》,她在全國改革開放後公關最早的中國大酒店實習了一個月,主演《公關小姐》的七個女孩兒天天玩得不亦樂乎,在劇組搶著吃道具炒田螺,一起喝早茶,每天還會加餐一盤干炒牛河,拍這部戲袁玫一共拿了1000多塊錢,後來拍了十個月的《亂世香港》,拿了近2000塊錢,打稅打掉了500多,在多年後的今天提起這些事,袁玫還似乎能感受當時的那種滿滿的幸福感﹑喜悅感。的確,

80年代的年輕人,容易滿足,也容易開心。


 


那個年代活躍的氛圍,客觀的文化,思想的解放,讓每一個人都看到了希望之光,人人都在埋頭工作,為生計﹑為理想去拼搏,去扎紮實實地工作,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南下大軍們的時代。






  1998  


關鍵詞:洪災﹑大哥大﹑還珠格格






提到1998,國人的記憶都停留在洪災帶來的傷痛中,同時也停留在王菲與那英的那首《相約九八》中:「來吧,來吧,相約一九九八,相約在甜美的春風裡,相約在那永遠的青春年華……」


 


要知道,90年代的廣州還只有八個區,天河的房價不過2000元/㎡,中信廣場還是全廣州,甚至全亞洲第一高樓,和80年代相比,整個城市環境變得越來越有序,摩托車不準亂跑了,城市寧靜了一些,能明顯感受到社會文明度的提高。袁玫接拍了更多的影視劇,黃梅戲成為偶爾的消遣,在94年一次文化部晚會上,袁玫與李谷一﹑劉佩﹑李鈴玉,還有於文華一起表演節目,袁玫終於唱了一段黃梅戲。96年時,

袁玫成為了電視台第一個開跑車的人。


「當時我說,我要開著跑車去迎接97香港回歸!」袁玫說。






改革開放給個人帶來了名利等各方面的進階,廣東的影視行業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也深受影響,很多描寫改革開放的題材被創作拍攝出來,比如外來妹題材,《公關小姐》這種白領題材,《英雄無悔》這種公安題材,以及《情滿珠江》等。但同時

90年代廣東影視也開始走下坡路

,影視題材不及改革開放初期那麼有特點,但作為改革開放的青春經歷者和耕耘者,廣東還是拿下了飛天獎五連冠,其中三個飛天獎與袁玫有關係。


 


90年代的廣東發生了很多大事,淘到了南下第一桶金的人手握著大哥大驕傲行於街頭,《還珠格格》成為必追神劇,世紀賊王張子強在廣東被依法判處死刑,在那個年代,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標。






  2008  


關鍵詞:北京奧運﹑七十二家房客






時間很快進入2000年,這十年間,廣東本土大型粵語情景喜劇《七十二家房客》在南方衛視首播,同時也迎來了象徵著中國人驕傲與夢想的北京奧運,彼時廣東影視行業並不樂觀,大量影視人才北上,

珠江電影製片廠從最初的輝煌走向沉寂

,袁玫的職業發展也相應受到限制。


 


在2000年到2004年,袁玫籌拍了電視劇《故鄉的雲》,正式從一名影視演員轉變為製片人,行至幕後。在袁玫的心裡,一直希望有一部是以自己為女主角的戲,但就像紅樓夢中襲人的際遇一般,袁玫也總因為一些陰差陽錯而未能如願,《故鄉的雲》開機時,袁玫作為製片人一個角色都沒演,她說因為戲中女主角是一個海外留學生,既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還要有中西方文化的氣質,袁玫知道自己不適合,當然她如果更愛自己的話,也可以堅持去演,但是她說自己更愛心中的藝術,所以選擇了放棄。這是理性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


 


不管是最初的黃梅戲演員,還是後來的影視劇演員,再到今天的製片人身份,袁玫覺得都是符合自己內心初衷的,

用心做好手裡的每一件事,大概正是袁玫這代人最顯著的性格特徵了。






  2018  


關鍵詞:改革開放四十年﹑紅樓夢31周年






在近十年,不管是廣東整個城市大環境還是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令世界震驚,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都已是百姓日常,廣東成為中國的家電之都﹑快消之都﹑傢具之都﹑以及日化之都,在

改革開放40年

之際,成為了一個

當之無愧的朝聖地


 


袁玫也有了更多重的身份,她一直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在每一年的會議上提出要

尊重人才保護原創

,她認為這才是影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影視行業的前輩藝術家,袁玫對當前的影視行業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 老一輩藝術是否應該順應﹑迎合新的觀眾群體?


 


我們搞藝術創作的,真的要有一種現代觀念,要找到和90後﹑00後藝術對話的方法,因為我們的主流觀眾群是這些孩子了,你如果創作的他們不喜歡,那你會很失敗,你的年齡可以大,但你的思維和思想不能落伍,不能老套。


 


▌ 對演員過高片酬這種現象如何看?


 


我當年拍攝紅樓夢是每一集30塊錢左右,36集拿了一千塊錢。現在演員的片酬過高,我覺得是一個過渡階段,可能逐步會回歸理性,如果片酬低一點,製作費更高一點,可能片子質量會更好一點,這個能夠回歸理性更有利於藝術創作。


 


▌ 現在的劇組是否能夠做到開拍前演員的培訓沉澱?


 


非常少,都很忙,我很渴望,但不一定能夠做到,因為最後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現在製片方都是弱的,現在明星制比較多,觀眾更喜歡以明星來決定作品的,所以我們有些事不是完全有話語權。


 


▌ 為何在資金﹑技術條件更好的今天,很多劇拍得還不如當年?


 


還是要靜下心來。我們當年拍《

紅樓夢

》的時候,是把它作為一個理想的作品,跟藝術作品,每一個創作者要有敬畏之心,你帶著敬畏之心去朝拜你的作品的時候,你不會去瞎來的,你一定會尊重原著,踏踏實實的﹑非常虔誠的去創作你的角色,老祖宗說得還是對,慢功出細活,觀眾是能感覺到的。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藝術作品說話,你說你是一個好演員,你拿出你的人物形象來,你說你是一個很牛的導演,把你的導好的戲拿出來給我們看,我們都是以作品說話。








- END -






本期故事製作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故事的店 的精彩文章:

90後小夫妻深入藏區,成了80多個孩子的「阿爸、阿媽」
哎呀呀搖身一變日系「山寨」10元店,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TAG:有故事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