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回歸黑白,回歸軟筆|穎兒的博物手繪

回歸黑白,回歸軟筆|穎兒的博物手繪


穎兒 



博物繪畫愛好者


2014年

開始關注博物學,進行博物繪畫的創作和推廣


曾為以下博物書籍繪製插畫



√《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


√《燕園草木補》


√《崀山草木情》


√《滇香四溢》等


2015年11月

赴北京大學


參加中國首屆博物學文化論壇做發言


2015年12月

赴武漢/北京/上海廣東


進行博物繪畫傳播活動




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原本是用軟頭的毛筆來畫畫的。


軟筆和硬筆表現力有明顯的差異——纖細的筆尖,飽滿的筆腰,彈健的筆鋒,在紙上婉轉騰挪、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行雲流水,熟練使用,即可用軟筆在白紙上隨心畫出富有變化的點線面,進而描繪靈動飄逸的萬物。



我一直很喜歡軟筆畫,但是接觸甚少——小學時候上過幾堂毛筆字;中學時課餘瞎玩工筆花鳥和寫意山水時摸過幾天;2015年開始畫水彩以來,雖常買常用毛筆,基本都用來染色。


sfd


總覺得應該抽時間回歸黑白,潛心琢磨琢磨,而且我想要的是不同於傳統的毛筆線描。我希望畫得博物一些——更加真實準確表達物種的形態細節,符合

「一面是科學一面是藝術,而且科學是第一位的」

sfd


所謂的真實準確,我覺得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真實表現物種的結構特徵;二是真實表現各結構的質感

。因為使用非黑即白的墨汁,

無法像鉛筆畫出灰色調,更無法像水彩一樣渲染,所以第二點相對比較困難。繪畫過程中能調整的只有墨線的粗細長短排列組合,想畫得又真又美還是挺燒腦的。


sfd


相對彩色手繪,表面上看,黑白畫略顯單調乏味了些;但是,黑白畫如果拿捏得好,會產生一種高級感,而軟筆還能營造出類似木刻的特殊肌理效果,也很有趣。


前幾天,我用軟筆畫了一枝榆錢,選擇了口感最爽脆美味的那個狀態的榆錢。


榆枝墨線圖


成簇的嫩榆錢圓圓小小,有一點肉肉軟軟的感覺,其紋理和層次表達是繪畫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環節,大多採用細碎的小筆觸,並注意疏密相間,落筆方法要和葉片莖桿有較大反差。



畫榆錢的時候,滿滿的童年回憶。小時候的我是個標準的吃貨。榆錢這種美味,每年春天必吃,而且生的熟的都吃,完全不同的兩個感覺——生吃清甜,最適合站在樹下直接擼來吃,簡單粗暴直接過癮;熟吃綿軟,洗乾淨拌上玉米面蒸熟,淋上蒜汁,咸香溫潤,一人能造一大碗。


上個月嫩榆錢滿枝頭的時候,我曾經突發興緻發了一條朋友圈,寫了一句「沒生吃過榆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想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南北小夥伴們不同的回應,好玩兒!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關於畫材


紙:8開純白卡紙(任何細紋或者光滑的紙都可以)


筆:吳竹萬年毛筆(我是為了攜帶方便才用的這個筆,當然也可以用品質較好的小毛筆。)


-END-





如果喜歡,請讚賞


如果愛我,請轉發


編輯|西遇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



1、本公眾號推文部分涉及觀賞、食用、藥用的介紹僅是根據作者生活經驗或文獻檢索的個人分享,未經任何科學考證,如需使用,請自行謹慎甄別或諮詢更專業人士,同時也絕不作為野外採挖的依據。


2、本公眾號頭條推文

均為原創內容,

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

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


3、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去大理,看櫻花 | 穎兒的博物手繪
繼續嘗試、自學成才 | 做在一個頂級花園誕生之前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