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之道--飲食養生因人而異

養生之道--飲食養生因人而異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飲食可是我們人類生存不可忽視的一件大事。在影響人類健康的許多因素當中,飲食居第一位,因為我們人體需要的40多種營養素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得,所以,要健康就要會吃,但會吃並不是什麼東西好吃吃什麼,也不是什麼東西營養豐富就單吃什麼,而是要講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均衡攝取。

吃,是一門大學問。常見的一些疾病,至少十有八九和飲食不當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對,會吃之人才能吃走疾病,吃來健康。小編今天講的是中醫飲食養生的內容。陰陽失衡是百病之源,不管是體內五臟六腑的運化,還是食物、中藥四氣五味的辨證治療,都圍繞著陰陽平衡來進行。基本方法是辨證養生,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因人而異。

飲食養生三步走:排毒、調腸胃、進補

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酸、苦、甘、辛、咸,各不相同。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

甘:中醫認為,甘入脾,且甜。食甘味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苦: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療水腫病。辛:中醫認為,辛入肺。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因屬陽,所以熱證患者慎食。如患有痔瘡便秘、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咸: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咸入腎」,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

一日三餐要規律,每餐有蔬菜、穀類食物、蛋白質類食物(肉蛋奶魚蝦豆製品堅果),兩餐之間有水果。每天20種以上食材。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生搬硬套是飲食養生的大忌。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然後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什麼東西要多吃,什麼東西要少吃;才能知道怎樣吃走疾病,吃來健康。

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合理健康地飲食,讓您在一日三餐中輕鬆地吃出健康來,同時更希望您通過合理健康的飲食,盡享健康人生的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