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漆器器形:漆豆不是豆,而是貯存器!

漆器器形:漆豆不是豆,而是貯存器!

上期小柒為大家介紹了漆器貯存器中的漆盒、漆箱、漆壺、漆瓶、漆盆,才發現原來漆器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這麼的緊密相關。而這期將繼續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他種類的貯存器,漆豆、漆鍾、漆鈁、漆簋、漆盂和漆奩。

漆豆是專門盛放腌菜、肉醬等調味品的器皿,由豆盤、豆柄、豆底組成,有長形豆、方形豆、蓋豆、鴨形豆等。豆在先秦時十期也是種禮器,常以偶數組合使用。考古表明,漆豆是漆器中出現較早的品類之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漆豆是山西襄汾陶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彩繪高柄豆和朱繪大型豆。所以說漆豆可不是能吃的「豆制食品」!

漆鍾是盛酒或其他物體的容器,主要流行於西漢時期。漆鐘的形制與圓形漆壺相似,多有蓋,口微侈,長頸,大鼓腹,圈足,在器內外飾有彩繪。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的漆鍾內還有殘存的酒類沉渣和羹類沉渣。

漆鈁是一種盛酒或糧食的器具,功能與漆鐘相似。漆鈁的器形為方形、長頸、鼓腹、高圈足樣式類似於漆方壺,區別在於漆鈁的方蓋為四坡式漆蓋,上立四個長S」形鈕,而漆方壺的蓋多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漆簋(ken,三聲)是盛食器和禮器,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形制變化較大。最初的漆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後來又出現了四耳簋、四足簋、三足簋等其他形式,還有的簋上加蓋。

漆盂是盛水器,外形似較深的盤,為侈口,折沿,尖唇,圜底或平底,秦漢時期多有出土。秦漢以後,漆盂的功能發生了變化,既可盛水,也可盛粥盛羹,形態越來越小,與現代的碗十分相近。

漆奩是中國古代婦女盛放梳妝用品和飾品的器具,類似於現代的首飾箱和飾物盒。漆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形制有方形、長方形、圓形、馬蹄形、雙菱形、月牙形等,並有隆起的蓋與器身的子母口扣合。漆奩有單層和多層之分,樸素的漆奩不分層,豪華的漆奩分為雙層或多層,後來發展成為可以開合的梳妝奩或梳妝箱。

貯存器之彩繪雙層九子漆奩(漢)

此漆奩的器身分為上下兩層,連同器蓋共三個部分。上層放置手套三雙,絲絮巾、組帶、絹地「長壽綉」鏡衣各一件。下層槽內放置九個小奩,內放置脂、梳子、篦子、針衣等物品。此奩布局巧妙,既節省了空間,又使整個器身顯得精緻美觀。

既然有貯存器,那麼就會有飲食器,下期小柒將帶大家欣賞漆器器形之飲食器。

感受漆器魅力,傳播漆器文化。我是漆嗒嗒,漆器文化愛好者,如果你也喜歡漆器請關注我,一起品讀歷久彌新的千年精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漆嗒嗒 的精彩文章:

漆器工藝:被稱為「光素漆」的「一色漆」!
漆器工藝:以罩金漆而聞名的「罩漆」!

TAG:漆嗒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