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統御天下十七年之後,自縊身亡。同一天,闖王李自成進入北京。第二天,從關外趕來護駕勤王的吳三桂走到山海關之時,得知北京「淪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關駐紮下來。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影視劇中吳三桂的形象

此時此刻,吳三桂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擇就此來臨:他究竟該不該相信李自成。正當吳三桂眉頭緊皺之時,李自成的來信到了——勸其歸順大順政權。可惜,不知是吳三桂對李自成這個示好的「邀請」反應過於遲鈍,還是李自成過於急躁,在吳三桂決定與李自成合作,向北京進發的途中,卻傳來噩耗,身在北京的吳氏一家老小被新政權集體處決。吳三桂感到被欺騙了,怒髮衝冠之餘,他決定投靠山海關外、近在咫尺的清軍。

試想,如果吳三桂第一時間主動請求歸順,而不需等著李自成來招安,那麼,吳三桂一家老小就可能不會橫屍北京街頭,他也就沒有投靠滿清的現實理由了。其次,即便吳三桂穩坐泰山,等著李自成來招安,但如果沒有親人被處決的突發事件,吳三桂也不會投入清軍的懷抱。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吳三桂因家人慘遭不幸才徹底選擇了清軍。對此,當時清軍實際上的領袖——多爾袞,當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吳三桂並非真心投降,他正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認為,清軍即便佔領北京,也只會在洗劫金銀、美女、牲畜之後,把一座荒涼的北京城還給其原來的主人,然後返回他們的東北老家。因為,中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絕大多數都是這麼乾的。而且,清軍趕走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前,打的是為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吳三桂有自己的考量,即便投降,也只是權宜之計,目的是藉此重掌大權。可是,當多爾袞大搖大擺地走進北京城後,他不僅賴著不走,而且還迎來他六歲的侄子——順治皇帝。吳三桂的如意算盤從一開始就落空了。在被李自成騙了一次之後,他強烈地感到自己又被清軍所欺騙。但他只能吃啞巴虧,因為多爾袞從來就沒有對吳三桂承諾過,他們為崇禎帝報完仇,幹掉李自成之後,就會退回關外。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事已至此,吳三桂把怨憤埋在心底,近三十年後,才發現自己再次被新政權忽悠。清廷早年曾定下遊戲規則,吳三桂等南方三個藩王可永為異姓王,可時過境遷,他們反悔了。

1673年4月28日,清廷中央政府收到了廣州平南王尚可喜的奏章,他主動要求讓其子尚之信來繼承王位,以此向中央政府宣布王位的可持續性。少年天子康熙斷然拒絕。三個多月之後,另外兩位藩王耿精忠與吳三桂也效仿了尚可喜,康熙都不答應。這三個漢族藩王深感被騙,遂聯合起兵造反。四年之後,從雲南一路打到湖南的吳三桂正式登基稱帝,國號為周,年號為昭武。第二年秋天,吳三桂卻在湖南衡陽因疾而亡。不過,他的孫子吳世璠繼續戰鬥,最後在昆明城內自殺。

吳三桂為什麼一生都難成大事?

30年前,吳三桂的徘徊猶豫,使得李自成沒有耐心再等待他的歸降,造成吳家蒙難,而他只把這個悲劇理解為上了李自成的大當。緊接著,他又被多爾袞所騙。30年之後,他再次被清廷所騙,在準備不太充分的情況下,另立爐灶搞分裂,卻客死他鄉,成為明末清初政界最善變的失敗者和悲劇人物。由此看來,吳三桂終究是一個明朝官員,雖帶兵打仗,但還是一介文人和知識分子,不具備政治家與軍事統帥的良好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爆凍米:孩提時代的回憶
賀龍和養子賀興桐的深厚「父子情」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