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李吉林、李庾南、成尚榮、朱嘉耀……這些名師為什麼都出自南通?

李吉林、李庾南、成尚榮、朱嘉耀……這些名師為什麼都出自南通?

為什麼是南通

——江蘇省南通市名師培養啟示錄(上)


李吉林、李庾南,都是南通的老師。對於一個地方,有一位這樣基礎教育界人盡皆知的「李老師」,已是幸事。然而,南通卻同時產生了兩位。

為什麼?

南通,向全國輸送了很多名師,例如華應龍、賁友林等,然而,南通並沒有因為名師「出走」而變得暗淡,名師卻如雨後春筍般,一茬一茬、源源不斷地被培養出來。

為什麼?

一邊是南京,一邊是上海,南通沒有被兩座城市的光芒所掩蓋,而是綻放出「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強大光輝。

為什麼?

一連串的問題,把中國教育報記者引到了這個教育界的高地——江蘇南通。

李吉林、李庾南、成尚榮、朱嘉耀……這些名師為什麼都出自南通?

南通教科研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注重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圖為南通市第六屆「通派小學語文教育」研討暨特級教師論壇上特級教師王愛華執教《槐鄉五月》。

源頭活——

選拔最優秀的學子成為教師

2017年6月中高考完,對於南通各初三、高三的班主任來說,工作還沒有結束,因為他們幾乎要到訪所有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的家,動員他們填報師範院校志願,期待優秀學子成為教師、成為他們的同事。

在南通人看來,本地優秀的初高中畢業生能否填報師範學校,對南通教師隊伍建設而言,是關鍵一環。

說到名師培養的經驗,南通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把第一個原因歸結為:源頭活。

這個源頭,指的正是優秀的本地生源。改革開放以來,南通的師範院校全部提前招生,提前鎖定和吸引了一大批優秀學生成為教師。1984年,各地實施三年制師範的時候,南通首創五年一貫制師範教育,「中等師範學校」培養「大專生」。本世紀前後,師範院校免費招生、定向分配政策取消後,2007年南通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開展五年制師範定向生培養工作,按照「擇優錄取,協議定向;免收學費,跟蹤培養;考核合格,落實就業」的原則,從應屆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優質生源,開展校地合作,實施精細培養,蓄水優質師資。2015年,隨著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南通正式實施高中起點的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工作,採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在班主任去家訪前,今年大概招收多少名教師他們都已經心中有數:幾個月前,教育局已經根據四到五年後當地教育師資數量、結構等變化,測算出招收老師的數量甚至學科。幾年後哪個學校缺一名數學老師,班主任就會重點家訪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動員報考數學教師。

精細化的測算和廣泛提前的動員,為尋找優秀的定向師範生源提供了精準的路線圖。

蘇希璐,南通大學數學師範專業畢業,海安市大公鎮中學數學教師。2013年在她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其他三名舍友都在奔波參加各種入編考試,而她在剛入學時就已和海安市教育局簽訂協議、獲得預留編製,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習中了。

與畢業的輕鬆相比,蘇希璐的功夫都下在了平時。每個學年結束後,她都要來到海安教育局人事科,提交自己一年的成績單、一年的個人總結、各種獲獎證明。審核通過,海安教育局會按照年度把一年6000元的補貼打到她的卡上,用於她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而她只需要負擔生活費,4年下來她為家裡節省了2.4萬元,免費讀了大學。

「每一個定向生,在校期間的所有表現,市教育局都登記造冊、了如指掌。」江蘇省特級教師、海安市教育局局長汪寧介紹,市教育局會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入校檢查、交流溝通、制定培養方案。畢業考核,教育局也會根據自身需求出考題。合格後方能畢業,並交由生源地安排就業,免試入編。

免收學費、預留編製,讓師範學校的定向生培養成了香餑餑,中考報考分數甚至比重點高中還要高,高考錄取分數線均超過本二分數線甚至本一線。「我身邊能夠成為定向生的,很多都是海安最好中學的最優秀學生。」蘇希璐回憶說。

除了免費、嚴格,培養的質量才是關鍵。能否把職後培訓前置,讓定向生提前接觸教師行業?在南通市教育局副調研員、人事與師資處原處長余宙看來,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能否一體化,這對師範生定向培養是關鍵。

如何走好這關鍵一步?南通使出兩招,第一招是全科化培養。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孫國春發現,單科型的小學、幼兒教師,不能滿足鄉村小學教師任教3門以上、幼兒教師包班的實際要求。為此,學校根據小學和幼兒教師的特點,在初中定向生中,設計了「一主多兼」「保教全能」的人才規格,構建「文理藝滲透、知情合一」的課程體系,實現地方行政資源、高校學術資源與小學幼兒園實踐資源的有效對接,為定向生在鄉村「教得好」做專業準備。

南通的第二招是專門成立南通市教師發展學院,依託其強大的名師資源、培訓平台,承擔起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更深層次融合互動的職責,系統組織全市名師進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師範生導師。現如今,南通的中小學名師紛紛登上大學課堂,成了大學教授。

而一些地方教育局也會給定向生找一線教師做導師,實行校地雙導師、雙負責制,從四年級下半年開始入校實習,並配有名師專家進行指導。

數據顯示,從2007年啟動五年制師範定向生培養工作到今年為止,五屆962名定向畢業生,簽約率100%,第一屆學生五年服務期滿所有人都在教師崗位,僅有兩人離開南通和農村。2012年師範生基本功大賽,所有培養院校都參加,迄今舉行了五屆,五年制定向生得了51個一等獎,獲獎比例在省內遙遙領先。

「從2007年啟動實施五年制定向師範生,正好10年。南通的做法帶動了全省乃至全國20多個省份實施定向師範生做法。」回顧過去,孫國春感慨道,10年的實踐結果,令人滿意。

「目前,南通70%至80%的教師是本土生源、本土培養,所以我們基層的老師非常穩定。」余宙說,精準測算、廣泛動員、定向培養,創造了多年來南通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優勢。

如今,在南通,哪家孩子學習好,班主任都清楚,都會登門拜訪,勸說報考師範院校、師範專業;市縣教育局則都清楚自己四五年後的老師在哪個師範學校培養,都會全程跟蹤、全程介入。

在教師學曆本科化的形勢下,南通也正在為「源頭活」注入「新內涵」,一方面從學制上進行調整,探索實施初中生為起點的「5+2」專本銜接的定向卓越教師培養項目,大力實施優秀高中畢業生定向報考師範專業;另一方面,在師範院校建設上進行改革,以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基礎組建一所新的本科師範院校,積極創建國家級教師培養基地和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

教研強——

人人參與,一個都不能少

啟東市寅陽鎮,東臨黃海,南靠長江,是南通乃至江蘇最早見到日出的地方。在這個「神經末梢」,教研水平卻與城裡學校沒什麼差別,人人有課題、校校有名師。

2017年11月,南通市「科研普惠工程」鄉村行第一站活動在寅陽鎮和合小學舉行,市縣名師專家、全鎮各村教研骨幹會聚一堂。

這次教研活動,讓工作了17年的和合小學教師嚴曉蕾重新燃起了科研和職業發展的熱情。而讓她重新燃起熱情的卻是當地最常見的——牛。

教了10多年語文的嚴曉蕾,相繼獲了一些獎、寫了一些論文,越來越多地觸及到教學的核心問題。貌似到達了職業瓶頸期的她常常陷入隨波逐流當中。然而從2016年加入啟東市楊裕海語文名師工作室後,微課題就走進了她的視野。這就像處於僵持戰中的戰士,突然獲得了一件好用實用的利器。

面對偏遠農村學校學生閱讀量低的教學難題,嚴曉蕾一直在思索:能否以當地農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切入點,引導孩子進行拓展閱讀。這一想法,得到了楊裕海的鼓勵和支持。

漸漸地,嚴曉蕾的課上多了與牛相關的故事,偏遠地區的孩子喜歡上了閱讀、喜歡上了語文。10多年的教學功底,讓「牛」文化主題閱讀的微課題迅速成型、快速深入。

此次展示課,嚴曉蕾上的是六年級語文《牛郎織女》一篇,以品讀故事內容為依託,以探討人物品質為中心,以拓展「牛」的文化意象為輔助,引領學生進行主題性拓展閱讀。令她驚喜的是,她的微課題、「土」辦法,獲得了全市最頂尖的科研專家、名師的一致認可。

隨後的展示中,寅陽鎮其他5名基層教師同樣以課例展示開始,專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評析,讓微課題走向科研、課堂走向深入;市級專家還進行了課堂與課題的融合講座,為教師們指引課題與課堂融合的實踐之路;在隨後的開題論證中,寅陽鎮有9項南通市級及以上課題開題,其中1項是省級立項課題。

短短一天的普惠教研,普通教師、薄弱學校走到了科研的中心,微課題、「土」辦法成了課題,名師卻成為台下的觀察者、陪伴者,真正讓課堂走向課題、讓課題紮根基層。

這場由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普惠教研還將走進南通市更多的偏遠鄉鎮、普通學校,惠及更多農村教師,與所有學校、全體教師建立起直線聯繫,讓每一位教師、每一所學校都享受到教科研的智慧服務。

「教研強。」郭毅浩說,這是南通名師培養的第二個法寶。在南通,教研是教育第一生產力。

20多年前,南通即啟動了「一十百」教科研工程,扎紮實實地培養1000名科研骨幹,帶動10萬名南通教師,培養好100萬名南通學生。全市中小學實現市級教科研課題全覆蓋,申報省級課題立項率、結題率居全省第一。2014年,南通教師9項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全國地級市僅有。

覆蓋全體、實用為本,成為南通教科研的特點。在實用為本理念的引領下,南通教師教研的各個關節逐一被打通——

針對鄉村教師特點,推出微課題研究,微課題具有切口小、周期短、見效快、推廣易的特點,特別受一線教師的歡迎。近年來,南通各縣市區的教科室均有專人管理和指導微課題工作,共有1000多名教師主持過微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得到成長,並推出普惠教研120多次;

針對鄉村教研面廣的特點,構建起覆蓋全市的首批19個、第二批23個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市級站每站一年10萬元,縣級站每站一年7.5萬元,培育站聘請省特級教師做主持人,每站每年至少集中研修20次。培育站的活動地點是流動的,分布在學員所在的各個鄉村;

針對科研收費現象,全市教科研做到了課題評審不收費、優課評比不收費、業務培訓不收費、報刊贈閱不收費、論文刊發不收費,教科研服務不再是知名教師、骨幹教師獨享的待遇;

針對新教師群體特點,制定新教師三年成長計劃、入學第一課拜師、新教師培訓手冊、每人一份成長檔案等制度,讓每一名新教師成長都得到制度化關注;

針對教師發展平台,研究制定《南通市教育家型教師(校長)培養行動計劃(2018—2022年)》,推出中青年名師工作室、優秀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搭建「校長論壇」「名家論壇」等眾多平台,構建通派名師培養的立體體系;

針對教師待遇,對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省特級教師、市名校長、市學科帶頭人等在績效工資之外專項獎勵每人每年1.2萬至3萬元。在海安,每年安排教師培訓項目80多項,培訓經費每年700多萬元。在如皋市長江鎮,建立名師工作室和學科教學研究中心,設立特色學校研究獎勵基金、課堂教學研究獎勵基金等種類繁多的獎勵,科研有努力的教師都會受到相應的獎勵……

「覆蓋全體又頂天立地」的科研,激活了教師內驅力,帶來了教師隊伍的均衡,帶來了各縣市、各學校的優質均衡。南通高考連續20餘年位居全省前列,全省義務教育階段三年級、八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監測,各學科均位列全省第一。但在南通,沒有一校獨大、異校突起的現象。

名師多——

尋找南通下一個人民教育家

在南通,有這樣一群人,本可以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但是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在了一起。他們中有年逾古稀的老校長,有著名特級教師,有知名學者、專家,過去10年間,他們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用智慧和汗水為南通新生代名師鋪築了一條成長之路。

這個團隊,就是南通名師培養導師團,導師包括李吉林、李庾南、成尚榮、朱嘉耀、汪乾榮等30多位南通本土的頂尖名師。

導師團的目標只有一個:尋找南通的下一個人民教育家。

「名師多」,這是南通名師培養的第三個法寶。「但是,繼李吉林、李庾南之後,鮮有類似教育家型教師出現。」曾多年分管教師工作的市教育局副局長、現任導師團團長的王笑君開誠布公地說,南通名師中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當了「特級」,大小榮譽一身,然而他們的很多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缺少教育家型教師的引領,教師群體發展高度受限」。

於是,一個高端引領的想法落地了:從2006年開始,南通市專門組建了中小學名師培養導師團,特邀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初中數學教學名家李庾南、師範教育專家朱嘉耀等23位頂尖名家為培養對象提供學術引領、專業服務。

成為導師團培養對象的,則是經五道程序從全市教師隊伍中遴選出的一批具有發展潛質的中青年教師。第一梯隊培養對象人數為23名,培養周期為5年。之後不久,第二梯隊410人、第三梯隊2000人的名師培養對象也誕生了,分別由市縣校三級分級負責、分層培養。

談起自己的變化,導師團第一梯隊第二期培養對象姜樹華用了「脫胎換骨」一詞。

剛一入導師團,姜樹華還不清楚什麼是「教學主張」。而導師許友蘭的一句「教學主張,是一個教師的脊樑」,讓他刻骨銘心,並開始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主張。

當他拿出「追求語文教學的『素』與『實』」教學主張第一稿時,導師成尚榮說:「你的表述較籠統,四海皆準,與你的教學風格不完全匹配。」導師許友蘭則說:「我觀看了你近5年的公開課錄像,發現你的教學主張就在你自己的課堂,不要盯住別人的理念。」

由此,姜樹華開始重新打量自己、審視自己的語文路,並提煉出教學主張的第二稿——「本真語文」。在一個春寒料峭的上午,導師們在為他專題組織的專業方向討論會上,逐一評析,李吉林點評說:「你的『本真語文』基於語文自身與兒童自身,把握很准。現在『本真語文』『本真數學』『本真音樂』的提法很多,需往深處看,我最贊同你課堂的價值追求——『得意』與『得言』這部分。」朱嘉耀緊隨其後點評:「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得意』『得言』的提法,魏晉時期就有了。可以考慮在『得意』與『得言』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

醍醐灌頂、茅塞頓開。2010年3月,姜樹華的教研成果——《「言意共生」:我的語文教學主張與追求》終於在導師們的反覆論證中落定。出版專著、舉辦學術「個唱」,讓「言意共生」語文教學主張走向理論,姜樹華獲得了江蘇省2017年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許衛兵,名師培養導師團第一梯隊第一期培養對象,他用「里程碑」來總結自己入導師團這件事的專業意義:「陣容太強大了,導師與培養對象比例接近2∶1,兩位名師帶一個培養對象,真正實現了『私人定製』。」

經過5年的細心打磨、精確會診,許衛兵從南通市級學科帶頭人成長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首批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總結出「簡約數學教學」的主張,隨後又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市縣兩級名師工作室,實現了「從一棵樹到一片林」的發展。

吳江、常州、常熟、如皋……培養對象們的每一次暑期研修,這群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教育前輩都會設計又設計、推敲再推敲,甚至對學員的一餐一飯都做了精心安排。在學校、在課堂,都能看到導師們聽課、評課,聯合會診、個別談話,幫助培養對象確立教學主張、構建教學體系、凸顯教學風格……

自2006年名師導師團啟動,第一梯隊先後培養四期對象,其中22人被評為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75人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22人被評為正高級教師,10人獲江蘇省名師稱號,16人獲得江蘇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一等獎,9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8人出版了學術專著,33個南通市中小學中青年名師工作室掛牌成立,王笑梅、許衛兵、祝禧等一大批負責任、高水平、有思想的新生代名師不斷湧現……

一大批優秀成果取得後,南通名師培養是否觸碰到了天花板?上升渠道還有嗎?

有。

南通市教育局創新地提出了「研究所」的做法。目前,南通市已經成立了「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庾南數學教學研究所」,設立「二李」教學成果推廣實驗區(校)。郭毅浩介紹說:「為一個名家成立專門的研究所,有編製有人員有經費保障,就是要推動新一代『李老師』的養成。」

郭毅浩說,南通的名師培養,永遠沒有終點。

本文作者系中國教育報記者 禹躍昆 繆志聰 李大林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5日第1版 版名:要聞

本期編輯:彭詩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園每一天都該是閱讀日
你有1份2018職業教育活動周特刊,尚未領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