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文丨《那些年》李騰

提起安史之亂的平定,有一個名字無論如何都不能不提及,那就是——郭子儀。范仲淹曾題詩稱讚他說:「令公名望冠蕭何,菖毫儲勛汝更多。心服蠻夷都將相,身扶國祚宰山河。鈞衡屢秉分輕重,鼎鼐端居召致和。國像凌煙為第一,名鐫金石永難磨。」可以說,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不過,我們可能想不到,成就這些功業時的郭子儀已經六十多歲了。耳順之年的郭子儀克勁敵、復兩京、破吐蕃、和回紇,立功無數。更難能可貴的是,每當皇帝徵召,郭子儀從來都是不訴委屈、不提條件、不講困難,絕對服從皇帝的安排,甚至有一次他僅僅帶著二十多名騎兵作為初始班底,開創了他的職業第二春。

1—大器晚成,不提條件

郭子儀早年也是「學霸」出身,年輕時參加武舉,以「異等」的成績補任九品官職。之後歷任多個官職,如桂州都督府長史、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等。直到五十二歲,才升任左武衛大將軍。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的郭子儀58歲。這時皇上想起了郭子儀,並下詔命他整頓率領朔方軍征討安祿山。在接到朝廷詔令之時,郭子儀正在家為母親守孝,是被朝廷「奪情」啟用的。隨後,郭子儀不負眾望,在多地大敗叛軍,兩年後更是克複兩京,唐軍進入長安時,長安百姓夾道歡呼:「沒想到今日又能見到官軍。」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但遺憾的是,在之後的相州大戰中,負責後方支援的郭子儀因突發的異常天氣沒能順利支援,導致唐軍大敗,一向妒忌郭子儀的宦官魚朝恩趁機向肅宗進讒言,將相州之敗的責任全推給郭子儀,於是肅宗解除郭子儀的兵權,將他召還京師,給了一個閑官。

郭子儀因為帶兵寬厚,很受士卒的敬愛。當郭子儀被解職的消息傳來,朔方士卒們聚集在路上,攔住欽差宦官,哭著要求留下郭子儀。欽差宦官不知道該怎麼勸告疏散大家,此時還是郭子儀出來解了圍,他告訴眾人說:「現在只是給欽差宦官餞行,不是要走!」等通過人群,才一提馬韁,飛快而去。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2— 臨危受命,不訴委屈

公元763年,吐蕃突然向唐朝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連攻陷九個州,奪取河西及隴右全部土地。為何吐蕃攻城掠地如此迅速呢?原來,自從安史之亂後,邊防軍精銳全部調往中原勤王,留在邊疆的全是老弱殘兵,人數又少,吐蕃軍作試探性攻擊後,開始蠶食大唐邊疆區域,幾年時間,西北數十州一個接一個淪陷。

大唐形勢緊急,危在旦夕,更雪上加霜的是朝廷因宦官把持朝政,對邊將的增援請求置之不理,導致多州州長獻城投降,很快,吐蕃軍就深入到中原心臟地帶。這下皇帝慌了,急忙下詔啟用郭子儀,希望他抵禦吐蕃。而皇帝自己只得棄守長安,逃奔陝州。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臨危受命的郭子儀這一年已經66歲了,冷板凳也坐了好幾年了。可面對大唐的危局,他不提委屈,不提困難,不提要求,接到詔令即刻出發。因為郭子儀賦閑已久,部屬早已離散,臨時招兵買馬,才集結騎兵二十人。當時吐蕃已經佔領長安,郭子儀就率領這二十多騎兵,沿秦嶺山麓東下,一路集結沿途部隊。

軍事力量稍稍振作之後,郭子儀派兵從藍田北上,命人白天擂動戰鼓,遍地插滿軍旗,夜晚則到處都是營火,使吐蕃軍驚疑不定。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百姓又警告吐蕃軍說:「郭子儀從商州率領大軍就要到了,漫山遍野,不知其數。」吐蕃軍認為有這種可能,於是撤離了長安。

隨後郭子儀率軍抵達京師,恢復京畿秩序,迎代宗回朝。代宗回到京師,拉著郭子儀的手說:「沒能早一天用你,才到了這個地步呀。」

3—單騎退敵,不講困難

剛剛穩定局勢,麻煩又接踵而至。公元764年春,猛將僕固懷恩叛唐,引導回紇軍和吐蕃軍十萬人,在邊疆多地發動攻擊,京師震動。郭子儀再次接詔,領兵抗敵。雙方對峙一年後,僕固懷恩去世,叛軍內部為爭奪領導地位而感情破裂,回紇軍和吐蕃軍開始分開紮營。

此時,郭子儀也得到了情報,於是派自己的帳前侍衛官前去遊說回紇,希望唐回聯合,共同攻擊吐蕃。而回紇表示必須郭子儀親自前來才同意要求。郭子儀知曉後,對部將說:「現在敵人強大,我們兵少馬弱,無法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現在只有我冒險一去了,希望能免去這場戰爭,換取和平。」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各將領要求派鐵甲騎兵五百名保護,郭子儀說:「這不但不能保護我,反而會惹出麻煩。」他的兒子郭晞更是攔住馬頭勸阻說:「他們是一群虎狼,父親是國家的統帥。怎麼能輕率地拿自己的生命去賭!」郭子儀說:「今天如果決戰,我們父子會死在沙場,而國家陷入危境。我誠心誠意前去會商,萬一他們接受,將為全國帶來幸福。即令失敗,我身雖死,我們家至少可以保全。」說完用馬鞭抽郭晞的手,喝聲:「走開!」然後帶著數名騎兵飛馳出城。

郭子儀來到對方大營,命人大聲傳話說:「郭子儀拜訪!」回紇軍大吃一驚,回紇軍統帥立刻把箭搭到弦上,站在陣前。郭子儀脫下頭盔,解下鎧甲,把武器丟到地上,繼續前進。

郭子儀:武狀元66歲再戰沙場,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回紇各酋長你看我,我看你,異口同聲說:「是他!」都翻身下馬,圍繞著郭子儀跪下叩頭。68歲的郭子儀又一次勝利了,他成功說服了回紇統領,並且和回紇簽訂盟約回營。而吐蕃軍得到消息,利用夜晚悄悄逃走,郭子儀和回紇部隊一同追擊,大破吐蕃軍,而京師的戒備也自此解除。

郭子儀在耳順年紀的三次「絕對服從」使他開創了職業第二春,為大唐王朝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

其實,職場和戰場亦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不少企業都在向軍隊學管理。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在企業管理中就非常注重服從意識。因此,在華為公司的員工工作手冊中,服從命令是其中一條重要規定。而新員工入職後也要經過嚴格的軍訓來樹立和強化這種服從意識。

軍威靈頓公爵曾經說過:「軍人的天職就是甘於寂寞,服從命令,並且要養成習慣,這是我們的責任,並不是侮辱。」

軍隊的第一課,永遠是服從命令。而職場的第一課又何嘗不是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唐明皇:沒有誰的人生可以胡來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