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道家何以能治世?

「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道家何以能治世?

道家,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其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莊子,而老子和莊子主張無為自化,逍遙處世,所以道家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出世,不適應現實社會。事實上,如果對道家做深入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對道家和老子莊子的理解都太狹隘,我們很多時候誤會了道家。

一、道家是講入世的

首先,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其它諸子百家一樣,都起源於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是禮崩樂壞,滿滿社會責任感的思想家們都在思考怎麼重建社會秩序,道家怎可能置身事外,正如漢代史學家司馬談所說:「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

二、道家人物的身份

其次,大家都認為道家學者來自隱者,但是,漢代學者劉向在《漢書·藝文志》中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歷史上,知名的道家人物很多出自史官,如老子、太史儋、司馬談等人。史官是做什麼的,總結歷史成敗得失,你能說他們不關注安邦治國之道嗎?

三、道家不僅以老莊為代表

大家提到道家必談老莊,但是道家還包括黃老學派、楊朱學派兩個派別,黃老道家,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提出了法、術、勢、利、力等概念,推進了道家理論和現實的結合;老莊派和楊朱派,雖然不直接以治國安邦為己任,但都是構建現代社會秩序必不可少的精神。

四、道家的發展歷史

從道家的發展歷史來看,春秋戰國影響最大的是講究經世致用安邦治國的黃老派,黃老派不但是道家學派中的正統,而且在諸子百家中人數最多、勢力最強、著作最豐,在戰國晚期甚至形成了「黃老獨盛,壓倒百家」的局面。後來,漢武帝「獨尊儒家」,黃老派才由盛而衰,及至魏晉,玄學興起,老莊派取代黃老派成為道家正統。

五、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

在治國實踐上,道家也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齊威王治下的齊國,呂不韋執政的秦國,乃至文景之治,道家都起到了重大影響。即使後來儒家成為正統時期,統治者也沒有完全放棄道家,正如漢宣帝說所言「霸王道雜用之」。「外儒內法」,「外用儒術,內用黃老」。像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對《道德經》有過註解,「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熙盛世」,黃老思想都發揮了極大作用,因此民間有「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的說法。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金庸的小說,古龍的小說,梁羽生的小說,同樣的江湖不一樣的俠客
李湘豪宅被曝光,網友感慨「眾生果然不平等」,佛說「你說得對」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