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乾隆通寶背後的故事

乾隆通寶背後的故事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裡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乾隆通寶

(議價)隨緣出價

乾隆通寶,便是因為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體現其「文治武功」的治國戰略,發清楚封建社會裡畢竟一個光輝盛世,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反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具體的報價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公分,重約2.4-4.8克。

乾隆通寶的版型設計豐富多彩,在鑄造方面的字體設計上,充分運用了多種類型的古漢字的書寫方式,北京地區的錢局大多使用的用宋體,浙江地區的錢局大多使用楷書,陝西和四川兩地的錢兩局則使用用隸書。

每一時期的錢幣,形狀、質地和文字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徵。各個歷史時期的鑄造工藝不盡相同,仿冒者不可能完全把握。錢幣的價值如何,要看錢幣的年代和存世的數量多寡來確定。錢幣不僅有經濟價值,更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直接影響著經濟價值。

乾隆通寶,便是因為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體現其「文治武功」的治國戰略,發清楚封建社會裡畢竟一個光輝盛世,往後民間便盛傳佩戴「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反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具體的報價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公分,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

乾隆通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版式很多,錢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體,寶浙局多用楷書,寶陝、寶川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地方錢局用宋體。新疆紅錢部分局背滿文,其他則背維文和滿文。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收藏古玩靠什麼?這裡有一份秘技請收下!
收藏界大咖:古董教父埃斯肯納齊的收藏之路!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