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污染威脅所有生靈

海洋污染威脅所有生靈

去年,一頭鯨魚在挪威索特拉島的海岸沙灘擱淺,引起世人矚目。據媒體報道,這頭鯨魚重約2噸,身長6米,是一頭成年突吻鯨。這頭鯨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有關人員救助無果,對它執行了安樂死。解剖發現,鯨魚腹中沒有什麼食物,只有約30隻塑料袋。研究人員指出,這些未能被消化的塑料垃圾很可能是這頭鯨魚擱淺、死亡的原因。

海洋如今有多少垃圾呢?如果有機會坐豪華游輪或遠洋貨輪出遊,你會發現在公海的洋面上會不斷地飄來各種各樣成堆的垃圾,主要是塑料垃圾。這些垃圾都是人類傾倒的,人類正在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將浩瀚的海洋變成巨大的垃圾場。

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垃圾被拋入海洋之中,目前全球海域漂浮的塑料垃圾約有5萬億件,它們殺死了無數海洋生物。

不少人可能還記得,台灣食品曾爆發「塑化劑」事件,於是,「塑化劑」、「雙酚A」這些與塑料相關的詞兒的「知名度」不斷提高;而今,這個家族又增加了一個新名詞—「微塑料」。那麼什麼是「微塑料」呢?學術界還沒準確的定義,但通常認為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即為微塑料,實際上很多微塑料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肉眼是看不見的,因此也被人比喻為海洋中的「PM2.5」。

海納百川,因而海洋的塑料污染最嚴重。微塑料當然源於塑料,在海洋的大風大浪的「鍛煉」下,塑料「粉身碎骨」了,變成了塑料微粒,融入海水之中。但塑化劑的特性依然頑強地存在著,不僅如此,它還吸附了海洋中的多氯聯苯等物質,使其「壞上加壞」,也就是說,微塑料不僅是污染源,還成為污染載體。

微塑料和海鹽,同根同源,從原料說起就是「原配」,加之無剔除的生產工序,微塑料與海鹽渾然一體,食用者亦渾然不覺。經專家測定,每千克海鹽里有550~681塊微塑料。

海洋湖泊中的微塑料,不僅會在食鹽中魚目混珠,也會在海洋生物體內累積,最終可能會被站在食物鏈高端的人類吃下去。微塑料可能不被腸胃吸收,但,有的微塑料神通廣大,從胃「登堂入室」進入人類循環系統,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

近期,比利時根特大學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了海中廢棄塑料對諸如牡蠣、貽貝等濾食性海洋生物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貽貝平均含有大約90個塑料顆粒,而6個牡蠣含有大約50個顆粒。這就意味著每周食用兩份貽貝的人每年會吞下11000塊微小的塑料纖維,如果還食用其他海洋生物,這個數值還會變得更大。

2016年8月,普利茅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英國捕撈的海魚中有三分之一含有塑料,這些魚類包括鱈魚、黑線鱈、鯖魚和貝類等。微塑料在魚類的腸道中很難被清除,而人類在食用貝類、海魚等海鮮時,也會將它們腸道中的塑料微粒吃下去。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勞拉?麥克唐奈教授主要研究水生動物生理學,是最了解魚類的科學家之一。她說,從海洋哺乳動物到海鳥,從螃蟹到牡蠣,它們的胃裡都發現過塑料。塑料還可以傳到水生動物食物鏈的下一環。比如,蚌類吃下塑料,然後蚌被螃蟹吃掉,螃蟹的胃裡因此也有了塑料。最近,麥克唐奈教授決絕地說,她決定今後不再吃魚了。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們一輩子都在我們的垃圾中間游來游去。她說,魚吃塑料,我們吃魚。那麼,吃魚是不是也等同於吃了塑料?

埃克塞特大學的專家表示,人類本來就不該食用任何塑料,而現代人食用海鮮一年就能吃進上萬塑料顆粒,這樣的結果真的讓人感到後怕。


很多發達國家的自來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比如加拿大人已經習慣了直接飲用水龍頭裡的水。在人們印象里,水龍頭裡的自來水應該是乾淨的、安全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家國際非營利機構委託明尼蘇達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化驗了美國、加拿大、印度等12個國家徵集到的159份飲水樣本,結果發現,抽檢的水樣中83%都含有塑料顆粒。就是說,歐美、亞洲各國的飲用水中普遍含有塑料微粒。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水被微塑料污染率最高的國家居然是美國,達到94%,每500毫升水裡平均有4.8個微塑料顆粒。美國的國會大廈、環保署總部、紐約川普大廈無一例外,統統中招,從這些高檔建築收集的飲水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

黎巴嫩及印度污染程度緊隨其後;英國、法國和德國雖檢出比率最低,仍有高達72%樣本驗出塑料微粒,每500毫升水中平均含有1.9個微塑料顆粒,連瓶裝水也不能倖免。

愛爾蘭也曾發表過一次類似的獨立研究報告,該研究也在不少自來水和井水樣本中發現了塑料微粒污染。德國專家研究發現,全國24種啤酒中都含有人造纖維及碎片,即微塑料。

此外,塑料微粒還可以吸引下水道里的細菌。有些研究顯示,在污水處理廠的下游地帶,塑料微粒上的有害病原體更多。專家指出,塑料微粒直徑僅10微米,一般飲水過濾系統不大可能將之過濾。

據專家介紹,微塑料雖小,但危害不小。微小的塑料粒子可能穿透人體器官,甚至是穿透每一個細胞。這才是讓人感到擔憂的。此外,塑料在生產時添加的化學物質,以及在海洋漂流時吸附的毒素,例如可能致癌的農藥殘餘物等,都可能危害人類健康。

各種塑料助劑都會氧化分解揮發出有害氣體,首先危害心肺健康,尤其是像含氯、含苯的塑膠原料,揮發的氣體都對人體有害。

聚氯乙烯塑料就是最常用的有毒塑料品種。其原材料本來沒有毒性,但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有毒的增塑劑;還有的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穩定劑,而這些穩定劑主要是硬脂酸鉛,也有毒性,這種鉛鹽極容易析出,進入人體會造成蓄積性鉛中毒。

黑色、紅色和深藍色的塑料製品大都是用回收的廢舊塑料製品重新加工而成,成分更為複雜,對人體的危害更多。

許多塑料單體和增塑劑、穩定劑、色素等對人體健康有損害。如人接觸某些塑料粉末之後,可能會帶來皮膚瘙癢,皮膚上出現紅斑,原因是在炎熱的天氣里,塑料可能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發出有毒的氣味,導致使用者中毒。

用塑料桶裝食用油目前是普遍現象,但就是使用最安全的聚乙烯塑料容器來存放食用油也不安全,因為聚乙烯也易溶於食用油之中,可溶出塑化劑,對人體有害,使食用油出現蠟味。此外,最主要的是,塑料桶在食用油的浸泡下,會析出塑化劑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起碼有三點:一是可能引起貧血、血尿、腎脾腫大。二是可能引起肝炎、肝癌等肝臟病變。三是可能引起神經系統、大腦中樞的病變。因此,在這裡大聲疾呼:不宜用塑料桶盛裝食用油!儘快改變這個「陋習」吧!

微塑料、塑化劑問題已經引起了科學界高度關注。2014年,在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就對微塑料予以特別關注,並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列為「十大緊迫環境問題之一」。2015年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大科學問題,成為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等並列的重大全球環境問題。目前各國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應對措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微塑料問題能夠逐步得到解決,起碼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話科學養生 的精彩文章:

為危重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TAG:大話科學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