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解讀:歡喜傳媒長期鎖定張藝謀,為什麼又圖什麼?

深度解讀:歡喜傳媒長期鎖定張藝謀,為什麼又圖什麼?

中國影視公司的發家史,或許就是一部中國導演「合夥史」。縱觀中國電影發展脈絡,任何一家影視公司的崛起,都是手握優秀導演、優秀資源。而導演和公司就如同一場「婚姻」,戀愛容易領證難。

文| 龐宏波

「賈樟柯作為我們的合作導演,沒別的說的,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在前天賈樟柯《江湖兒女》的「豪華局」上,歡喜傳媒的相關負責人如實說到。

僅過了一天,歡喜傳媒就爆出重磅消息:簽約張藝謀!從最初與張偉平的「二張1.0」到後來與張昭的「二張2.0」,如今的張藝謀再度找到了新東家。在未來6年(到期可續約4年)的時間內,執導三部網劇(其中一部可轉電影),歡喜傳媒擁有網劇的獨家投資權。

作為回報,歡喜傳媒為張藝謀開出1億5000萬股票(市值約3億港幣)+1億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

在內地對流量明星「大加追逐」的時候,歡喜傳媒早就玩起了「導演合伙人」。如今,成功引進「國師」張藝謀,外界最多的疑問或許只有兩個:歡喜傳媒憑什麼?歡喜傳媒為什麼?

6到10年簽約張藝謀,

「國師」究竟值不值?

無論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還是中國商業大片時代的開拓者,張藝謀與中國電影天然縫合。

被尊稱為「國師」的張藝謀,留下了諸多經典作品,且類型各異。在電影造詣上,張藝謀似乎始終「高人一頭」,能文藝能商業。這樣的創作能力,在內地的電影導演中極度缺乏。

而除了電影,張藝謀在大型演出和晚會上也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單單2008年的奧運會,就成為了國人記憶的一個焦點。而放眼望去,能和張藝謀「全能」相匹敵的,又有幾人?

此次,歡喜傳媒和張藝謀簽約,除了張藝謀的個人號召力,他的藝術創造力之全面之豐富,在國內無人能及。雖然雙方的合作以網劇為主,但隔行如隔山,電影和網劇的不同門類,還是讓不少導演吃了「閉門羹」。「跨界」嫻熟的張藝謀,勢必是其中的最佳人員之一。

從雙方合作的內容來看,張藝謀要為歡喜傳媒執導三部網劇,歡喜傳媒擁有獨家投資權。這保證了,在最「狂熱」的網劇市場,歡喜傳媒擁有了最優質的內容輸出點。

而在電影項目上,歡喜傳媒儘管沒有完全簽約,但在3個網劇項目上,其中一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占該電影的投資不得少於60%。這也保證了,起碼在未來6年時間裡,歡喜傳媒基本實現了對張藝謀的「定向追蹤」。

作為華語最炙手可熱的導演,張藝謀的個人號召力無疑保證了歡喜傳媒手握一線資源。而作為回報,歡喜傳媒將向張藝謀提供1.5億股股票(占公司持股比例5%)、1億元的項目開發及運營資金,導演現金酬勞還會另算。在待遇方面可謂非常優厚。

「生態」才是綁人神器,

歡喜「種樹」多年終得果

中國影視公司的發家史,或許就是一部中國導演「合夥史」。縱觀中國電影發展脈絡,任何一家影視公司的崛起,都是手握優秀導演、優秀資源。而導演和公司就如同一場「婚姻」,戀愛容易領證難。

能夠長期穩定合作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靠著「生態」綁人。例如華誼兄弟和馮小剛、張國立的合作,不就是自己「內容為王」戰略體現出的人才為先足夠具有吸引力嗎?博納和香港導演的相伴相隨,不就是博納早年深耕港片發行,在三觀上的契合嗎?

而歡喜傳媒,作為一家短時間成立的新型公司,究竟靠什麼「俘虜」了諸多大導?不可否認,有錢的因素。歡喜傳媒的「導演合伙人制」的確給予了導演更豐厚的物質基礎,再加上赴港上市,其股份的價值會在未來慢慢發酵。

但對於頂級大導來說,哪位「追求者」不是有錢有實力?歡喜傳媒簽約的十餘位導演,看中的或許是歡喜傳媒的「生態理念」。

除了與導演的合作外,歡喜傳媒還搭建了一個類似於Netflix的流媒體平台。一是基於電影市場發展不可避免的進入「瓶勁期」,一味押寶電影市場過於單一;另一方面也在於新興崛起的網路市場,足夠寬廣,可以給予內容創作者僅可能的自由度。

Netflix作為一家萬億估值的「頂級巨頭」,已經把好萊塢掀的天翻地覆。而國內,儘管有BAT三足鼎立,但佔盡人口紅利的中國顯然擁有更多的市場「增量」。

而國內的網路市場能量之所以沒能完全釋放,在於粗製濫造的內容製作不足以滿足內容消費的硬性需求。這種趨勢,某種程度上和前幾年的電影市場發展高度重合。其實對於內容製作來說,市場起起伏伏是天然趨勢,但網路市場還遠沒有達到起伏的階段,仍然處於一個待開發的狀態,擁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反過來,歡喜傳媒綁定優質導演,加大投資力度,生產優質內容,不恰恰正中市場「下懷」嗎?

在2016年底,歡喜已經開始布局線上平台搭建,和電訊盈科簽訂了三年合作協議,電訊盈科將為歡喜即將建立的在線視頻平台提供設計及開發服務。與此同時,歡喜傳媒還取得了英國MUBI網站的技術授權,上線了「歡喜首映」測試版,據悉兩三個月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如今,再簽張藝謀,歡喜傳媒的「跑道」似乎已經足夠筆直。

優質導演仍是稀缺資源,

中美差異註定導演最「值錢」

歡喜傳媒董事局主席董平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能把鍋燒開了再滿世界去找米。今天文化產業的空間雖然已經被廣泛認可,但作為行業的主力軍,很多創作者的思維頗為跳躍。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機制和好的資源的儲備,在市場上就很難形成一股力量。」

基於這種思想,歡喜傳媒此前一口氣簽下了寧浩、徐崢、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6位股東導演。也與賈樟柯、文雋、王小帥、李楊、陳大明等導演也保持密切合作。

從歡喜傳媒的「導演軍」中可以看出,既有王家衛、賈樟柯、張藝謀這樣的「大獎專業戶」,也有徐崢、陳可辛、張一白這樣的「票房擔當」。從藝術和商業兩個維度上,都有自己的布局。

而如果把這些導演拋開,中國的實力導演還剩多少?歡喜傳媒為自己「購入」了大量的炮彈,積累了市場最為珍貴的稀缺資源。而且在合作模式上,均為6年以上的超長約,某種程度上也保證了雙份合作的牢固程度。

一是,與已經經過市場反覆證明的導演合作,風險較小;二是,通過多重方式深度綁定。這對於歡喜傳媒來說,是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

和美國想不同的是,美國大製片廠制度一開始就決定了導演只是被推在最前沿的一個「高級工種」。而真正「殺人」的武器則是通過多年搭建,確立的IP核心。

但相比之下,內地並不具備短期內開發IP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以「明星」為中心,在幾年前就已經宣告失敗。那麼,中美不同的產業差異也就決定了導演是絕對的中心。

對於網劇來說。其和影視劇最大的區別在於受眾群體的差異化。某種程度上,網劇的核心受眾和電影高度契合,這也讓電影的成功理論可以在網劇市場上得到部分試驗。

今年,歡喜傳媒已經看到了爆發的跡象。先是《後來的我們》在五一檔一馬當先,拿下超13億票房成績。後有《江湖兒女》戛納歸來,在獲得400位院線經理的「力挺」之下,進軍中秋檔,靜候類型票房新紀錄。

此外,《我不是葯神》、《瘋狂外星人》等電影的相繼推出,歡喜傳媒基本是鎖定了相當一部分頭部資源。在如今,「得頭部,得天下」的市場規則里,歡喜傳媒在業績上或許也會「井噴」。

隨著張藝謀加入,王家衛網劇項目的加快以及「歡喜首映」平台搭建的日益完善,歡喜傳媒的未來似乎並不需要太多擔憂。

頂級資源的合作,永遠都是全方位多維度的考量。從張藝謀和歡喜傳媒的「鎖定」來看,這一「準則」似乎再度顯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拍電影 的精彩文章:

《頭號玩家》點映好評如潮,今年好萊塢第一匹黑馬?
女巴菲特神話終結!為何天朝明星最愛的不是演戲,是做生意?

TAG:一起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