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故事】斯大林的強硬

【中國故事】斯大林的強硬

原標題:【中國故事】斯大林的強硬

作者簡介


李發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動遷》《官司》等六部,長篇報告文學二部,中短篇小說多篇。作品多見於《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獲得若干文學獎項。



杜聿明以錦州為中心,四處掃蕩八路軍疲憊之師時,林彪的部隊正按著後撤錦州以北二三百公里地的方針,向周邊中小城市及農村開闢根據地,雖然艱難異常,實力並未大損。


萬毅的山東八路軍於10月中旬到達吉林的盤石、海龍一帶,周保中部8000人分布於吉林和延吉等東滿地區。同時,東北局的領導也分赴各地。陳雲、高崗則去北滿開展工作,並帶了200多名幹部。蔣介石自以為得計,催促長春的熊式輝加強同蘇談判,儘快接管各級政權。但熊式輝的行政接收陷入難產的陣痛。蔣介石自認為,蘇聯不該得的外蒙古,自己已忍痛割讓了,斯大林不該不講道義。蔣介石忽略了一個歷史事實,自己正是不按道義出牌才得到勝者為王主義者斯大林的長久支持。


一切以蘇俄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的斯大林,和多年從未到過東北的蔣介石,兩人此前都忽略了一個事實:東北太富了,富得流油了!


張作霖父子在此稱王割據時,就建設了一批工礦。日本人侵佔東北後,又本著「日本化」方針建成原材料工業和軍工後勤基地,十餘年間在東北投資2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同期日本海外投入70%以上。


當然,「滿洲的建設成果」是建立在數百萬中國奴隸勞工的血汗白骨之上。這塊遠非貧瘠外蒙古的「肥牛」,是蘇聯人從日本人手裡奪過來的,將要交給中國政府,不剝下兩層皮來,是不是太虧本了?


蘇方經濟顧問斯拉德考夫斯基向中方經濟委員會主任張嘉璈提出中蘇共同經營東北經濟的一攬子方案,154個大型工廠企業共同經營。張嘉璈表示,根據中蘇條約,雙方可以簽訂貿易協定,歡迎蘇方來投資,但這些要在蘇軍撤回國內後進行。斯拉德考夫斯基態度強硬起來:日本人在東北的一切工礦設備都是蘇軍對日戰利品。張嘉璈反駁:戰利品這個名詞只適用於敵人的作戰武器及軍事直接有關供應品,根本不能包括工礦企業。談判陷入僵局,政權接收自然無法進行。反正遠未到撤軍的時候,按照約定,百萬蘇軍要靠中國政府好吃好喝供養著。辦法是蘇軍自行印發號稱「紅軍票」的鈔票,可以隨意購買東北大地上任何物品。《大公報》披露:「這種軍用票,將來要由中國收回,所以蘇在我東北的軍費完全由中國負擔。蘇軍在東北發行的軍用票有多少呢?蘇方卻未告訴我們。」紅軍票大量流入民間,掠奪可以帶走的民間資產和生活資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對此,心硬如鐵的蔣介石是不會在乎的。於是蘇聯人又使出了手中另一張牌。

嘉慶皇帝欽命設置「長春廳」選的村落叫新立城。不承想王朝塌台100多年後小鎮上出了兩個大人物,為劉姓兄弟倆。祖父為鄉村郎中,父親當過東北軍的連長。長兄是20世紀60年代接替馬寅初的北京大學校長的陸平,曾投身於「一二·九」運動,擔任過華北野戰軍三縱政治部主任。兄弟倆因地下工作等原因都改了原名。長兄原名劉志賢,弟弟由劉志誠改為劉居英。


劉居英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過共產黨山東省政府首任秘書長。1934年因反滿抗日被迫逃離家鄉,再回家已是11年後,出任長春市市長——這是蘇軍打壓熊式輝的而出的另一張牌。


一直搖擺於國共之間的蘇聯決定給國民黨一點顏色,把急吼吼等著接管的政權先交給共產黨。東北局副書記陳雲告訴劉居英說,這是我黨和莫斯科「商定」的結果。


為了擴大聲勢給熊式輝等心理更大壓力,蘇軍還舉行了一個儀式,安排紅軍謝德林中校,專程陪同劉居英去市政府赴任,並要求原政府人員兩旁列隊行禮歡迎。


在市長辦公室,謝德林向日本投降後的市長曹肇元(曾任偽滿市公署總處處長)宣布:「從今天開始,這位先生接替你的市長職務,你馬上與他辦理交接。」

曹肇元不情願交出圖章、人員名冊、金庫存款單和800多元偽幣。劉居英一一簽收,對偽維持會圖章拒絕接收,說我不用「這玩意」。


當了市長後,劉居英根據市委意見,任命了一批我黨自己的同志擔任各區區長。公安局長掌握「刀把子」,由張慶和替換掉偽滿首都警察廳總監趙萬斌。


張慶和是李大釗的侄女婿,1943年便同妻子李玉貞一起成為中共冀熱遼軍區的情偵人員,曾在偽滿洲國軍事部當過少校參謀,出任市公安局長便於隱蔽身份。不久,又派進100餘名幹部,把各區公安分局長都換上了共產黨自己的人掌握。


接收了市政府的劉居英找蘇軍衛戍司令加爾洛夫將軍,以加強治安為名從萬毅部隊抽調一個營的骨幹開進長春,加上當地參軍數百人,組建了「長春保安總隊」。這是共產党進入長春的第一支武裝。

國民黨東北行營原由蘇軍負責警衛,蘇軍對進出的行營人員盤查很嚴,行營害怕蘇軍限制和監視其活動,向蘇軍申請自行安排警衛。熊式輝想有自己的武裝,找國民黨省黨部招募了部分原偽滿軍警和警校學生站崗。


夜晚,便被長春保安總隊繳了械。保安總隊是萬毅所部的正規部隊,收拾偽警察和警校學生自然牛刀宰雞般容易。


解決東北問題的根本,還要靠槍杆子說話。1945年10月,中共東北局在各滿成立黨的領導機構和軍事機關。10月27日,周保中任吉林省軍區司令員,建軍、擴軍和整軍工作迅速發展,蘇方對此予以默認。由長春地下黨招收的失業工人及青年知識分子2000餘人,組成了吉長部隊。只要不打公開旗號,便允許進入城市。


最早進入長春的地下黨員許慎(時任市委秘書長、組織部長)回憶:因為有「中蘇條約」限制,蘇軍當時對國民黨允許行政官員進來,不允許軍隊進來。「有一次,長春宋家窪子進來一批部隊,有一個營。周保中(當時是穿蘇軍裝的『黃中校』)讓我去看看,是不是八路軍。如果不是八路軍,蘇軍就繳械。我坐馬車去了,一打聽,不是。於是,蘇軍就把他們繳了械,解散了。我們從延安、各根據地來的部隊都進來了,是以保安隊的名義。」


1945年10月下旬,陳雲來到長春,發現在這個原偽滿洲國首都周圍有過8種旗號的武裝7000多人。其中有曾抗日的土匪,有地主武裝,但部隊主要成分為失業工人。陳雲與周保中商定整編改造這支部隊,竟然得到了蘇軍的同意和支持。蘇軍命令這8支散雜部隊限期到偽滿軍校舊址——長春郊區拉拉屯新建的長春警察學校,集中報到並接受訓練整編,否則即行武力剿滅。


陳雲派於克(新中國成立後任吉林省省長)去整編,於克當時手裡只有10人的警衛班。8支部隊進警校後,國民黨特務即進行斷電、放火等破壞活動。恰好萬毅部隊執行他項任務帶來30多個幹部,是個包括團營幹部的「團架子」救了急。7000人最後凈化為4000人,編入了曹里懷支隊為一個獨立團。曹里懷便是劉居英安排以「長春保安隊」名義進入長春的部隊司令員(後任吉黑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7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部隊發展很快,八路軍最想得到的幫助是蘇軍能提供武器,蘇軍在公開交涉中不肯給武器。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寫道:聽東北歸來的將領講,因不便公開向中共軍隊提供武器,於是將其集中到一些倉庫里並暗中通知來「偷盜」。「截至11月下旬,八路軍從蘇軍所佔的日軍倉庫中取出10萬支槍和300門炮。」(1945年11月30日,陳雲、高崗致中共中央電)最先出關的冀東部隊,就是靠這些武器招兵買馬,兩個月由不足1萬人擴大到10萬人。


坐在長春原關東軍司令部、現蘇軍駐滿洲總部最高司令官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對怒氣憤懣的熊式輝總是一張笑臉。按「中蘇條約」,允許國民黨在長春掛各種牌子,除了為東北行營大牌子站崗外,什麼吉林省黨部、東北行營黨部、長春市黨專等等,只要是國民黨的牌子都允許掛,而共產黨的牌子一個也不許掛。也不許以共產黨名義出頭,卻暗地把政權交給共產黨掌握。不僅是長春市,各地縣一概不承認,但共產黨在各縣建立政權、軍隊、黨組織一概默認。於是在東北民主聯軍發展快的地區,若干共產黨政權和組織,得以迅速建立。


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熊式輝自然也非等閑之輩,深諳槍杆子是嘴巴子的硬支撐,偽滿漢奸政府頭目及少數偽滿軍將級軍官被蘇軍俘虜後,絕大多數軍警憲特分散在長春及東北各地隱藏起來,少部分曾因抗日被押的國民黨員和中統軍統特務被放出監牢,這些人成了國民黨依靠的基礎。應當承認,蔣介石在1945年8月11日的三道命令的確充滿了政治謀略與智慧,尤其第二道「各偽軍尤應乘機贖罪,努力自新……」的命令,一下子把上百萬偽滿殘餘拉到了國民黨一邊。


漏網的偽滿殘餘軍政頭目,手裡都掌握著武裝,軍統在東北的特務組織乘機行動,大發委任狀。一時間,中央「先遣軍」「光復軍」「挺進軍」司令、軍長的帽子滿天飛,偽滿漢奸們紛紛改頭換面從地下冒了出來。最惹眼的是,當年偽滿鐵石部隊的大漢奸姜鵬飛,被國民黨委任為新編27軍中將軍長。蛟河縣4000名未被繳械的日軍也被國民黨收編,在國民黨掌握武裝的地區,建立了若干政權和組織。


好脾氣的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也有下狠手的時候,找理由砸國民黨黨部的牌子,給熊式輝以心理打擊。理由是違背「中蘇友好條約」搞反蘇。一些蘇聯士兵闖進黨部,稀里嘩啦一頓砸,牌子一摘,人往外一轟,關門!國民黨自然不承認。但蘇軍把材料往東北行營一送,你承認不承認?


許慎回憶說:「據我所知封過三次。長春地下國民黨黨部的名單就是蘇軍交給我們的。他把一批名單交給了我,一再跟我講,要幫助收集這些東西,有了就告訴他們,好去封。」


斯大林對多年鍾情和支持的蔣介石為何有如此大的態度轉變?難道僅僅是為了得到東北的經濟利益?如果這樣認為就太小看低看斯大林了。經濟問題當然十分誘人,肥得流油的東北對修復傷痕纍纍戰爭創傷的蘇聯益處多多,但斯大林第一位考慮的是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確保飽受戰爭蹂躪的蘇聯國家的安全。


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中,斯大林堅持索要外蒙古、宋子文和蔣經國堅持不讓時,斯大林拿出一張地圖指著說:「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見宋、蔣二人不解,斯大林說:「日本在戰敗20年左右後又會東山再起。」「《凡爾賽和約》之後,所有的人都認為德國不會再起來了,但在大約15—17年之後,它就恢復了實力。如果日本被迫屈服,那它最終也能夠重複德國所做的一切。」


「二戰」結束後,美國運用強權政治,不僅放過了德國,更為世界製造麻煩的是同樣惡劣地控制並放過了日本。實踐證明了斯大林具有戰略家與政治家的遠見。20世紀下半葉,德國和日本的崛起,正好印證了斯大林預言的前瞻與卓識。


一貫天地不懼、堅持獨立自主於世界之林的毛澤東,獲悉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內容後,對斯大林的不滿與蔑視便產生了。不管斯大林為保衛蘇聯自身安全的理由有多麼充分,絕不應該以損害他國利益為前提。這是典型的大國沙文主義的強盜邏輯。


在世界國家叢林中,任何國家都不希望自己的鄰居是一個強國。所以,後來當斯大林支持蔣介石、李宗仁的國共「劃江而治」計劃時,毛澤東斷然拒絕,氣勢豪邁地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但在1945年,握有政府簽字權的是蔣介石,「三國四方」中最弱小、骨頭最硬的毛澤東,不僅沒有發言權,而且被兩強與一比較強的另三方瞧不起。


(節選自《圍困長春》,原篇首發於《中國作家》紀實版2018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作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故事】「被強國」的軟弱與強硬

TAG:中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