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斯克說「總有記者想害我」,於是他自己要開一個網站

馬斯克說「總有記者想害我」,於是他自己要開一個網站

獵雲註:5月23日,伊隆·馬斯克在其個人Twitter上連發多條推文,痛批目前媒體環境惡劣,為了獲得點擊率和廣告,發布了大量不實報道,並表示自己要創辦一個網站,用以對新聞機構和記者的報道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評分。但是在操作層面上,媒體可信度似乎難以量化……文章來源:騰訊《深網》,作者:紀振宇。

「矽谷鋼鐵俠」每一刻都在高速運轉的腦袋裡又冒出新主意了。

23日,伊隆·馬斯克在其個人Twitter上連發多條推文,痛批目前媒體環境惡劣,為了獲得點擊率和廣告,發布了大量不實報道,並表示自己要創辦一個網站,用以對新聞機構和記者的報道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評分。

這個主意並不是馬斯克的突發奇想,今年以來,由他擔任首席執行官的電動車廠商特斯拉,遭遇到負面新聞的狂轟濫炸,媒體對特斯拉的質疑集中在Model 3的產能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上。對於這些報道,馬斯克的態度從始至終都是予以堅決否認並痛批媒體在刻意抹黑特斯拉,雙方的緊張關係愈演愈烈。而此時,馬斯克祭出了這一「審核媒體報道內容真實性」的「殺手鐧」,似乎更像是一種「由守轉攻」的報復性手段。

但是馬斯克的這一想法,從可操作層面來看,似乎難以真正實現,對於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媒體機構的信用度,如何去量化?另外他提出讓公眾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評價,但Facebook的前車之鑒已經表明,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事情向另一個極端發展。

此外,由馬斯克本人所控制的公司實體來運作這一類事情,本身就站不住腳,如何保證結果的公正客觀,避免利益偏向和被操縱,是他首先需要向外界回答的問題。

儘管馬斯克有著將瘋狂想法付諸實際的良好記錄,但這一新想法更像是一次針對媒體的「泄憤」和報復行動,並非是真正出於想建立一個更為良好的媒體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要比他發射火箭,挖掘地底高速隧道要遜色地多。

馬斯克的下一個「狂想「:讓公眾給媒體真實性「打分」

對於被譽為「矽谷鋼鐵俠「的伊隆馬斯克來說,最不缺的或許就是他時不時冒出的大膽而不乏新意的想法,這些想法大可向太空發射火箭,在地底挖據高速隧道,小可做聚會上的火焰噴射器以及糖果生意。過去的經驗證明,他也並不是一個只停留在想法上的人,他所提出的想法,最終都能夠得以落地。

因而在本周當這位「矽谷鋼鐵俠「又公開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時,人們無法不對其進行嚴肅看待。

23日,馬斯克在其個人Twitter上連發多條推文,稱自己「將創建一個網站,在這裡公眾可以對任何新聞文章的核心真實性進行評價,並且追蹤任何一名記者、編輯及發行機構的信用分數「,他甚至還為這一網站起好了名字」Pravda「,是俄語」真理「的意思。

在提出這一新的想法之前,馬斯克先用幾條推文闡述了自己對於目前媒體行業現狀的不滿,他說,「大的媒體機構將謊言用層層糖衣包裹起來,這正是公眾不再尊重媒體的原因。「

他還表示,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正是由於沒有人再相信媒體,隨後,他指出問題的根源在於,記者處在獲得最多點擊量和最多廣告收入的持續壓力下,由於特斯拉不做廣告,而大的傳統燃料車製造商花費巨額投入在廣告費上,因而特斯拉負面新聞不斷。

馬斯克所提出的這個新主意,可以看作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其對媒體不滿情緒的一次集中爆發,今年以來,特斯拉負面新聞不斷,圍繞特斯拉新款廉價電動車型Model 3的產能問題、自動駕駛故障導致致命車禍等問題,特斯拉不斷遭到來自媒體的質疑,關於特斯拉資金鏈斷裂即將破產的傳聞不絕於耳。

對於這些負面報道,馬斯克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時間來進行回擊,但反而令特斯拉與媒體之間的關係更為惡化。23日馬斯克發布的一系列推文,是馬斯克對媒體的一次「由守轉攻「的全面反擊:與其被動回應媒體的質疑,不如主動採取措施,治一治媒體。

事實上,馬斯克早在推特上發布這一消息之前,已經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馬斯克的代理人在去年10月份就已經註冊了一家名為PRAVDA的公司,註冊地位於加州柏林更。


媒體可信度難以量化

在發布消息後,馬斯克的這條推文迅速獲得了廣泛關注,馬斯克在Twitter上有超過2000萬粉絲,憑藉著他的個人影響力,推文在發布一天後,已經獲得了近20萬個贊和超過4萬次轉發。

為了徵集大家的意見,他還在Twitter上搞了一次投票,截止到投票結束1小時前,共有88%的人對「創建一個媒體信用度評級網站」表示贊同。

在對這條推文的回複評論中,大多數人對他的這一主意表示了贊同和支持,但仍有數量不少的回復提出了質疑。

例如一名用戶名為「neverlucky「的用戶評論稱,「事實現在已經成為了主觀的產物,客觀是一個謎,你只是在一層虛假的包裝上再套上一層。」

另一名為Troy的用戶稱「事實可以被描述為真或假,觀點是主觀的。」

還有人則對馬斯克最終要如何實施這一想法進行了討論,名為「Signe Dean」的用戶說,「Facebook上的用戶使用『這是垃圾信息』的按鈕來標註他們不同意的文章,我們需要對在線媒體的事實審驗更好的辦法,而不是對文章的個人好惡的評價。」

她表示,Facebook的標註方式通常被濫用並充滿了個人的偏見,「公眾並不具備『評價核心事實』的能力」。

用戶Contente ConTV評論稱,「要從純粹的事實和有選擇性的事實中定義『事實』是極為困難的,你必須去除任何修飾性內容,展示硬幣的正反兩面,最終文章就會像機器人那樣的精確。」

用戶Mo Fei Chen認為,「你不能讓暴民的投票來決定『真實』,那不是真正的『真實』。」

無疑,從這些評論來看,對馬斯克的這個新項目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如何定義事實、評價系統如何建立以及是否能夠讓公眾來成為評價新聞內容真實性的主體。

Facebook的例子證明,向用戶開放簡單的評價系統,不但不能起到鑒別內容真實性的目的,反而會讓事情滑向另一個極端。正如上述用戶所提到的,Facebook讓用戶任意標註「這是一條垃圾信息」,結果是用戶只是根據自己個人的喜好任意標註,並不基於信息本身的真實性與否。

馬斯克在推文中稱,要將審核內容真實性的權力交到公眾手中,從一開始可能就不是一個合理可在操作層面推進的選項,除非在最理想情況下,他能夠設計出一套機制,讓用戶基於信息本身的真實性進行評價,而非任何其他因素。

但這又回到問題的原點:如何定義真實?正如上述一名用戶所提出的,真實分為純粹意義上的真實和有選擇性的真實,如果按照馬斯克推文中的給新聞機構引入信用分數系統,那麼如何量化這些「真實」,給這些真實「打分」,又是一個難題。

另外,馬斯克想建立的這一新聞信任度網站的另一個瑕疵在於:這樣的一個特殊目的的組織,是否能以公司這一形式的實體而存在?

弗吉尼亞大學媒介研究教授Siva Vaidhyanathan認為,馬斯克提出的這一想法如果由一個獨立的機構來執行,或許可行。

「這並不是一個離奇的主意,」這位教授說,「關鍵問題是為何馬斯克能夠掌管這些並且如果他來掌管,那麼這一組織的可信度能有多少?」

換句話說,如果馬斯克要真正建立這樣一個組織,如何保證結果的公正客觀,不帶有任何利益偏向,是需要首先回答的問題。

回到事情本身,馬斯克所提出的審核媒體內容真實性的主意,在當前境況下,更像是他對媒體的一次「泄憤」和集中報復行動,帶有太多主觀意願和個人情感,而非是從建立一個更為良好的媒體生態環境出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馬斯克的這個新主意,和發射火箭以及挖掘地下隧道相比,要遜色得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醫拍智能轉型All in區塊鏈,原AI醫療業務獨立拆分融資
盒馬十城同開市長市民還嫌少 新零售之城已成一把手工程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