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 戎:中華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馬 戎:中華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作者:北京大學教授 馬戎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指出:「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係,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員,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

我國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經過長期歷史演進,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一。中國人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體現在多民族交織交融的歷史文化中,體現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同心同德、守望相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選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需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需要明確我國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地方。團結統一符合國家最高利益,符合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家團結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我們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努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上世紀50年代,通過土地改革和人民政權建設,新中國在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成功構建起新的國家認同,獲得解放和土地的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從內心熱愛共產黨和新中國。當前,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也必須堅持在國家認同的前提下看待各種社會矛盾,在國家整體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強調13億多中國人民是一個整體,各族人民應始終緊緊團結在一起,發揚偉大民族精神,為實現偉大復興提供最堅實的底氣、最強大的動力。因此,應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戰略任務來抓,抓好愛國主義教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撒入每個人心靈之中。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關心各族人民的生活與發展,著力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增多,會促進各民族交融,促進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這是歷史趨勢,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結果,是中華文明前進的必然結果。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各族人民不斷加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凝心聚力、團結奮鬥,一定能夠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喜歡高鼻樑?奔跑時能呼吸更多空氣
天宮一號長眠「航天器公墓」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