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揭開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到了帕米爾高原,探尋我們祖先在這裡留下的足跡。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在西出陽關、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兩翼延伸之後,又匯合在這裡,然後越過帕米爾,南去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去中亞、西亞和地中海沿岸。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絲綢之路」在帕米爾地區給歷史學家們留下了無窮的謎,曾在此活動的眾多的民族更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神奇美妙的傳說。

絲綢之路

我們乘每周一次的班車從喀什出發,去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乘客不多,道路非常崎嶇,汽車的顛簸是我有生以來所未經歷過的。在去塔什庫爾乾的路上,有三座帕米爾高原上著名的雪峰:大小公格爾山和慕士塔格山,海拔高度分別為7719、7595和7560米。公路越過奔騰咆哮的蓋孜河不遠,就開始在公格爾山腳下盤旋。看起來公格爾山是離得這麼近,在陽光下白得耀眼。山坡特別陡峭,幾條冰川幾乎是垂直地從U形谷里掛下來。蘇巴什達坂(山口)是觀察慕士塔格山最好的地方,南北兩個很大的漫坡在這裡相接,形成一個敞開的缺口,慕士塔格山就在這個敞口的正前方。它的高度雖不如公格爾,但當地人卻把它稱作「慕士塔格」(意為「冰山之父」)。因為慕士塔格遠比公格爾巍峨壯觀,山的上部有面積廣闊的平頂冰川—冰帽,這是大陸冰川和山地冰川的過渡類型,這種冰川類型在世界上並不多見,因而顯得十分引人注目。

慕士塔格峰

從喀什約行300公里,在大致南北向公路的東側,不時可以看到一條極窄小的路,曲曲彎彎,盤旋在陡坡和溝谷間。當地同志告訴我們,那是公路修成以前的路。在那條路上曾發現過一件古代的鐵制鎖子甲,說明這是一次戰爭的遺物。唐代大將高仙芝曾率一萬兵馬遠征中亞地區的小勃律國,有的學者認為走的就是這條「從蓋孜河上山,翻越明鐵蓋達坂」的路。英國人斯坦因認為,這是一次可以和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相媲美的壯舉,但較拿破崙早了一千年!

塔什庫爾干是塔吉克語「石頭城」的意思。在中亞地區據說有三個「石頭城」(塔什干),另兩個一在蘇聯,一在阿富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中國境內這個「石頭城」是真的。的確,我們也看到在今天縣城東北不遠處,就有一座叫做石頭城的廢墟。這是不同年代修建在同一地點的上下重迭的兩座古城。年代較晚的一座城看起來還比較完整,城牆和城內建築主要都是土築的,夾以石塊,城門城堞還都可看到;這座城下壓著一座更古老的城,只剩下零亂的石頭廢墟,但當初整座城的規模還依稀可辨。考古工作者曾在下面這座城址上挖到過乾元重寶和一件用克什米爾地區三至八世紀時流行的字體書寫的梵文文書,說明下面這座古城最晚到唐代還在使用。據專家考證,很可能這就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謁盤陀國的都城,後來成為唐代蔥嶺守捉(守捉為唐代軍隊戍守地名稱)的所在地。上面這座城,據認為是清代蒲犁廳遺址,民國時仍繼續使用過,年代並不很久遠。

帕米爾高原上古絲綢之路驛站遺址現在已經發現有兩處,都在塔什庫爾干境內。一處是上蓋孜大隊的蓋孜河驛舍;另一處是紅其拉甫達坂附近的紅其拉甫驛舍。紅其拉甫驛站是一座土石築成的「鞏拜孜」(圓頂房子)。車過克孜庫爾干後,我們就開始搜索公路兩側,意外的是那一段公路兩側這一類土石建築竟有很多,又有不少是圓頂房,外表看起來殘破程度又差不多,由於沒有嚮導,我們很難辨別哪一個才是我們要找的「鞏拜孜」而深感遺憾。

紅其拉甫達坂是這一地區絲綢之路上的三個達坂(山口)之一,位置略偏南。今天的中巴友誼公路就是經過喀拉崑崙山脈的這個山口,通向巴基斯坦的。這個山口地勢比較平坦,谷地寬約有一公里,海拔高度400米。中巴國界標誌和公路通車紀念碑立在穀道的最高點上,黑白兩種不同顏色的電線杆從這裡分別伸向兩國境內,各種標誌上有三種文字:中文、英文、和巴基斯坦國語烏爾都文。

古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的另一條重要通道明鐵蓋達坂,海拔高度4700餘米,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就是在明鐵蓋拍攝的。這是一條延續使用時間很長的通道,直到國民黨時代英國駐喀什總領事來往於印度、中國之間也是以明鐵蓋達坂為「正式、經常路線」。這條路上有若干古代城堡遺迹,都在道路兩側的高崗上,臨河依坡,呈控制之勢,有的還殘存有堡牆。

從明鐵蓋達坂北面的明鐵蓋沿卡拉其古河谷西行約三十多公里,到達克克吐魯克。克克吐魯克漢語稱三岔口,西北、東南分別有克克吐魯克達坂和基里克達坂,正西約十五公里是瓦罕基里達坂,可通阿富汗、巴基斯坦。阿富汗境內的瓦罕走廊,是絲綢之路西去中亞的又一條重要通道。今天吉普車也只能開到克克吐魯克,再向前就只有騎馬了。我們從克克吐魯克棄車乘馬,繼續西行,去攀登瓦罕基里達坂。卡拉其古河越來越細,河谷也越來越窄。谷地一般寬約有一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幾百米。仔細觀察不時可以發現,道旁有一些三、五十厘米高的小石堆,這就是先人留下來的古絲綢道上的一種路標。比這種路標更多的是散佈於草石間的白骨,沿途隨處可見。絕大多數是牲畜骨骼無疑這中間也有人的遺骨。失敗和死亡實在是繁盛興旺過一千多年的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點綴;死屍和白骨才正是當時這橫亘萬里的大通衢的真正路標!現在我們走的通向瓦罕走廊的道路,史書上有明確記載,正是唐代高僧玄奘從印度回國和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所走的路,想到我們正走在這些先人們所走過的路上,這不寬的穀道,說不定我們的馬蹄正踩在他們曾留下的馬蹄印上呢!此時,對於「什麼是歷史」,似乎突然有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東去的卡拉其古河和南來的紅其拉甫河合流後,成為北去的塔什庫爾干河。就在它們的交匯處,卡拉其古河的北岸,塔什庫爾干河的西岸,克孜庫爾干吉力克山向東突出的一處懸崖上,有一個遐邇聞名的公主堡。這是一個伴隨有美妙神話的地方。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就記載了有關這座城堡的傳說:中原某公主遠嫁波斯王,因為前方戰爭受阻於此,當戰爭平息重新起程時公主已經懷孕,原來是太陽神每天中午都駕著雲彩來城堡訪問。隨行的大臣們商量後,認為不能再去波斯,就以這座城堡為中心,立公主所生兒子為王就是後來的謁盤陀國(也叫謁盤陀、渴羅陀)。懸崖上的公主堡實際上並不大,只有百餘米見方,還有不很規整的堡牆依著山勢盤桓著。東、南、西三側都是懸崖,居高臨下,扼南北和西去道路要衝,形勢十分險要,看起湖是來應該是一個軍事性質的工程。它的年代應在唐以前面海是沒有問題的,但具體什麼時候卻一直是考古學家爭論不休的,甚至碳測定的年代也有很大差異。根據堡牆的構築法,一層土、一層樹枝橫豎交叉,似乎很可能是相當於漢代時候的建築,後代延續使用,屢經修整。

讀古書時常看到帕米爾古稱「蔥嶺」、「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以名焉」。讀時感到不好理解,那冰天雪地的地方怎麼會有蔥?這次是弄個水落石出的時候了,於是一路上一直注意有沒有「蔥」。在小片高山牧場上,長著十幾厘米高的草,間或有一些不高的灌木以外,始終沒有發現可以被認為是蔥的植物。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離開帕米爾的那一天,在一位工程師的指點下,才知道那十幾厘米高的草叢裡就有不少是野蔥。據說也有長至三、四十厘米高的,是一種只長在高原上的蔥。工程師說出了這種蔥的學名,我們沒有記下來。我剝了幾根這種細矮的蔥嘗了嘗,很硬,不容易咬動,有一股淡淡的卻只有蔥才有的香味。古人關於「蔥嶺」的記載是正確的,帕米爾確實是多蔥之山。

蔥嶺

絲綢之路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恆的......感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信講奇聞軼事 的精彩文章:

TAG:小信講奇聞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