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爸爸一句話,她自卑三十年

因為爸爸一句話,她自卑三十年

朋友們眼中的蘇蘇,聰明睿智,善良美麗。

可是她卻在朋友們聚會的時候,鮮有發言。大多時候,她都是靜靜地聽。

朋友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害怕被否定,深深的自卑。

而導致她自卑的,正是十二歲的時候,她爸爸的一句話。

十二歲那年的一天,她為父親洗衣服。

往盆里倒洗衣粉的時候,手一抖,半袋洗衣粉倒進了盆里。

她的父親正好在旁邊看見了,臉一黑吼道:

你看看你能幹啥啊?這麼大了,連倒個洗衣粉都不會,你長大以後還能幹啥?以後還有什麼出息?

因為爸爸的這一句話,讓她覺得自己是沒本事的,一點小事都做不好,更別說其它大事了。所以她沉默寡言,從不表現自己。

有一個帥帥的小男孩,活潑開朗,學習優異。

可是就是字寫的不太好。

有一天孩子爸爸看到孩子的字,寫的歪歪扭扭的,生氣地訓孩子:

你看看你,連字都寫不好,長大以後還能幹啥?

你知道不知道,寫字是學生最最基本的能力,你連這個最基本的都做不好,你想幹啥?你還能幹啥?

小男孩不敢分辨。可是從此以後卻鬱鬱寡歡。

父母們之所以會這樣說話,是因為父母們總喜歡過份概括,總喜歡隨意去評價孩子、甚至評判孩子。

因為一件小事,就否定了孩子的整個人、甚至否定孩子的一生。

和過份概括有關的詞語有:以偏概全、坐井觀天、一葉障目。

有些父母對孩子說話,喜歡用:總是、一直、從來、每次……

例:你總是不聽話……

你總是惹我生氣……

從來都不見你主動學習過……

為什麼你每次都考不好?……

你一直都是這樣笨……

連……都不會……長大以後還怎麼樣?

親眼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父母們要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必須是積極的、正面的。

心裡學家艾利斯說過,過份概括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容的好壞一樣。

而受到過份概括評價的孩子,往往會對自己產生不合理評價,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廢物」等,其結果就是導致自責自罰自卑自棄的心理及焦慮、抑鬱情緒產生。

那如何化解呢?

希望我們父母和孩子說話都遵行的原則就是:

就是論事,對事不對人、不翻舊賬。如果要對一件事情評論,就請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下定論。

洗衣粉倒多了,多洗幾件衣服就不會浪費了,這和她長大以後能做啥沒關係!

現在字寫不好,好好學,認真寫,總會寫好的,這和他長大以後能幹啥也沒有關係!

但是,一旦親子關係惡化及孩子的信心被打爆了,那真的就和她、他長大以後能幹啥有很大的關係了!

最後請記住:孩子是你親生的,卻不是你的私有財產。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

願父母們都能在棒樣媽媽圈變得更棒!

文字為原創。圖片來自網路,若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子說 的精彩文章:

TAG:哲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