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最後一投為何不是杜蘭特?這個根本就不應該是個問題

最後一投為何不是杜蘭特?這個根本就不應該是個問題

最後一投為何不是杜蘭特?這個根本就不應該是個問題

G5還剩6.7秒,勇士握有最後的球權,對於衛冕冠軍而言,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在短短的6秒鐘內改變比賽的走向,也改變系列賽的走向……

可是,4秒鐘之後,站上罰球線的卻是阿里扎,這4秒鐘發生了什麼?很簡單,想要利用快速通過後場完成最後一擊的勇士卻在最後時刻選擇了「追夢」格林,而格林偏偏在接球的瞬間出現了失誤,連球都沒控制住,然後將球權送到了火箭手中,接著就出現了阿里扎罰球的一幕——實際上也宣告了勇士的死刑!

為什麼是格林接球?為什麼不把球給杜蘭特?這幾乎是所有人賽後對科爾的質疑。因為G4賽後就曾有人對科爾最後時刻的進攻選擇進行詬病,因為勇士最後的選擇是湯普森,而湯普森執行最後一投時卻被對手逼入了死角。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湯普森進攻之前,控球人是杜蘭特,彼時,科爾的布置應該就是讓杜蘭特佯攻吸引對手包夾,然後由底角的湯普森完成最後一攻,只是未能如願。

最後一投為何不是杜蘭特?這個根本就不應該是個問題

回到G5,本場比賽勇士的最後一攻應該是有其他選項的,格林只不過是負責中間過渡的傢伙——因為在勇士陣中藏著那麼多可以完成最後一擊的傢伙,杜蘭特、庫里和湯普森都可以,只不過這一場並沒有過渡到最後一個片段罷了。

其實,現在再去討論科爾的戰術布置有點過分了。

倒不如去分析一下科爾和杜蘭特的前世今生。

最後一投為何不是杜蘭特?這個根本就不應該是個問題

當年,讓科爾成名的一球,應該是1997年的總決賽第六場,彼時,邁克爾-喬丹在長邊告訴科爾,「等會兒,我會持球進攻,只要他們對我包夾,我就會將球傳給你……」然後這一切就應驗了,在遭遇包夾後,喬丹將球傳給了罰球線附近空位的科爾,後者張手命中。所以,在科爾看來,他過往的成功經驗可以成為如今的教科書,而上一場的杜蘭特似乎演砸了。

至於杜蘭特,從前在雷霆,他最後時刻選擇持球攻的失敗比比皆是,我們承認杜蘭特的持球能力很強,控球技術出色,但他的身高制約了他在持球進行最後一攻時的威脅——過往幾個賽季在雷霆效力時,無論是對陣馬刺還是勇士,杜蘭特執行最後一攻時大多以失誤告終,原因何在?因為對手摸透了他的套路,在下三路進行了最有效的攔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