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上清宮遺址後續考古發掘將有新動作

大上清宮遺址後續考古發掘將有新動作

原標題:大上清宮遺址後續考古發掘將有新動作


經過近4年的艱苦發掘和4個月的激烈角逐,2018年4月10日,鷹潭大上清宮道教遺址成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為江西省繼海昏侯墓之後又一考古重大收穫。5月24日,在江西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新聞發布會上,江西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池紅表示,「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僅僅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後續的發掘和保護任務將更加繁重。」


江西省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新聞發布會


繼續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大上清宮遺址佔地面積約30餘萬平方米,現已揭露上清宮區域中軸線以東5000平方米範圍,從考古角度講,揭露一側基本完成考古需求,但從遺址展示來看,局部揭露難以直觀反映遺址布局結構,同時,對於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的主體建築,考古隊僅揭露了其中一宮的部分,對於整個上清宮而言,展示區域還是不足。因此,繼續有重點選擇發掘區域進行考古發掘是有必要的。由於考古發掘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因此,還要對前一階段的考古成果進行整理轉化,形成簡報或發掘報告。


加大遺址宣傳力度

從目前國內一些知名遺址成功案例來看,如成都的金沙遺址、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無不體現了宣傳先行的重要性。因此,對於活態的大上清宮遺址能否成功打造考古遺址公園,宣傳工作至關重要。


宣傳工作省文化廳初步擬定以下幾種方式進行:一是組織專家論壇形式,不斷獲取學術界的關注與支持;二是媒體宣傳,通過拍攝遺址紀錄片、人物專訪、新聞報道等內容在媒體進行宣傳;三是以大上清宮為素材,創作小說、電視劇、電影、歌舞劇等,增強普通民眾的認知度。


啟動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


該項工作是遺址後續項目工程的基礎,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遺址才能更好地進行保護規劃的編製,特別是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申報。


深入開展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目前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項目資金已經獲得國家文物局意向性審批。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和要求,省文化廳將儘快對遺址本體保護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確保遺址得到全面有效保護。


進一步做好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轉化


為保護利用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省文化廳將抓緊組織編製《遺址周邊環境整治規劃》《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等,全面合理系統地推進大上清宮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江西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池紅

大上清宮遺址自2014年6月被發現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鷹潭市文廣新局立即組成聯合考古隊入駐現場,在4年的工作中,考古隊在考古調查、考古勘探、考古發掘及保護利用等方面全面開展工作。


2014年6月至8月,2017年9月至10月,考古隊先後開展了兩次考古調查。一是摸清了大上清宮區域內遺迹及遺物分布情況;二是調查了以大上清宮為中心的30平方公里的範圍。兩次調查發現各時期與道教有關聯的遺存、墓葬、窯址、崖洞等29處,證明大上清宮的發展過程不但自身強大有力,而且具有廣泛深厚的文化土壤。


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考古隊對遺址開展了大規模考古勘探工作,發現大上清宮遺址不但有明確的宮觀分區,還有嚴密的內外院牆,總佔地面積達30萬平方米。如此恢宏規模,凸顯了大上清宮遺址在中國道教非同尋常的地位。


2014年8月,田野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共揭露面積約5000平方米,清理出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提點司、崇元院等20多處遺迹點,出土了大量紋飾精美的建築構件、生活器具及兩塊御賜碑刻。這些遺迹、遺物和遺址內豐富的地層關係,不僅反映了遺址宋元明清連續不斷的傳承過程,也印證了文獻記載的大上清宮在北宋時期遷到今天遺址所在地的史實,更為中國道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歷史見證。

隨著考古工作逐漸深入,揭露遺迹面積不斷擴大,省文化廳加大了文物保護力度,安裝鐵圍欄,懸掛警示標語,並在遺址內鋪設游步道,對遺址地面、遺迹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針對遺址本體保護的問題,還專門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編製了《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設計方案》。該工程項目得到國家文物局高度關注,並要求將大上清宮遺址的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打造成文物保護精品。


在發掘和保護的關鍵節點上,2017年9月7日,省文化廳和鷹潭市委、市政府及時召開了遺址發掘保護利用推進會,統一協調解決省市各有關單位對發掘用地、文物調查、保護規劃、人員調度等事宜。之後,多次邀請國內考古、建築、宗教和文保領域專家,舉辦專家論證會及研討會,對遺址的考古價值、歷史地位等給予研判;組織各級媒體實地採訪,規範宣傳。在衝擊十大發現過程中,省文化廳還精心製作宣傳視頻,反覆打磨彙報展示文本,這些活動和舉措有力保證了考古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


正是由於組織協調有力,謀劃得當,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收穫,並一舉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榮譽。


在4月10日十大發現評選終評會上,專家們認為,大上清宮不僅是道教正一派祖庭,還是宋、元、明、清全國道教系統最高管理機構;它代表了同時期道教宮觀建築的最高藝術水平,體現了皇家建築等級的特點。它是迄今我國發掘的規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等級最高、時代序列較清晰、揭示遺迹最豐富的道教宮觀建築遺址。考古工作進一步理清了中國道教發展史的脈絡,填補了我國大規模宗教考古研究的空白,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對推動文化和旅遊的融合,構建和諧社會將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其社會價值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日益顯露。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


關於大上清宮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重要意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從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1.大上清宮遺址考古價值得到認同


作為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起到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來連續四年的發掘,發現的數十處相當完整的重要遺存,重現了大上清宮昔日的恢弘場面;出土的豐富文物,特別是高規格的建築構件,彰顯了大上清宮曾經擁有的非凡等級;而考古揭示的大上清宮歷經宋、元、明、清連續不斷地層關係,反映了大上清宮自宋代以來逐漸走向輝煌的軌跡和傳承過程。這些價值是獲得十大發現的基礎。專家們的認同,既是對遺址價值的認同,也是對科學考古的認同。


2.龍虎山世界遺產地獲得了良好的文化滋養


鷹潭龍虎山為我國重要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除了優美的地質奇觀外,2000多年前古代越人崖墓葬俗也是龍虎山地區的文化奇蹟。大上清宮遺址考古以及考古調查發現的大量的與道教有關的遺存,揭示了龍虎山地區悠久、厚重的道教文化積澱,是龍虎山重要歷史和文化資源有力拓展。這是龍虎山道教的文脈所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對考古成果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對遺產地人文歷史價值的提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3.為遺址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礎


考古與保護利用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充滿歷史價值的考古點一定會展示利用提供豐富的空間,一個成功的展示利用方案手段也會為考古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把十大發現帶來的考古熱度轉化成經久不衰的文化效應,把現有的自然、文化資源和新發現的考古成果有機結合,讓文化與旅遊合理利用,既是各級文化部門遇到的難得歷史機遇,也是各級政府需要面對的新的課題。我們也對這個課題充滿期待。


徐長青表示,關於後續的發掘保護和利用計劃,一是發掘,要解決學術問題,二是保護,要保護遺產,還要為遺址的利用服務。遺址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學術問題。比如大上清宮早期道教問題,比如輝煌時期兩宮十二殿二十四別院的分布情況、功能區分等。文物考古研究院要圍繞這些開展針對性的工作,並及時完成學術報告的編寫,還要為遺址申報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好準備。


徐長青說,發掘以來,文物考古研究院十分重視遺址的本體保護工作,地方政府為遺址保護做出了巨大努力。今天我們看到的如此完美的大上清宮遺址,成果來之不易,過程非常艱辛。隨著發掘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遺址的保護規劃也將開始編製,相關的利用方案也會很快實施。不久的將來,大上清宮遺址一定會以其獨特的方式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其歷史價值,做出其歷史貢獻。


(圖文轉自:中國日報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新書介紹】聚落與歷史重建——秘魯維魯河谷的史前聚落形態
"千年陳釀"如何鑒別?陝西用科技助力考古研究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