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智若愚,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處世的方略

大智若愚,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處世的方略

大智若愚才是大丈夫

中國古代道家和儒家都主張「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大智若愚,從某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呂端,這個人學士出身,很有學問。雖然經歷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戰亂,吃了不少苦頭,但仍是滿身讀書人的獃氣,似乎是個十足的糊塗宰相。所以,有人認為呂端就是一個糊塗宰相,可宋太宗卻偏偏不這麼想,他認為呂端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決意任命他為宰相。

後來,在趙光義病重期間,宣政使王繼恩害怕太子趙恆英明,做了皇帝以後會對他們這一黨不利,於是串通了參知政事的李昌齡、都指揮使李繼熏等,密謀想要廢掉太子,改立楚王為太子。

這時候,呂端來到宮中看望趙光義,太宗已經快不行了,呂端卻發現太子不在旁邊,就懷疑事情有變,其中很可能有鬼,便在手板上寫了「大漸」二字,讓心腹拿著趕快去催太子儘快到趙光義身邊來。這個「漸」字的意思就是告訴太子皇帝已經病危了,趕緊入宮侍候。等到趙光義死後,皇后讓王繼恩宣召呂端,商議立誰為皇帝。呂端聽後知道事情不妙,裡面肯定有問題,他就讓王繼恩到書房去拿太宗臨終前賜給他的親筆遺詔。王繼恩不知是呂端使的計,一進書房便被呂端鎖在房中。這時,呂端便飛快來到宮中。

這時候皇后說:「現在皇上去世了,長子繼位才是合情合理的,現在該怎麼辦?」意思很明顯,想立長子趙元佑。呂端立即反駁道:「先帝既立太子,就是不想讓元佑繼承王位,現在先帝剛剛駕崩,我們怎麼就可以立即更改聖命呢?」皇后聽了無話可說,也就只能認了。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呂端仍不放心,他要眼見為實。太子即位時,呂端在殿下站著不拜,請求把帘子掛起來,自己上殿看清楚,認出是原先的太子,然後才走下台階,率領大臣們高呼萬歲。

事先能明察陰謀,有所防範;事中能果斷決策,出奇策擊破奸主;事後又能眼見為實,不被現象迷惑,不僅明智,呂端實在是功夫老到。在皇位繼承的關鍵問題上,呂端的「小事糊塗,大事精明」體現得淋漓盡致。

激濁揚清,容可容之事。小事愚,大事明。愚,不是自我欺騙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塗,而是容可容之事,進而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才會有一個智慧的人生;明,是在原則性問題上絕不姑息養奸,這就是大智若愚。這是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人生的大謀略。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較勁,太認真。特別涉及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時,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我們的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難得糊塗」。

大智若愚的愚並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虛懷若谷,寬厚敦和,不露鋒芒,甚至有點木訥。大智若愚,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處世的方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的亂世:寄人籬下!
為什麼喜歡洛陽的皇帝,很多是奇葩?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