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就是道場,修心就是修行

生活就是道場,修心就是修行

GIF

常居村落都城邑,成熟有情勤菩提,

不求羅漢獨覺地,此謂佛子之寂靜。

GIF

本期嘉賓:普覺禪師

主持人:Darren

主持人: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那達傾聽。最近有一位廣東的聽眾朋友,向禪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位朋友應該是一位紅塵中的修行者,她的問題是這樣的:

「當學佛、工作與生活都覺得累時,該怎麼辦?學佛上面,我趕不上大家。工作方面,有太多事情要去做。生活方面,有很多不想面對的人和事。」

考慮到也有許多朋友具有和她類似的困惑,禪師今天特意針對這個提問作答覆。

簡略答覆

禪師:實際上,學佛的目的是為了從夢中醒來,不是為了和大家比較。我們人類很多的一些痛苦,是因為旁邊的人給我們傳遞一種錯誤的信息而導致的。人類是一個社會動物,這個社會大多數的人怎麼講,然後我們呢,就在這個大的染缸裡面隨著這些人而轉。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主張。

要想從夢中醒來,最關鍵的因緣就是得到上師的加持。而上師的境界歸納起來,無非就是「智」和「悲」兩個字。要得到加持,需要在這兩方面和上師相應。

因為我們智慧不夠,所以沒有發現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件事都是我們學習和修行的機會,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因為我們悲心不夠,所以沒有發現生活和工作中每一個眾生的心都需要我們維護,每一個眾生的苦樂都和我們有直接的關係。

主持人:在目前這個時代,很多朋友都是在紅塵當中修行,他們既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還要努力完成修行的任務,真是很不容易!禪師可不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呢?

兩點忠告

禪師:好啊。對於很多修行人來講,法王如意寶的遺教都很熟悉:「莫舍己道,勿擾他心。」這個教言已經把佛法的精華涵攝無餘。如果我們不舍己道、不擾他心,結果會一切圓滿;如果我們捨棄了自己的道、擾亂了眾生的心,結果對自他都不利。

主持人:嗯,「莫舍己道,勿擾他心。」

禪師:「莫舍己道」,自己的道是什麼呢?如果以竅訣的方式歸納,唯一就是上師的教言。

莫舍己道= 銘記上師的教言、奉行上師的教言

勿擾他心= 愛護眾生

在修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點。這也是我想送給大家的兩個忠告:

第一點:銘記上師的教言、奉行上師的教言

第二點:愛護眾生

實際上,假如你把自己的上師看作佛陀,那麼,所謂的「銘記上師的教言、奉行上師的教言」,意思也就是:完全信受佛的智慧、完全依照佛的指示來行事。這是「智」的方面。而「愛護眾生」是大悲菩提心方面的,是「悲」的方面。

因此,這兩個忠告、以及法王的遺教,都可以歸攝在「智」、「悲」兩個字當中。

如果按照剛才的兩個忠告來做,你會發現生活和工作中處處都是修行的機會,你的修行時間一下子多出來好多。

主持人:這個具體怎麼理解呢?

如何運用

禪師:修行其實就是修心,修心其實就是修每一個念頭。

在生活和工作中,處理每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產生很多次念頭,每一次作抉擇的時候,如果能憶念上師的教言,然後按照上師的指示去做,這就變成了修行。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在跟每一個人接觸的時候,我們也會產生很多次念頭,每一次作抉擇的時候,如果能以利他心攝持,盡量地愛護眾生,這就變成了修行。

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每一次察覺到自己的念頭,我們都要問自己: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分別念還是上師的指示?如果是上師的指示,那就毫不猶豫地去做。如果是自己的分別念,那就要問自己:我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分別念呢,還是選擇相信上師的智慧?如果能放下自己的分別念,聽從上師的指示,這就是一次很好的修行。

在面對眾生的時候,每一次察覺到自己的念頭,我們都要問自己:我這樣做的發心是利他的心還是維護自己的心?如果是利他的發心,那就毫不猶豫地去做。如果是維護自己的心,那就要問自己:我是選擇利他的發心呢,還是選擇自私自利的發心?如果能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以利他的發心去對待眾生,這就是一次很好的修行。

主持人:我明白了。那這樣看來,修行的機會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功德利益

禪師:不僅如此,而且這樣修行具有很大的功德和意義。《阿瓊堪布密傳》當中講到:「宣講、聽聞三世諸佛一切金剛語之功德,不如銘記一句上師的教言」。可見,銘記上師的教言超過其他的聞思。

而在《心性休息》當中講到:「佛說剎那念上師,勝過劫修生次第」。可見,憶念上師的教言超過其他的修行。

在《大圓滿前行》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百分之百依教奉行,從而使障礙得以清凈,在相續中生起證悟。所有的修法當中再也沒有超過遵照上師言教行持的修法了,可見依教奉行的功德利益有多麼廣大!

至於第二個忠告「愛護眾生」,對於生起真實的菩提心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真實的菩提心,不要說密宗境界,就連大乘修行也遙不可及。若能長期串習,自己的心會慢慢改變,久而久之,所生的念頭就會以利他為主。雖然不敢說一剎那也沒有自私自利,但一天當中,你的利他心會越來越多。

解脫之道

主持人:在節目開始之前啊,禪師跟節目組交流的時候提到了一首歌,這首歌叫《旅行》。禪師說,聽到這首歌,他會自然聯想到紅塵中的修行者。下面就讓我們來聽一聽禪師是怎麼理解的。

禪師

輪迴旅程:

我們先看歌詞的後半部分,它描述了輪迴的旅程:

誰畫出這天地,又畫下我和你,讓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 ——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它的答案就在《心性休息》的頌詞當中:「業作一切如畫家」。

「誰讓我們哭泣,又給我們驚喜,讓我們就這樣相愛相遇?」 ——悲傷、歡喜、快樂、痛苦……這就是輪迴的本性。一位大德說過:「如果我們能夠從高處俯視我們每一世的人生,正如阿羅漢們能夠做到的那樣,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曾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快樂、悲傷,曾有那麼多人渴望得到你的愛,你也曾渴望得到那麼多人的愛。你們為愛瘋狂,爭吵,甚至自殺。這就是我們如何在玩輪迴的遊戲。

總是要說再見,相聚又分離,總是走在漫長的路上」 ——相遇的快樂之後,是離別的不舍。離開時總要狠狠告別,多看對方一眼,因為這一眼,可能是最後一眼。旅行時,我們會在一個地方告別一些人,然後在另一個地方相遇另一些人。輪迴的旅行不也是這樣嗎?

修行方法:

接下來我們看第一段歌詞,它為紅塵中的修行者指明了修行的方法:

陣陣晚風吹動著松濤,吹響這風鈴聲如天籟,站在這城市的寂靜處,讓一切喧囂走遠」 ——這段話的重點在於「城市的寂靜處」,這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在紅塵中修行。

城市的寂靜處在哪裡呢?其實就在自己的心裡。如果我們憶念上師的教言、憶念利益眾生,我們的心就會處在一種寂靜的狀態。雖然城市裡的人越來越多,不過關心內心、關心自己內在的安靜的人越來越少。

《般若攝頌》當中講:「常居村落都城邑,成熟有情勤菩提,不求羅漢獨覺地,此謂佛子之寂靜。」居住在喧囂的紅塵,不希求自我解脫,心裡一直想著利益眾生,這是菩薩的寂靜。《般若攝頌》還講到:「此外雖勤享色聲,香與味觸五欲妙,離小乘喜菩提心,當知勇士恆入定。」這裡強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不離菩提心的菩薩恆時入定。在密法當中,沒有很多的剋制的情況下,你可以過一個非常幸福的生活,同時你也可以保持清醒。作為在家人,可能不需要放棄一些慾望,但是認識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煩惱的時候,不捨棄自己的家人、不捨棄自己所有的世間瑣事,你可以有解脫的機會。

解脫之道:

下面我們看第二段歌詞,前兩句描述了解脫的美好:

只有青山藏在白雲間,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澗」 ——如詩如畫的遠方、自由自在的生活……這其實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當中的「詩和遠方的田野」。

後兩句指明了一條最方便的解脫之道:

「看那晚霞盛開在天邊,有一群向西歸鳥」 ——這是在憶念西方極樂凈土。解脫之道雖然不計其數,但最方便的就是往生西方。

主持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歷練心靈、感悟人生的契機。意猶未盡當中不得不跟大家說再見了!真心地感謝每一位聽眾朋友!與你相遇好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達live 的精彩文章:

八卦下「人工智慧」

TAG:那達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