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窮途末路,為何會拒絕李自成提的三個要求

崇禎窮途末路,為何會拒絕李自成提的三個要求

原標題:崇禎窮途末路,為何會拒絕李自成提的三個要求?只因這一性格缺陷

明朝後期由於內閣的腐敗和崇禎的優柔寡斷等等一些原因,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許多農民擁兵起義,外又有後金虎視眈眈。而當時清兵的勢力並不強大,完全不可能就那麼輕易的將明朝擊倒。而當時的李自成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要去推翻明朝,甚至在攻城前他還與崇禎進行協商,但是不幸的是崇禎拒絕了他的三個條件。

其實李自成也說不上協商,因為當時李自成第一底氣不足、第二他也沒有攻城之意。而且照當時的形勢來看他和崇禎提出的三個條件也算不上過分。

第一』:劃地封王,就是要崇禎將西北地區劃分給他,成為自己的封地可以世代沿襲,就是劃地為王。李自成的軍隊中絕大多數是由農民和各地的流民組成,當初李自成在招兵買馬的時候打著就是以農民為主的旗號,而這些人他們之所以會起兵造反,大部分都是因為明朝末期的高額賦稅,和社會的尖銳矛盾。所以如果他們能夠得到較好的處理有穩定的收入,自己的家園,誰會願意去打打殺殺呢?

第二個就是要餉銀百萬兩,李自成的理由是因為自己軍隊人數眾多,而且還有很多投奔的流民需要。當時李自成的軍隊有上百萬的人,有那麼多張口要吃飯,那麼多人要養。

三聽調不聽宣,並且李自成還表示,如果崇禎答應了他的上面兩個條件他還可以率領部隊協助朝廷平息內亂,剿滅其他的地方割據勢力,甚至可以去鎮壓賊寇。

在一般的朝代看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當時明朝當時的情況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可以說當時答應李自成的這些要求應該是對明朝最有利的一個做法。但是當時崇禎因為猶豫不定,並且自己也不想背上一個分裂國家,向土匪低頭的罵名,所以他就跑去問內閣大臣的意見。但是這些大臣們又有什麼自己的想法呢?

也僅僅只是不想讓自己背上一個賣國辱權的罵名而已,所以他們並沒有給崇禎什麼明確的回答。而最後崇禎皇帝給李自成的回復是:「朕即定,另有旨」,李自成看到崇禎的態度這麼飄忽不定,他自然也就不樂意了,於是就只好繼續作戰了。而這時明朝面對李自成的猛攻,優容寡斷的崇禎皇帝,無計可施只得上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皇帝留下了一把刀,村民守護三百多年,現在想要上交給國家
為什麼明朝搞不定李自成,但是清朝卻搞定了太平天國?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