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與探索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與探索

摘要:從理念引領、政策保障、評估導向、示範推動等方面系統總結了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舉措;從優化教育和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新模式、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反映了北京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為全面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高職;產教融合;經驗

2017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將產教融合發展作為教育改革國家制度全面提升的重要戰略。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兩類教育的雙重屬性,從發展之初,就確立了「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系列做法。總結分析、分享經驗,對積極促進國家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教育發展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概念內涵的解析

我國教育產教融合發展進程中,由於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環境不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同,關注重點內容不同,不同時期政府文件使用的相關名詞概念也有所不同。例如:「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合作/產學研合作」以及「產教融合」等,加深理解概念之間的關係、內涵,有助於準確把握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有關精神。

「工學結合」是以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半工半讀為基本特點的一種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政府相關文件表述主要將工學結合視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內涵在高職示範校建設相關文件中有具體體現。「產學合作」(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內涵更為寬泛,是產業/企業與學校/研究機構合作,實現協同發展。「產教融合」則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廣範圍,實現產業與教育的共同發展。有觀點認為,「產教融合」是「工學結合」和「產學合作」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的「一體化」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

1.理念引領,確立「產學研結合」辦學指導思想

第一,明確「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2002年10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教育部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漢、江蘇無錫先後召開了三次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全面、系統地總結了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教育經驗。高等職業教育確立了「『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的指導思想,明確了「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和規律,「產學研結合」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戰線領導者、管理者、廣大師生員工的普遍共識。

第二,明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改革方向。2010年,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

2.政策保障,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發展系列文件

2006年,教育部出台《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重要意見。2011年,教育部制定《教育部關於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行業指導作用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明確「行業是建設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力量」「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離不開行業的指導」,並提出了15條意見和措施,促進行業對職業教育的指導作用,促進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行業企業融合發展。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從立法層面保障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辦學模式的全面落實。

3.評估導向,將「產學研結合」作為評估重要指標

2004年,教育部啟動首輪「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將「產學研結合」作為重要評估指標。將「高職院校辦學過程要體現產學結合理念、機制和途徑,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實習組織及科技成果轉化、面向社會開展培訓等方面有實效」作為評估基本標準。在評估優秀標準中,更強調了產學結合的深度與廣度,提出要形成以社會需要為方向、行業企業為主導的校企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校企雙方合作完成辦學全過程,並取得顯著成效。2008年,第二輪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評估,更將產學合作理念滲透到評估的全過程,從辦學定位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出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應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重視與區域社會及產業的合作育人;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設置課程體系和選擇教學內容;能有效設計「教、學、做」為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實踐性課程主要由企業、行業技術技能骨幹擔任的校外兼職教師講授為主,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實訓教材;實踐教學,強調頂崗實習覆蓋率,頂崗實習時間原則上不少於半年;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核心環節,納入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中,理論教學應與實訓、實習密切聯繫,實踐類課程課時佔總教學時間的50%以上;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方案設計;行業、企業參與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畢業生獲取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等具體要求。實現以評估促產學合作發展的目的。

4.示範推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示範校建設的重要內容

2006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啟動「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選擇辦學定位準確、產學結合緊密、改革成績突出、制度環境良好、輻射能力較強的高等職業院校進行重點支持,帶動全國高職院校辦出特色,提高水平。產學結合是示範校建設的主要內容,特別在重點專業建設中,積極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體系構建。2010年,高職骨幹校建設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地位,將校企合作作為深化高職改革的突破口和主要途徑,全面深入推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通過校企合作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北京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實踐探索

多年來,北京高職院校積極探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發展,實現高職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實施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創新訂單班模式、現代學徒制模式,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制定校企合作暫行辦法、建立行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業企業參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產學合作理事會,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和運行常態機制。

1.專業對接產業,統籌優化教育和產業結構協調發展

第一, 實現專業布局與產業布局同步規劃。開展專業與產業契合度調研,適應北京產業發展,確立「五個一批」專業建設標準,實現專業建設發展與《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同步規劃。開展北京高職教育與產業結構契合度調研,對12個北京市重點發展的產業、緊缺人才的專業及3個區域的產業結構、人才需求開展深入調研、分析、預測,進行頂層設計,確立發展目標、任務;確立「五個一批」專業建設標準,明確要針對限制和禁止發展產業,撤併一批面向低端產業的專業;針對調整轉型產業,改造升級一批傳統優勢專業;針對高精尖產業,優先發展一批新興專業;針對城市管理、社會建設需求,重點加強一批緊缺人才專業建設;針對疏解轉移產業,與產業承接地合作辦好一批品牌專業。

第二,實施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011年,北京市啟動「北京市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制定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以服務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端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主線,提出做強高技術和現代製造業類專業,做大服務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類專業、做優都市型現代農業類專業、做精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專業,提升北京高職教育支撐「北京創造」「北京服務」的能力。項目覆蓋到北京市17所公辦高職院校的34個專業,圍繞產學合作機制創新、探索系統培養、強化實踐育人、轉變培養方式、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實施第三方評價等內容開展系統建設。

2.推進集團化辦學,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新模式

集團化辦學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實現形式。通過集團化辦學調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等各方積極性。2009年,教育部制定《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入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加強區域合作和城鄉合作,實現學校、企業、行業和區域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北京市從2010年開始,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北京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間的深度合作和資源共享,北京市設立專項經費持續支持職教集團建設,探索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受益,職前教育、職後教育相銜接,產學研有效互動,產業鏈、教育鏈有機融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通過集團化辦學加強行業指導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依託職教集團優勢,優化教師業務培訓、企業員工業務技能培訓、教師企業實踐、學生頂崗實習、教師產學研合作等基地建設。目前,北京市已組建10家職教集團(其中9家集團由高職院校牽頭),成員涵蓋學校(普通高校、中高職學校)、政府、行業協會、各類企業、科研院所、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等社會組織以及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多主體,建立完善了職業教育機構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機制(見表1)。

3.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創新訂單班模式、現代學徒制模式、引企入校模式等多類型、多形式人才培養。

第一,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針對企業人才需求,不斷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積極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北京先後有7所高職院校被教育部遴選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開展校企合作育人(見表2)。

第二,深化訂單班模式改革。北京高職院校積極深化產學合作,大力開展訂單培養,訂單培養發展較快,不僅訂單數量增加,而且訂單培養在吸引優秀生源、提高就業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於訂單培養,一些院校從招生開始,增加了校企合作面試環節,實現從招生、培養到就業,企業的全程參與。一些院校的訂單培養班在發展和競爭中優勢明顯,「訂單培養」已經成為北京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訂單培養實現校企人才培養深度合作,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優勢明顯。

4.完善機構保障,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和運行常態機制

第一,制定《北京市交通行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暫行辦法》。為深化行業職業教育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促進校產協調發展,培養適應首都交通事業發展的職業人才,2011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聯合制定《北京市交通行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這是國內首個由政府和行業牽頭制定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鼓勵支持校企在需求分析、教學改革、師資培養、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督導評估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促進北京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行有益嘗試,奠定製度基礎。教育部辦公廳將此《暫行辦法》轉發到全國學習借鑒,推動各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

第二,建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業組織最了解本行業領域的技術前沿、內在運作規律、人才需求等情況,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強化行業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指導作用,2012年,教育部對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重組,將原高職教指委的職能調整到相關的行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重組後的53個行指委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除國際組織外的所有門類。各行指委受教育部委託,由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牽頭組建和管理,對相關行業(專業)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諮詢、指導和服務,各行指委也是指導本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專家組織。北京市積極落實《教育部關於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 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調整優化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機構,完善工作機制。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分類指導行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推動行業部門和行業組織在預測人才需求、指導專業建設、促進校企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建立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產學合作理事會。北京市教委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強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要產學結合,各專業都要成立由學校專家與行業企業的技術、管理專家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確定培養目標與服務面向」。北京各高職院校基本建立了有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專業指導委員會由高職院校各專業人員和相關行業、企業人員共同組成。主要職能是參與本專業的需求預測、設置論證、職業分析、教學計劃制定、課程設置以及實習實訓基地落實等教學管理。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促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普遍做法。

同時,建立學校產學合作理事會,通過聘請行業、企業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以理事的形式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對學校工作提供諮詢、建議;溝通學校與企業的聯繫,做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搭橋人。產學合作教育委員會(或稱校企合作委員會)由合作教育各方代表(企業主管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學校主管領導和教師)組成,是合作教育的組織、協調、聯絡機構,實施對合作教育項目的全面管理。(作者:孫毅穎,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EB/OL].(2017-12-19)[2018-04-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EB/OL].(2018-01-11)[2018-03-20].https://www.tech.net.cn/web/rcpy/articleview_sf.aspx?id=265.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馬雲鄉村教育計劃」申報截止,2個月共有3853人申報
教師職業性別失衡將進一步加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