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過了多少個生日,不代表你有多大

你過了多少個生日,不代表你有多大

「你今年多大了?」

很多人反感這個問題,誰都想要年年18,但時間它不等人。

在現代社會,許多我們印象中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似乎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現在的年輕人老得越來越快了?

可是,我們又時常在媒體報道中看到一些「凍齡女神」。

49歲的許晴,活得跟個20多歲的小姑娘一樣。

47歲的俞飛鴻,成熟睿智,歲月似乎沒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1939年生的陳愛蓮,年近80依然身輕如燕,挑戰林黛玉一角。

她們老嗎?

至少從身份證上的「官方年齡」來看,她們都不年輕了。但是她們的精神狀態,秒殺了一眾死肥宅。

有些人年紀很小,身體卻老了;有些人年紀很大了,身體卻很年輕。

這說明,身份證上所反應的年齡,已經無法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身體狀況。所以,現代人引進了一個新的概念:

生物年齡

前兩天,微博上有個流傳一個視頻:

參與測試的是一男一女兩個年青人,屈爾萊30歲,從15歲開始抽煙、喝酒、泡夜店,還磕葯。但是在3年前,他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每天堅持健康的飲食,還常去健身。

凱爾西27歲,她跟屈爾萊一樣,生活非常放縱,不同的是她一直沒改。

測試並不複雜,每人抽一點血,剩下的交給醫生就可以了。

結果出來後,有人歡喜有人憂。屈爾萊的生物年齡30.6歲,而凱爾西的生物年齡是38.2歲!

屈爾萊雖然過去有十幾年的生活很混亂,但他懸崖勒馬,用三年時間把自己的生物年齡給掰回來了;而沒有做任何改變的凱爾西則一路向前,生物年齡趕超了十年。

我們通常所說的「年齡」,是以時間為尺度計算的,一年為一歲。而「生物年齡」,反應的是我們身體組織、循環系統和器官的成熟和衰老程度。

生物年齡比起實際年齡,更準確地反應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所以,真正決定你有多大的,決定不是你過了多少個生日,而是你的生物年齡。

判斷生物年齡有多大,遺傳專家們主要看的是遺傳密碼,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

端粒的作用是防止它所在的染色體自行溶解,或與周圍的染色體融合,它影響著細胞存活的時間,決定細胞什麼時候狗帶。

一個人身上染色體端粒越短,他就越容易早逝。科學研究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保持端粒的長度。

決定生物年齡的還有其他因素,但殊途同歸,你越呵護自己的身體,你衰老得越慢;那些仗著自己年紀小就拚命折騰的人,很容易未老先衰。

可是年少輕狂,加上又有資本,誰年輕的時候不「作」一下?

波叔不是想讓你小小年紀就窩在家裡,跟個老人家似的每天談養生。你可以狂,但是要有個度。

如果你像屈爾萊一樣,曾恣意摧殘自己,那麼也該像他一樣,及時補救。

當然,影響生物年齡的不僅僅是身體狀況,還有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比年齡的增加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腐朽。

腐朽的表現,波叔總結了三個:

1.失去好奇心

有些人活了幾十年,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他便認為自己吃的鹽比小輩們吃的飯還多。他們守著自己半輩子的見識,以為看遍了全世界,什麼也激不起他們的好奇心。

沒有好奇心,便沒有前進的動力。

2.停止學習

安於現狀,認為自己知道的足夠多了,足夠支撐自己到入土的那一天,偶爾還能對後輩吹吹牛,不用學了。或者,有人覺得自己上了年紀,不適合學習新東西,怕麻煩。

人一旦停止學習,跟死了有什麼區別?

3.排斥新事物

有些人不願學習也罷了,他還排斥一切新事物。你介紹他去看場電影,他說不如在家煲抗日神劇;你跟他講二次元、cosplay,他說人家腦子有毛病;你跟他談電競,他說你不務正業。

思想老化的人最怕新事物,而新事物卻無所畏懼。

忘記你的年齡吧,它既不能決定你生命的長短,也不能規定你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

聰明的小菠菜,想要把自己的生物年齡調小一點,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最後,不要再問女孩子多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問的是個奶奶還是蘿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頭號硬漢50歲晉陞奶爸,他就是這樣淪陷的……
這位36歲才願意結婚的女人,不簡單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