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咖啡這門大生意

咖啡這門大生意

滴滴香濃,意猶未盡!

味道好極了。

職場人的咖啡

中國人對咖啡的普及理解,要從「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這句廣告開始。

彼時,中國剛剛打開國門,中國人心目中的咖啡,在當時約等於速溶咖啡,第一批洋品牌通過大量廣告,完成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初期啟蒙教育,當然也獲得了足夠豐厚的回報。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主打商務場景的星巴克、Costa,浪漫約會的漫咖啡等歐美日韓為主的品牌入局,大眾對咖啡的消費從咖啡本身衍生至別的屬性。

中國咖啡市場處於發展中程,一些全新的模式正在出現

消費需求多元化帶動了咖啡市場整體規模。據權威機構報告,中國咖啡市場年均增長率達到20%。2015年中國的咖啡消費需求為700億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0000億。

相較於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750杯、美國人均年消費咖啡400杯,茶文化盛行的日韓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量逾300杯,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不過5杯。如果中國人均咖啡年消費量,提升至日韓國家的十分之一,中國整體咖啡市場規模就能放大6倍,基數低成為咖啡市場高增長重要原因。

因此,作為少有的大體量增量市場,咖啡這門生意引得人人都想從中獲得一杯羹,商業模式逐漸多元化,分化出線下和線上流派。

其中線下流派以星巴克為代表,其提供家、辦公室以外的「第三場景」,門店成為整個場景的核心,所有消費者和資源圍繞門店轉動,特有的選址策略為星巴克迅速擴張佔領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這種模式最為經典之作,就是佔地2700平米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其選址於日均100萬客流量的南京路,並把專業咖啡烘焙流水線搬進店堂內,消費者可以直觀了解咖啡烘焙、生產及煮制的全過程,線下「沉浸式咖啡體驗」做到極致。

作為線下流派集大成者,星巴克的中國門店已覆蓋130個城市,擁有逾3000家門店,所佔中國連鎖咖啡飲料品牌市場份額達51%,上島、Costa等品牌緊隨其後。

而隨著消費需求多元化,線下門店模式無法覆蓋所有需求場景,以連咖啡、瑞幸為代表的線上流派應運而生。線上流派弱化門店屬性,重構「人」、「物」和「場景」,一切資源圍繞人展開——用戶通過APP或微信在線選購,系統自動匹配附近「咖啡店」,消費者通過第三方配送平台配送,或者到店進行消費。

線上模式實現從「人找咖啡」過渡到「咖啡找人」,即使店面處於A級路段的C級店址,也能通過結合互聯網技術,以場景化消費加社交化傳播的方式,觸達目標消費群體。

對比兩種模式來看,純線下模式通過重資產投入,保證消費者體驗樂趣;而線上模式豐富了咖啡消費場景,但考驗運營能力,流量獲取的成本決定了發展的可持續性。

資本入局押注品類「獨角獸」 咖啡成2018生活消費風口

資本運營是商業模式實現的重要途徑之一。面對中國咖啡市場巨大增長空間,以及咖啡行業不斷更新的創新模式、商業模式,資本方大舉入局押注具有「獨角獸」潛力的品類冠軍。

在2018年的春天,咖啡同茶飲一齊因消費頻次高、定價空間大以及需求更為剛性,成為生活消費的新風口。截止4月底已有家咖啡品牌獲得融資,業態模式涵蓋外送、無人零售、移動零售等創新形式。

其中以外送為主的連咖啡和瑞幸咖啡成為關注焦點,分獲B+輪和天使輪億計融資。他們所滿足的消費場景正是對傳統線下模式的補充,滿足傳統模式無法觸及的需求,這也是外送式咖啡品類的價值體現。

在市場發展熱潮之下,玩家湧入資本熱捧,行業不乏報道性文章,解讀行業發展現狀和產業趨勢,而宏觀分析角度會抹掉豐富的細節,我想站在更近更微觀的角度,解讀行業內活躍玩家的模式。

而作為最早投入咖啡外送品類之一的品牌,連咖啡的運營數據可謂漂亮,從第三方代購轉到自有品牌外送,解讀它也能更為全面地去理解「外送咖啡」新物種的演進。

因此在體驗分析和採訪內部人士後,我整理出有關連咖啡經營模式的第一手報道,以下一一做乾貨分享。

連咖啡擴張的背後:輕資產運營理念貫穿始終

連咖啡於2014年便承接星巴克、Costa的代購業務,與此期間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據。

在前期拓展的數據模型下,連咖啡於2015年全心做自有品牌coffeebox,並以咖啡站的形式聚焦外送業務。

2017年第四季度,連咖啡實現規模化盈利,雙12返場活動單日銷量近40萬,相當1000家星巴克門店單日銷量總和。

2018年獲得B+輪融資後,連咖啡也開始擴張步伐——主攻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全年計劃新拓展500家咖啡站。

在大舉擴張的背後,連咖啡貫穿始終的是輕資產運營策略,例如在連咖啡人員配置中,分負線上和線下的人員數近乎各佔一半。在咖啡站的人力、設備配置上,連咖啡也極盡靈活性,咖啡師的配備數量可能隨時根據店內的銷量的高低進行變動,兼職咖啡師可以靈活增減,來平衡客單高峰期的壓力,極大提升人員流動的靈活性。

社會化傳播下的新社交,用有趣的玩法降低獲客成本

與瑞幸咖啡自有APP不同,連咖啡(coffee box)深度植入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APP優勢是自有的數據價值,而小程序可以直接帶來流量價值。連咖啡依託線上社交場景,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玩法引發裂傳播。

這一點也在連咖啡的社會化傳播案例中得見:

2016年連咖啡推出「咖啡福袋」,能累積「0.01~0.1杯」咖啡疊加到咖啡庫中,積滿1杯虛擬咖啡便可兌換成等量咖啡實物,在外賣紅包的基礎上豐富了玩法。

2017年接入美團、餓了么等其他配送團隊,雙11雙十一單周銷量破100萬杯。

2018年4月小程序「連咖啡」上線,並首推「拼團」玩法,僅用 3 小時,便串聯起 10 多萬人成功拼團,並為服務號導入20萬粉絲。

在低價折扣類的促銷玩法中,80%的用戶養成了分享和付費習慣,也進一步降低新用戶的獲取成本。

用產品經理思維迭代產品,通過爆款吸引大量忠實粉絲

對於產品研發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做產品就像推巨石上山,把這塊千均巨石推上萬仞之巔,獲得儘可能大的勢能,然後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儘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因此,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決定營銷傳播勢能,尤其是網紅產品極具自傳播力,例如Coco網紅隱藏菜單、海底撈的DIY鍋底以及江小白+雪碧混搭,這些產品不但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更為品牌打造了社交貨幣。

在奉行輕資產運營的連咖啡內部,其產品研發團隊人數就逾20人,並通過產品思維不斷迭代爆款,除經典款咖啡外,防彈咖啡、 粉紅椰子水、莫吉托等都是網紅產品,涵蓋咖啡、果飲、冷萃等豐富產品線。

2017年連咖啡上線30款單品,目前保持每周出新品的節奏,如此一來培養消費者「泛咖啡」的品牌認知,二來不斷提升忠實用戶的新鮮感;三來通過不同產品帶來的話題性為目標用戶提供「談資」。

例如在粉紅椰子水的研發,源於研發團隊在泰國曼谷某一片區域中,發現該區域特殊的光照、水分和空氣作用下,椰汁呈天然的粉紅色,這無疑為粉紅椰子水的上新提供故事性,並為產品打上「天然少女心」的印象。

5月18日連咖啡「生氣的粉椰」上新,做出了「店均千杯」配送量。好的產品加上好的話題,讓連咖啡的復購率和客單價也不斷提升。

商業模式的創新、消費場景多元化、資本關注度提升,中國咖啡市場新圖鑑開始上演。作為以星巴克為首的傳統巨頭,其強大的選址策略使其在國內市場攻城略地,多年來形成的用戶預期也讓其形成了「用戶認知」護城河。

在星巴克無法觸及的場景中,很多需求正在被新零售模式所滿足,這些創新模式將咖啡送到消費者的辦公桌上,滿足消費者預期甚至帶給驚喜,在認可品牌的同時也放大品牌效應。

面對巨大的增量市場,2018或將迎來資本市場「跑馬圈地」,至於中國咖啡市場「總盤子」能做多大,能否追上日韓國家人均消費水平,取決於市場基數的擴張速度,品牌營銷投入、市場教育程度和習慣養成周期是最大自變數。

可以預見的是,咖啡市場弄潮兒們都將從中獲利,增長空間是這個行業最大利好。

P.S. 評論區參與留言互動,我將從中選出3位,送上我即將上市的新書!

-END-

本文作者:沈帥波 湃動傳媒CEO

旗下微信粉絲矩陣總量500萬。資深營銷人。

中信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簽約暢銷書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別樣風格的咖啡廳
聽聞:咖啡歲月&黑膠年代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