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航母最缺的人才,培養一名要30億,5年只有24人合格

國產航母最缺的人才,培養一名要30億,5年只有24人合格

隨著國產航母初次試航完成,我軍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包括航母艦載機生產、飛行員培訓等多項工作。但就目前來說,航母有了,艦載機也有了,飛行員卻面臨嚴重空缺。

據中國海軍網5月21日發表文章,對遼寧艦的水平罕見進行了評估,稱其已經初具作戰能力,拉出去就能打,但是距離真正形成整裝作戰能力還有一定缺憾,而這個缺憾就是無法按照最大載機量出動。

因為遼寧艦一共可以搭載24架殲15戰機,但目前出現在公眾面前最多的時候僅搭載13架艦載機,從2012年殲15戰機首次從遼寧艦起降到2017年,五年時間內只有24名艦載機飛行員取得上艦資格。

也就是說遼寧艦目前艦載機飛行員都不夠用,更別提國產航母了。那麼為何培養一名艦載機飛行員這麼難呢?這主要是因為航母上甲板面積有限,在上面起降戰機需要飛行員超強的操作技術和心理素質。據悉,一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在上艦前需要在陸地駕駛戰機一兩千個小時,而每小時的飛行成本要40萬,上艦前的培養費用最少也要6億。

而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成本要比路基飛行員高5倍,最少需要花費30億才能訓練出一名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其價值堪稱無價之寶。

在過去,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培訓都是學習的俄羅斯的模式,就是從空軍、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中挑選尖子飛行員去學習航母起降。這種方法表面上看雖然省略了大量基礎培訓的時間,能夠讓飛行員一上艦就加緊投入訓練中。但實際上岸基和航母起降差別很大,讓那些已經在岸基養成操控習慣的飛行員去航母上訓練很容易犯錯,這個時候精英飛行員的表現反而不如開始學習飛行的新學員。

從2018年我們開始學習美軍培訓飛行員的模式,建議一條單獨的艦載機飛行員「生產線」,讓飛行員先在民間進行基礎理論飛行訓練和篩選,然後進入軍方駕駛教練機學習飛行技巧,同時進行艦上起降訓練。

這種方法能夠源源不斷的為海軍提供艦載機飛行員,保證飛行員的更新換代。目前我國依然在摸索飛行員的培訓道路,相信不久的將來能夠擺脫無人可用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軍事觀察 的精彩文章:

還有四天,特朗普將做出重大決定,英法美開始自尋退路
美國援助盟友上億裝備,不料倉庫爆炸,大批導彈毀於一旦

TAG:今日軍事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