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盧芳:養生在於身防濕邪、心戒怒氣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盧芳:養生在於身防濕邪、心戒怒氣

【國醫大師盧芳】1939年生人,哈爾濱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1961年8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中醫。擅於治療疑難病,30年前就運用辨證與辨病結合的治療理念,還在國內首倡「脾胰同治」法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為中醫治療糖尿病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年近八旬的國醫大師盧芳精神矍鑠、聲如洪鐘,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對待病人盡心儘力。善於治療各種「雜症」的他,對養生有兩點認識:一是防濕邪,二是不生氣。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盧芳:養生在於身防濕邪、心戒怒氣

盧芳


改掉五個不良習慣以防濕邪

盧老說,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北方的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人體在這種環境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盧老強調,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特別是以下五個壞習慣能加重身體里的濕氣,建議大家避之。

【缺覺】 中醫認為,缺覺十分容易傷脾,通常熬夜後所表現出的乏力、無神、肢體困重都是脾虛的典型癥狀。建議大家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白天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運動。

【口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養胃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建議日常多食清粥小菜以清腸胃,養成清淡飲食的好習慣,有利身體健康。

【過食生冷】 過食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建議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蒜等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 目前有很多人熱衷於聚會、聚餐,三五好友經常湊到一起喝「大酒」,而過量飲酒正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大家要認識到酒是助濕邪的,所以酒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久坐、運動少】 久坐使大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而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建議大家:四季都要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運動達到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


戒怒不生氣,調節情志自長壽

盧老認為,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不良情志刺激,超過人體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生氣則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過激情緒。

盧老建議,養生首先需要我們力戒怒氣。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順風順水,當你遇到困境、挫折的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以樂觀的情緒去面對。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恬淡虛無」的心態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不過,於有心之人而言,調節情志的竅門也是不難掌握的——

【排除雜念修鍊靜功】 人的精神心理修養,要在靜守中去體驗,通過調心、入靜,或靜坐,或站樁,總以清心入靜,排除雜念,時時用心體會體內氣血運行的變化,久而久之,則真氣充沛,五臟安和,形神健旺,自會長壽。

【「知足常樂」除怒根】 常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處事過日子,少求名利,不盲目攀比,每日從自己當下的生活中得到滿足和慰藉,從根源上減少發怒情緒。

【培養幽默風趣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緩解緊張氣氛,自然可以減少發怒情緒,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快速擺脫困境。

(孫奇)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刮痧就是要「大紅大紫」?當心刮出病!
遇事切莫「情緒化」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