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真相時代,我們為何總被情緒所裹挾?

後真相時代,我們為何總被情緒所裹挾?

作者 |希希

編輯 |小花

本文為拖鞋哥新傳考研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近日,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稱河南省太康縣一2歲半女童王鳳雅被診斷出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其母楊美芹在獲得15萬元捐款後卻未救治眼球已脫出眼眶的女兒,反而去北京高端民營醫院為兒子治療兔唇。今年5月4日,不到3歲的王鳳雅離開人世。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引髮網友的高度關注,悲劇之下,家屬與社會人士各執一詞,有人驚呼「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作祟」,有人罵道「這比羅爾詐捐還要惡劣」,真相遲遲未到,輿論與猜疑卻在不斷升溫。

昨天,在當地警方、媒體等相關機構的介入下,事件過程卻出現了一些反轉。據「冰川思享庫」查證報道——

1

小鳳雅父母在水滴籌平台並沒有募集到15萬(這只是籌款目標),而是約3.6萬元,這一數額得到了眾籌平台的證實。

2

所募集到的款項,並沒有挪作他用。小鳳雅的爺爺告訴記者,為小鳳雅看病之後還剩下1000元,將捐給相關部門。當地警方經過調查後也認為,募集到的款項並沒有被挪用。

3

網路愛心人士最大的指控,小鳳雅的母親楊美芹,把愛心捐款用在了治療兒子的唇齶裂上,此事據紅星新聞記者證實不成立:小鳳雅弟弟到北京治療唇齶裂的費用,是嫣然天使基金會出的,「術前檢查和手術都是全部免費的,家屬只需要承擔往返交通費用和住宿費用」。

紅星新聞報道截圖

儘管關於就診記錄、保守治療等事實細節尚未確鑿,但基於目前的事實來看,倘若我們太早蓋棺定論稱其「用女兒的命治兒子的病」,這恐怕有所不妥,這樣的自媒體言論只會讓網民的血刃之口更加激進。

在這樣一個後真相時代里,比起客觀事實,網民之間的情緒滋長更能影響輿論。當社交媒體為每一個迷因的複製和變異提供便利,當信息傳播里的事實讓位於情感更替,當更多人選擇依靠自媒體這一捷徑去消費新聞,我們這個時代下的「人」,便極容易受到非理性的情緒影響作出偏差的認知反應。

那麼,在王鳳雅這件事中,網民的情緒為何會被裹挾跑偏?這其中又隱藏了「後真相時代」下的何種命題?

事實上,後真相時代下每一次熱議的話題都與傳統倫理相關,刺死辱母案涉及的是兒女責任,籃球場地之爭涉及的是兩代人的代溝問題,產婦跳樓事件涉及的是婆媳關係與女子生育權利的問題。而此次,王鳳雅事件觸及的是中國幾千年都還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思想。

「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以來都是網路輿論熱議的標誌,性別與權利的不對等造成當下社會的憤怒。羅爾事件如此,王鳳雅事件也是如此,輿論之所以反響如此熱烈,是源於事件本身天然攜帶的「重男輕女」這一熱敏標籤,當事實中還有一位生命岌岌可危的女童時,更是撕裂著網友的憤懣與吶喊。

於是,當事件開始發酵時,一大批自媒體文章對此展開討論與想像:「因父母重男輕女,被利用詐捐毆打致死」、「這不只是重男輕女,這是殺人」……大量裹挾著「重男輕女」的文章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文章沒了這四個字就沒人看一樣。

更有甚者,在大量事實尚未確鑿的情況下,公眾號「明白漫畫」更是以文學性的手法「想像」細節,杜撰出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圖景——

10萬+的閱讀量大肆渲染著父母「重男輕女」的行為,一些隱藏的細節與成見瞬間打開了網民心中情緒的閥門,使得他們醞釀許久的情緒找到了宣洩的通道,從而引發對延先生一家盲目的憎惡情緒,致使理性被拋棄,暫時失去了發現真相的機會。

李普曼曾言:「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是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重男輕女這一成見系統一旦完全固定,網民的注意力就會受到支持這一系統的事實吸引,對於和它相抵觸的事實則會視而不見,網民在認知上的證實性偏差也就形成。

這種證實性偏差會催化「沉默的螺旋」作用,當人們一開始便選擇相信「重男輕女」這一成見時,它便會加大批判王風雅父母的聲音,在螺旋的作用機制下,這一聲音又會在下一個循環系統中為「重男輕女」的言論提供既有支持。

如此反覆,整個社會都會裹挾在一個「同一」的聲音之中,於是,傳統的倫理成見便和新聞真相形成強勢對抗。

在當下轉型社會的敏感節點上,藉助互聯網這根紐帶,網民的情緒被放大且相互感染,因情感的維繫使得臨時性的輿論共同體在重男輕女這一社會議題中迅速形成。聚集在情緒氛圍下的輿論往往會表現出更為荒誕的態度傾向,一邊倒地認為王鳳雅的母親人性泯滅,這樣脫離事實的輿論,只會讓社會顯得多麼悲涼。

當情感佔領了理智,事實是什麼已經變得無關緊要,支配人們發出觀點的往往是他們努力代入角色後產生的共鳴。

行文至此,我們不為惡者洗白,但更不能把未有之罪用口誅筆伐強加於人。在整個事件中,家屬與醫院方面說法不一,保守治療究竟為何?王鳳雅治療被遲遲耽誤,是金錢的無奈,還是母親的無知,或是溝通的問題?這些疑點依然沒有事實能夠說清,亟待警方與媒體進一步追尋。

最後,有這樣一條舊資料值得我們去注意——

1987到2006年的北京同仁醫院的病歷檔案中,有572位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登記在冊,經過統計其中有337位(59%)的患兒存在兩個月的診斷延誤,還有98位患兒甚至在出現相關癥狀後6個月後才前來就診。

——騰訊今日話題

王鳳雅的悲劇命運至少可以啟示我們——兒童的醫患權益需要得到家庭與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別讓流逝的時間成為了我們的追悔莫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拖鞋哥新傳考研 的精彩文章:

FB事件:無孔不入,是數據還是商人的嗅覺?
一篇文章教你搞定新聞採訪

TAG:拖鞋哥新傳考研 |